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对教师末位淘汰制的探讨】教师末位淘汰制合法吗

    时间:2019-04-22 03:25: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末位淘汰制起源于企业管理中,它是一种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一种机制,但是否可以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则需要对其积极作用及弊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教师末位淘汰制;绩效考核;建议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学校为了能在众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便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以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末位淘汰制就像其他的任何制度一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弊端。我们只有在不足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全面看待它并且合理地运用它才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
      1.1 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动机理论”把激励人的因素分为两类:防止人不满意产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引起人的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人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满足有关,来自于工作之外;激励因素主要与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有关,来自于工作本身,保健作用是不能缺少的,但真正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则是激励因素,它的满足有利于人们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在城镇一些较好的学校中,教师的工资、福利等保健因素相当不错,能够在这样的学校里任教已经成了许多教师的愿望。但是在这些学校里,双重因素已经出现平衡。因为随着教师待遇等的提高,一些人不思进取的思想却日益增长。
      1.2有利于唤起教师学习和自我要提高意识
      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教师惟恐落后的心理与日俱增。要想领先而不是落后,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钻研、 进修等, 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就有进步。现代社会, 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不落后, 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1.3有利于提高在读师范生的学习意识
      曾几何时,进了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就是进了保险箱。现在,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双向选择,学生有了紧迫感,但是铁饭碗的意识还是很强。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在读的师范生更有压力了,因为即使他们将来找到了工作,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淘汰
      1.4 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推动管理建设
      长期以来,绩效考核一直采用德、能、勤、绩的考核法,近年来,虽然学校对绩效考核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原有的内容空洞、针对性差、可执行性差的缺陷,在现实中教师考核基本上是走形式。最后,绩效考核可能演变为对人际关系的考核。由于末位淘汰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利益,甚至关系到是否下岗,而且末位淘汰制是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推进管理队伍建设,避免了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消极作用
      2.1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估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学生学业成绩,所以为了让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容易迫使教师急功近利,而把学生当成工具,不顾及学生的可持续。不少教师会在课时和作业量上增加分量,特别是主课教师之间抢占副课和活动课等现象时常发生这对于本来学习负担沉重,精神压力很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状态。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流于口号式的空谈。
      2.2 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
      虽然学校实行对教师的末位淘汰制有诸多的好处,但也缺乏合理性和有效的监督。按照有些规定,学校可以对考核分数最后5%-10%并且合同到期的教师解聘,这种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敬业和奉献精神。但是为了保全自己,教师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冲突的时候。
      3. 克服末位淘汰制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见,实施末位淘汰制具有两面性。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确有推行末位淘汰制大举成功之例,也不乏忽视实际情况,盲目地推行而失败的案例。因此,学校导入末位淘汰制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1.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公平、公开、公正的进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内涵是淘汰弱者,外延是组织和个人得到积极的推动,制度的实施是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的,学校在推行末位淘汰制时,应先进行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量化考评体系。同时,还需要健全招聘、培训、薪酬等各项人力资源制度, 使之相互配套,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2. 确定弹性的淘汰比例,合理安置淘汰人员。学校在推行末位淘汰制时,应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岗位需求,确定弹性的淘汰比例。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衡量的标准也不同,不应制定千篇一律的淘汰比例强行淘汰。对于冗员较多,人浮于事的部门,可适当提高比例,一般认为控制在5%以内的淘汰比例能有效激励教师工作。对于绩效考评排在末位的教师,学校应综合分析、客观对待,给予教师努力的机会,不能只根据目前的考评结果否定一个人,而应通过对教师能力的考察和培训,进一步确认其实力、潜力、发展方向。经过培训、考核定其升降或转岗,直到最适合他的岗位。当然学校也可以不实施比例淘汰,可以制定一个标准,年终的时候,如果教师未达到考核的标准,则由教工大会表决是否解聘该教师。这中方法就较为合理,人性和民主。
      3.结语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发展变化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种制度都有着适用的阶段和范围,不能够生搬硬套。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淘汰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旨在鼓励教职员工积极竞争,鼓励他们努力进取,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办学效益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剖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末位淘汰制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看到一项制度的优越性时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和合理的应用它。
      2.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过程应遵循原则,正确地推行教师末位淘汰制,才能保证通过推行这种制度,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达到学校长远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应该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作为“末位淘汰制”在短时期内会奏效,但是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形势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末位淘汰制”,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
      [3] 魏兴光.末位淘汰制的创新激励与员工选拔功能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9): 104- 105.
      [4] 蔡健辉.辨析“末位淘汰制”[J].法制与社会,2007(6): 241- 242.
      [5] 彭建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10.

    推荐访问:末位 探讨 教师 淘汰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