•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国企改革中的物业管理

    时间:2021-01-12 16:0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由于对企业的理解过于突出其作为经济体的本质特性,这样导致了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润的维度,从而使得改革过程中企业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现象。事实上,企业是处在系统中的企业,与政府、社会共同构成社会运行的物质保障系统。只有基于这样的理解,才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本文将结合胜利油田这一案例给予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 物业 管理
      
      作者简介:孝峰(1975.8-),山东人,胜利油田孤岛物业管理公司,研究方向物业管理。
      
      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经济改革。初期只涉及小型企业,到后来,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逐步涉及到大型国有企业。但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建立之初位于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企业改革后给职工生活带来很多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关心大型企业改革的经济问题,却忽视了改革后这些企业的职工面临的问题。
      
      一、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
      建国之初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我国建立了很多工厂,其中许多厂矿建在离资源很近的地方,当时那里遍地荒芜。周总理曾提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口号,于是厂矿的职工响应号召在这些地方建成了城镇:原来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来的荒原变成了农田;原来的黄土上出现了一条条的公路。这些城镇与其他一般城镇的形成不同,也就有了很多自己独有的特点:
      1.城镇的管理更多的是依赖于企业而不是地方政府;
      2.经济单一,除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外,其他产业都很微弱;
      3.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特别强;
      4.职工以及职工的家庭成员都与企业有关。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许多企业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人,有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下降,于是很多的企业已不能负担企业职工及其子女的就业问题,甚至需要裁员。而企业在改革时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上,没有多少精力来处理职工的家庭问题。而由于长期的历史遗留原因,地方政府常常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以胜利油田为例做一说明:
      第一、当地产业单一,下岗的厂矿职工很难在其他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某些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的地方,由于原来没有什么经济,该国有企业就成了当地的唯一经济支柱,其他行业大都依附于该国有企业存在。比如,胜利油田成立之初当地经济很不发达,建立之后逐步繁荣起来。当地的经济区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这个大企业,因为无论是个人购买力还是企业购买力,都不能脱离这个大企业。地方经济的繁荣催生了相应的市一级行政单位,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大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当地行政建制。这与上海、济南、长沙等大城市的情况不同,大城市的工业基础深厚,企业众多,个体企业的兴衰不会对城市产生大的影响。这样对比看来,在东营市再就业的难度要远大于在上海。
      第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国际接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国有企业的职工面临下岗的问题。胜利油田现在用挖掘机取代人力挖沟,依靠计算机自动操作而非人工操作,这样需要的人数越来越少。而当地政府又无力承担这么多人突然进入社会的管理行列。新增加的就业机会逐步减少,很多职工的子女待业在家。这样既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增添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三、改革后的企业逐步剥离了社会职能,如教育、市政等。如现在的油区公路是由胜利油田修建的,到维修时,企业不再负责;因为企业的利税是直接上缴国家,地方政府得到的不多,政府无力承担维护。这时两方面就会相互扯皮,造成路面坑洼。
      第四、居民小区管理混乱,各种职能混在一起,造成诸多的不便。油田小区居民以油田的职工为主,这些职工实际是自己管理自己。小区内只有物业管理人员没有居委会,而物业管理人员也是油田职工,所以物业管理承担所有的职能。但是由于企业的权力有限,小区内发生的矛盾经常得不到解决。而且在各项管理上都是以单位为主,这就造成小区居民在社区没有归属感,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国企改革出现物业管理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有效的解决之途。但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解决呢?这需要认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厂矿职工再就业问题、企业职工子女就业困难、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企业居民居住社区管理混乱等问题,能否被看成是孤立的、单纯的问题呢?事实上无论哪一问题,都与企业相关。正如我们上面所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胜利油田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种新的视角。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需要意识到上述问题的解决和对企业的理解有关。
      回顾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我们对企业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作为生产者出现。这是指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的表现情况。那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们看待问题的主要范畴。 “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承担者主要是生产单位,生产单位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所有控制权与经营权都归国家计划调控。就像是大脑和身体的关系,国家是大脑,生产单位是身体。身体根据大脑指令行事,而生产单位根据国家的计划指令生产国民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简单言之,如同身体归大脑指挥一样,生产者归国家管理。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生产者与国家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伦理关联。生产者被看做是国家的儿子,国家负责生产者的一切,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都有明确的限定;此外对于生产者中的员工也是如此,负责从出生到死亡之后的所有事务。这个阶段相对来说,不存在矛盾问题,因为计划体制将所有的一切问题都预先处理好。第二阶段,企业作为利润单元存在。这一观念开始于改革开放,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人们对企业的认识观念上发生极大的变化。企业呼吁自主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在此影响下,企业以单纯的利润获得者形象被塑造起来。其他因素,如企业的人员失业问题、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等开始被当做包袱处理。因为受到企业利润获得者纯粹观念的影响,所有与利润获得无关的都被看做是外在因素,甚至看做是阻碍利润获得的主要因素,需要予以消除。但是由于理论上的匮乏,当企业把所有包袱抛弃之后,一个逻辑上的空白出现,谁来接受这些抛出的“包袱”呢?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社会”是对立的两极,企业抛出的问题由社会解决,如企业员工的住房、养老等问题都社会化了。所谓社会化就是由社会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我国国有企业清空所有的障碍后,却发现没有地方可以容纳这些问题。如同要清扫一间屋子,但是由于没有存放垃圾的地方,最终清扫工作失败。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当他们认识到企业是一个利润生产者,这意味着观念上的前进。

    推荐访问:国企改革 物业管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