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迫在眉睫] 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时间:2020-03-27 07:31: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建构中国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其依据是什么?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这是本文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缘由:
      
      第一,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2011年1月13日,美国市场研究机构Royal Pingdom发表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6月,全球网民数量为19.7亿。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暴增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二,互联网对传统外交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引发了传统外交领域的重要变革。主权国家纷纷利用互联网的国际化传播来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互联网外交已经成为国家行为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具有了战略性质。互联网是国家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收稿日期:2011―08―20
      
      *基金项目:本组笔谈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重点项目《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我国对策研究》(10AGJ002)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问题研究》(2010GXS5D235)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外交成为维持或打破现有国际力量平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第三,美国将互联网与外交战略相捆绑,从而使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看不见硝烟的外交战场。为了确保在线霸权,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
      互联网外交战略的国家。2002年,美国组建了“互联网外交研究小组”。2003年,该小组并入美国国务院,更名为“互联网外交办公室”。2006年2月,美国成立了“全球互联网自由工作组(the Global Internet Freedom Task Force)”,主要考虑关于互联网自由的对外政策以及美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国务院还制订了2006年至2010年网络外交战略目标。可以说,互联网为美国推行其文化价值观、思想与意识形态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空间在线平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分别于2010年1月21日和2011年2月15日,两次发表演讲,提出并倡导“互联网自由”,她说:“我们发挥互联网技术威力的长期努力,目的是利用这些技术推进我们的外交目标。”①这是美国民主自由价值观在信息时代网络空间的延伸。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外交新阵地。对此,政治评论家艾弗杰尼・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说:“如果认为美国政府通过高调宣布致力于互联网自由,就能够促进互联网自由事业,这是一种虚幻的想法,特别是当美国政府虚伪地试图关闭像‘维基解密’这样的项目时。”②
      
      第四,中国互联网外交面临重大挑战。1969年互联网诞生,1994年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对国家内政与外交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并成功发射了“神七”。同年,我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和拉萨“3・14”、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国政府成功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全天候、爆炸式宣传,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然而,与主要大国相比较,中国互联网渗透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水平。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美国和欧盟的互联网渗透率达68.6%和49.8%,近邻日本和韩国分别为62.7%和67.0%,中国仅为9.4%。
      
      至今,我国尚未从国家层面制定具有全局性、统筹性和前瞻性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也缺乏网络空间发展、管理和安全方面的系统性法律法规。在此严峻形势下,建构中国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迫在眉睫。当然,对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必须基于对我国总体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即中国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必须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大环境为目的的国家发展总战略。
      
      基于上述缘由,笔者从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相关概念的学理建构、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外维建构及内维建构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探索性地搭建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基本架构。
      
      二、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
      相关概念的学理建构
      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作为国家外交战略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与实施,必须遵守国家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中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原则与惯例。基于此,应首先对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概念进行学理建构。
      
      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的外交战略,或称国际战略或对外战略,是一个国家对未来一段相对较长时期对外关系的全局谋划,它涉及国家对外目标的制定,实施对外目标的手段,国家对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的认识与判断,对本国利益与国际地位的追求,对大国关系、国际人文环境的认识,等等。③基于此,笔者对互联网外交战略作出以下理解:互联网外交战略是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国家在对国际、国内网络发展与运行环境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身的总体外交目标,对本国长期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的对外关系的全局谋划。而互联网外交政策,则是指一个国家在明确互联网外交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身的网络发展与运行状况,所制定的一系列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的对外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制定互联网外交政策要考虑多方因素,包括互联网外交的目标、与目标相关的国际国内形势、评估实现目标的国家能力、定期评估政策实施过程等。
      
      互联网外交战略与互联网外交政策,两者关系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一国的互联网外交战略决定该国的互联网外交政策。前者是外交要实现的长远目标,后者是为了保障前者的实现而制定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正确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长期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建构本国的互联网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然,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制定不仅仅要考虑一般意义上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而且还要考虑互联网作为科技因素的发展对网络外交的冲击。笔者认为,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目标的确定,包括其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本目标即维护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维护和发展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增强社会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④具体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对外交往、对外宣传和外交参与等活动,以维护和发展国际行为主体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利益为目的,如通过网络而开展的外事交往、对外传播及政治参与等。
      
      第二,基本原则的确立。它既是指在长期互联网外交实践中总结和运用的根本方针和原则,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目标和基本人文价值标准,也是指具体时期国家为全面提升自身的跨国互动能力,大力加强国家的网络外交力量和国家影响力所确定的方针。
      
      第三,国别与地区政策的确立。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包含对每个具体国家和具体地区的国别政策和地区政策。制定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也应如此,应该考虑国别与地区的特殊性及本国的战略目标等因素。
      
      第四,政策的制定程序和执行机制的确立。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和正确,与正确认识和判断当时的国内外客观形势密切相关。为了决策的科学化,必须要有正确的机制作保证,而不能全凭领导人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决断。政策制定后,要忠实地贯彻政策,而不能自行其事。
      
