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徐永模:乘势而为,因时而变

    时间:2021-01-09 08:00: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uye/juye201204/juye2012041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uye/juye201204/juye20120417-2-l.jpg
      2012年我们面临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基调调整为“稳中求进”。按照我的理解,有稳有进是指该稳的要稳,该进的要进。中国30多年改革发展说明了一个道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十二五”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建材行业所面临的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善于抓住建材产业发展转型、结构调整中的市场机遇,着力解决建材科技发展中突出的共性和关键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深入的进行认知和分析。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发展和深化过程中,这也为中国的建材工业和一批传统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分工,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被称为“夕阳工业”的传统产业,也便将发展机会留给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培育和增强了中国建材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建材企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大发展的时期。此外,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将保持较高速度,土地资源约束日趋强化,土木工程和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一方面向超大规模发展,例如超大体量、超大跨度、超高、超深的工程建筑。另一方面正向极端环境中发展,例如水下、海洋、盐碱地以及其它严酷环境条件等。这样的发展方向不仅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传统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升级提供了需求保障。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状决定了建材产业发展面临着限量提质和绿色发展两大转型要求。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世界产量的50%,主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应从量的增长向技术、质量提升与高端产品转型。同时,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把“绿色建筑”纳入政府文件,要求建筑业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业的发展对节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发展要求将不断提高,为建材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导向。
      当然,我们还应该客观的看到,我国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例如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只能依靠科技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建材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建材行业内的科学技术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具体来说,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加速渗透融合的整体方向下,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材料产业的制造、管理和流通影响日益加大,甚至有可能产生更先进、更高效率甚至颠覆性的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将为包括建筑材料工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明确了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现状后,我们更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和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解决建材行业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突破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注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最大程度的争取在一批重点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超越和引领,重点产业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具体的发展途径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专项示范工程等科技计划的支持,加强原始创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创新投入,突破产业化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和建设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和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加强科技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尽快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在实现绿色制造、低碳节能减排和发展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等方面整体推进,利用信息技术、高新材料技术和高端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和战略性跨越。加强和完善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正确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科学评价和奖励创新成果,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创新研发体制和机制,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加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成长和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积极开展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努力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化技术创新平台。
      水泥产业适时转型
      谋求健康长远发展
      具体谈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产业,我认为,未来中国水泥产业要走绿色、创新转型发展道路。
      水泥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学会适时转型升级。国家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家经济发展调控、国内外市场变化等对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倒逼机制”。水泥作为传统制造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水泥企业发展既要不违背大势,也要营造小势,要善于谋全局,追求长远发展。
      对于像水泥行业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在政策调控时要明确三个方向:一要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发展大企;二要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三要坚持创新发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品牌突破。同时,水泥行业也属于建筑业范畴,建筑业明确政策调控方向时,徐永模表示也要牢记三点:一是以绿色建筑为导向,发展绿色环保建材;二是以建筑节能为重点,发展节能建材;三是以建筑工业化为导向,发展建材部品。
      对于中国水泥企业转型发展模式,我认为水泥企业转型要遵循四条原则。
      第一,转变观念,向环保型企业转型。这一转型模式的确立主要受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家要求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环保部也即将对水泥产业实施新的更严格的氮氧化物减排标准,企业将被迫增大成本,先进与落后企业的成本差异将进一步放大。工信部鼓励水泥企业协同处置污泥、工业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环保部也开始认同和接受,并开始“试点、示范”。同时,徐永模也表示,向环保型企业转型过程中,水泥企业也应该吸取之前的一些教训。比如对于处置和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这一环保行为来看,长期以来只在节能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层面上被赋予了正面意义,并获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又如在处置和利废上,包括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意义上的利废行为,被社会误解为是企业逐利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行为。因此,水泥企业一定要重塑企业的社会形象,要通过环保功能重新认识水泥企业的社会功能和定位,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信赖、依靠。徐永模同时也认为,在向环保型企业转变过程中,可采用协同处置模式,即利用水泥生产过程的特殊高温环境,同步处置废物。处置过程不能影响水泥正常生产、也不能影响水泥质量,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能源和资源浪费。因协同处置具有安全、无害化、一站式、资源化的特点,已成为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二,高性能化,向先进材料产业转型。水泥基材料作为复合胶凝材料,具有深厚和广阔的开发潜力。通过与其他矿物粉体材料、纤维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的复合,可大大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性价比和适用性。因此,徐永模认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各种超高、超长、超深结构、核电、深海、地下、严寒等严酷环境中都能使用,因此,应用前景极为广泛。中国的水泥企业应向拉法基、豪瑞、太平洋这样的跨国公司学习,承担起发展先进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推动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住建部在《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高性能混凝土的用量要达到10%以上,因而这一行为也对发展此种新型材料形成了市场倒逼机制,有助于推动其发展。
      第三,延伸产业,向多元一体化转型。水泥企业进入上游骨料和下游混凝土产业,通过发展混凝土产业来支持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徐永模表示,这是一种战略行为。他也认为,水泥企业主导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后,将改变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属性,使之从建筑的附属变为主要的建材制造产业。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产业形态和经营管理方式都显著不同于水泥产业。但是,混凝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规模主导型产业,是发展水泥产业的一些重要经验适用。
      第四,厚积薄发,向跨国企业转型。在这一点上,徐永模表示,中国水泥行业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培育,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水泥制造大国、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大国,大型水泥企业不能一直做走不出国门的“山大王”。此外,中国在水泥领域的研究开发机构规模之大、研发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之多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基于种种优势,中国的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向跨国企业转型这一道路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徐永模对于国际化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国际化也应多元产业一体化,才能充分发挥材料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中国水泥企业走向世界,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水泥技术和产业为世界的和谐和发展。
      因此,中国水泥企业应向进入中国的拉法基、豪瑞、海德堡、老城堡、太平洋等跨国企业学习,在国际化进程中做得更好。

    推荐访问:而为 时而 徐永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