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比喻语言的文化差异及其互译]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时间:2019-05-04 03:23: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类生活的地球有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个世界,每一种语言都为讲该语言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以其独特的方式观察周围世界的、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以及表达思想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文字的翻译,还需要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进行细致的翻译,对于不同的比喻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处理,在尽量保持源语指称意义的前提下优先传达源语的语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不同文字传达出的各种文化的比喻义,才能让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语言;比喻;文化
      作者简介:拥作拉姆,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11级翻译方向,110501072255。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41-01
      人类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政治呈现多极化,经济呈现全球化,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这一切都要求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正是这种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蕴含着人类对翻译的极度依赖和巨大需求。现如今翻译已经从一项单纯的双语交际活动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一个学科,人们对翻译的研究更是从多个维度、多种视角来进行。从语言学、符号学、文艺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到美学等等。
      实质上翻译是利用语言来作为工具进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西塞罗的“意义对于意义的翻译”到玄奘的“既需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翻译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狭义上讲,翻译是指不通过语言之间所进行的相互转换的活动。换言之,没有千差万别的语言存在,就不可能有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在探讨语言之时不可不涉及语言,因为翻译离不开语言,要理解翻译就必须理解语言。而笔者在本文中就从藏汉语言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指出藏语和汉语在使用比喻的时候,由于各自文化的所具有的个性而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化的种类进行表达,因此,藏语和汉语中的比喻很少有对等的情况,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就必须要首先搞清楚各自语言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一、藏汉比喻中的文化差异
      比喻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之中,藏语和汉语也不例外,不管是什么语言,比喻的运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也很高。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将比喻的作用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是指称作用,第二是语用作用。简而言之前者是认知的,后者具有美学价值。比喻有两个成分,即喻体和本体,一般来说,喻体与本体之间表面上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通过解读其内涵意义,即指称意义,引起读者的联想、思索和体味,进而领悟其语用作用,从而获得文化信息。
      二、藏汉比喻的共性和个性同语言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文化人类学创始人爱德华伯纳德泰勒爵士之所见: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符合整体。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国语言虽然千差万别,但不同民族之间仍然可以交流,这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具有的共性。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比喻在藏语和汉语中也呈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
      尽管藏汉民族在思维方式、地理环境、语言体系等各方面都各有特点,但因为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就像人人都要吃饭、睡觉,都有各种情绪等等,因而藏汉民族之间文化也存在很多的“共性”,表现在比喻方面就有了诸多的重合之处。
      另一方面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生活的地球有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个世界,每一种语言都为讲该语言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以其独特的方式观察周围世界的、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以及表达思想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这便是各个民族的文化有自己“个性”的原因。这里有几种情况:
      1、藏汉语言中有相同的喻意但设喻形式或喻体略异;
      2、藏汉语言中喻意相同,但喻体相异;
      3、藏语言或者汉语言中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但另一语言中只存在与之有相同喻意的表达。
      如仓央嘉措的诗词中有一首东山诗,于道泉先生直译其诗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他自己也承认,翻译时只求达意,对诗词中的比喻等修辞未能很好传达诗词之语用意义,读起来如同嚼蜡,毫无审美价值。而曾缄施以润色,在汉语中讲求押韵,格律用典以及意境,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语用意义,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但是这样一翻译,又将仓央嘉措清新流畅的民歌风味改成了文人诗,虽译文文采熠熠,但为免又有“矫枉过正”之嫌。
      三、对进行藏汉比喻互译时的处理方法:
      我们在翻译时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在比喻中核心是指称作用和语用作用两部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在比喻的形象和喻意之间,喻意是第一选择,形象是第二选择,难以两全时必须保证传译出喻意。具体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1、某形象和喻意的结合在源语和译语中是共同的,源语形象的喻意不难被译语读者理解,这时就可以直译原文。
      2、如果源语词语形象所承载的喻意在译语中习惯上由另一个形象承载,则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用译语形象替换源语形象,也就是说指称意义用形象传达,但语用意义相同。
      3 如果源语形象和喻意的结合方式对译语,读者来说很陌生,从而难以直接译入到译语当中或者源语形象在上下文中不很重要,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译出喻义即可。
      4、如果源语的比喻对译语读者来说很陌生,但在上下文中或对源语文化相当重要,则译者应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类比喻常涉及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等。
      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文字的翻译,还需要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细致的进行翻译,对于不同的比喻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处理,在尽量保持源语指称意义的前提下优先传达源语的语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不同文字传达出的各种文化的比喻义,才能让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郑颐寿 《比较修辞》 福建人民民出版社
      [2]、邓炎昌 刘润青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李明 卢红梅 《语言与翻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
      [4]、马辉 苗欣宇 《仓央嘉措诗传》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比喻 互译 语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