      第五,政策的评估与调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要对互联网外交政策进行评估,要有勇气及时纠正政策与政策目标的偏差。政策调整的前提是信息反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对反馈信息进行理性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外维建构
      
      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建构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外维建构与内维建构的辩证统一,是学理建构与政策建议的辩证统一。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外维建构是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互相连接的网络平台上,中国对自己的认识与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之间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运作的层次上看,中国的互联网外交战略的建构应该分为全球层次、区域层次和国别层次,依次推进,在序列优化中寻求高效能。
      
      全球层次是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运行的最高层面,也是最宏观层面。它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全球互联网舆论中对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给予一个清晰的、有力的定位,通过互联网给世界各国公众留下一个良好的感性印象。全球层次的互联网外交是区域层次、国别层次互联网外交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互联网外交依次展开、序列推进的保证。
      
      在此层次上,首先,中国政府要制定明确的互联网外交战略。互联网外交战略是对互联网外交中全局性、高层次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具有宏观性及前瞻性。例如,美国政府制定的2006年至2010年网络外交战略目标包括:信息的提供,网上与外交官的连接,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调,风险管理等等。其次,中国互联网外交不仅要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进行在线交流与合作,还要重视与全球运作的非政府组织及世界民众个体的交流与互动。这其中,非政府组织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中介,作为世界范围内公众在某一专业问题领域的代言人和组织者,在全球网络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对此,我们可以就各类跨国性非政府组织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问题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用可信的、有依据的各种材料与事实解释中国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缘由,更重要的是向这些非政府组织说明中国在某一问题领域所制定政策的国内根源与价值基础,等等。
      
      区域层次的互联网外交对象应该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互联网使用区域,如西欧、东北亚、东南亚和阿拉伯世界等地区的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中国互联网外交的核心应该首推周边国家。中国政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互联网外交。与周边国家一起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外交的最基本的区域层次目标。
      
      国别层次是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运行的最基本的层次。其主要对象是中国外交政策所涉及的核心地区的主要国家行为体。中国要定时制定针对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外交政策,并及时进行调整。
      
      四、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内维建构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个人、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内向性维度审视,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应该把本国社会舆论的关注点作为互联网外交的出发点,及时解决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多数民众对国际热点问题、对涉及我国家利益的敏感性问题,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的忧虑、疑惑或错误认识,而不仅仅是对我国具体外交行为作出某些原则性的解释。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第一,要适当加大中国互联网外交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对中国外交问题的了解渠道,增加公众与职业外交官在互联网上对话的机会。外交作为国家大事,只能由少数精英参与。而互联网外交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民众的外交参与意识和外交技能进行培养。中国外交部门需要有精通社会动员机制的人士来主管网络外交事务,并且吸纳更多的有国际化资源与经验的社会贤士介入到网络外交的开发、管理、协调体系中来,逐步引导普通民众有序参与。
      
      第二,加强互联网技术研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力争在影响网络未来发展走向的技术上取得一些关键点的突破,以便在未来新的全球网络规则的制定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避免被动、听之任之局面的出现。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大、做强一批国际、国内政治学术研究网站,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还要注重围绕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寻根溯源、探究内因、总结要点、引导舆论,并及时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外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加强与国外网络媒体的对话,争取赢得互联网外交信誉。以往国外网络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较多,除了自身的偏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要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应当增强交往意识,从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接受的实际出发,进行换位思考,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努力寻找共同点,增强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政府要尽可能地加快发展中国的民间网络外交力量,努力建构和谐网络社会。应该看到,在网络空间这个强有力的外交阵地上,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民间网络力量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而任其为外界所引导、甚至控制,那将对中国的软权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四,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有理、有据、有节地驳斥敌对势力的谣言和诋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结语
      
      弗朗西斯・培根(Frances Bacon)在400年前写道:“信息就是权力。”⑦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和外交平台,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的实施,将网络空间的制网权、利益与安全等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这是美国在线霸权在网络空间对世界其他主权国家的挑战。在此严峻形势下,我国应该积极应对。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必须基于对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必须重视互联网外交决策的科学化、理性化;必须考虑互联网外交同国际、国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由此,才能把互联网外交融入中国总体外交的大框架,最终达到保护与拓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总目标。
      
      
      注释
      
      ①“Hillary Clinton’s Remarks on Internet Freedom”,Washington,DC,January 21,2010.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0/01/135519.htm.Accessed on 8 May,2011.
      ②Evgeny Morozov,“Freedom.Gov”,Foreign Policy,January/February 2011,pp.34-35.
      ③④杨闯:《外交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260、262页。
      ⑤约瑟夫・奈著,郑智国等译:《美国霸权的困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作者简介:余丽,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河南省国际共运与国际政治研究会会长(郑州450001)。

    推荐访问:外交政策 迫在眉睫 建构 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迫在眉睫 互联网下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网络外交研究pdf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