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应关注的几个方面: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时间:2019-01-27 03:19: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笔者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在此将一些想法和做法进行梳理:①加强工具性,突显人文性;②给背诵一片广阔的天空;④对训练的思考;④培养兴趣是关键;⑤谈谈提问;⑥让名言走进课堂;⑦思考是作文训练的内核;⑧语文教学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跨越。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提高质量
      
      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探索,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永远做的工作,因为它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也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孜孜以求、踏雪寻梅,我将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做些梳理,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
      
      1.加强工具性才能突显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利的两个基本特点。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常常受到“性骚扰”,陷入工具性与人文性孰生孰轻、孰先孰后之争。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分割的、游离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语言,它是思维情感的外现,它是一种载体。人文性往往寓于工具性之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也就会得到彰显。仅就一个汉字,它的造字就寄寓了很多人文的东西,如“德”字,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人以德为先”,“德”的左边是人,右边是“直”“心”,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曲心,只要正直就算是有德。一个字如此,一篇文章更是如此,每个人所说的话也不例外。首先他们都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他们又都寓予了人文的东西。语文教学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从字音、字形、字义开始,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强调了工具性,人文性也得到了发展。如果一节课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一篇课文的人文性的挖掘上,势必荒废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的东西。没有了工具性,人文性恐怕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再说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人文性是深藏的、潜隐的,对于懵懂的稚童也不是一时就能解其中之味,有很多东西都要随着一个人的阅历的不断增长才会慢慢有所领悟,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或所谓点拨就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学生时代我怎么也理解不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看不出它美在哪里,它为什么会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似乎电感受到了兰亭的美,感受到了王羲之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眷恋,对人生短暂的感喟与唏嘘,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律动。对学生人文的教育,需要时间,需要等待。记住了,掌握了,慢慢地也就理解了。
      
      2.给背诵一片广阔的天空。现在搞课改,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背诵或者默写,会不会受到学生乃至学校、家长、社会的质疑,这位老师能不能教好学生?能不能胜任教学?这很难不落得一个“填鸭式”的罪名。家长有可能因为你语文这一科的教学而把子女转到其他班级就读。近几年,我还是大着胆子做了。好在我不是新教师,毕竟有些基础,虽受到学生及一些人的质疑,但没有惨遭驱逐或下课的不幸,坚持了几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也就更坚定了我这样做的信心,所谓的质疑也就烟消云散了。司马光曾说:“读重要的书,不可不背诵。”发射“神舟”六号的总设计师王永志也说:“记住了才是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作为语文老帅如果不在中小学阶段安排大量时间精心组织学生大量背诵历经几千年的经典名篇,我认为是失职的犯罪。听了老师上_,十几年的语文课,除了听老师分析讲解,就是做题。到了离开学校,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有多少留在心里或者还有多少东西能对自己发生深远影响。即使上了大学的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更强调以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和老师几乎不再强求学生去背诵,学生电很少有再去自觉的背诵,加上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再像中小学那样的单纯,容易静得下心来去背诵。再则,大学阶段要学习、要掌握的内容也比较多,时间上也大打折扣,记忆力也远远没有孩童稚子强。对于那些上不了大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的同学,他们中小学阶段所能背诵的经典的量就是他们整个一生所能掌握的量。据调查,除了今后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或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他们所能背诵的东西电就定格在了中学时代所背诵的内容上。概言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小学阶段所背诵的内容就差不多是一个人终生背诵的全部。背诵是枯燥的、艰辛的。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有生理上、心理上的优势,有足够的时间,有老师、父母的督促。背诵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阅读写作及整个人的心灵建树将奠定坚实厚重的基础。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韩军在《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熟读成诵,这是语文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攸关整个语文教育的成败。如果说,近百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有些失误可以原谅,而有些失误不可原谅的话,那么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让接受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几代人,告别中小学语文课堂,走向社会时,大脑中几乎没有背诵、存贮几首诗、几篇文。”韩军老师的话令人深思,令人警醒。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对经典的背诵。
      
      3.对训练的思考。贺拉斯曾说:“训练是最好的老师。”提到训练,很多人往往会认为训练就是练习。练习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训练它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切忌把训练和练习等同。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为己任的,或者说用三维目标来概括更为全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学生的这些方面的素养的提高,不是老师通过讲就可以获得的,而是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高质量的训练方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形成技能或能力。余应源教授说:“优秀的范文+科学的言语技能训练=语文教学科学化。”训练包括阅读的训练、写作的训练、书写的训练、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课内外的阅读,也可以是背诵默写,也可以是简单的抄写,也可以是写日记、写书信等作文训练,还可以是朗读、对话、演讲等,诸如此类都是对学生的训练,日积月累都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面对新课改,切莫把训练和做题混为一体,切莫把训练和题海战术相提并论。
      
      4.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课程,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想学、乐学并学好,这很容易达成共识。问题是怎样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按理说,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每一个人的根,是每一个生命的血脉,每一个最先接触的、最先学习的就是母语,学生最容易产生兴趣的科目就应该是语文。其实并不然,大量的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并不是语文,而是英语、数学或其他科目。学生对英语、数学等其他科目感兴趣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说明学生好学可教,但同时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更何况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趣味无穷,魅力无穷,为什么学生学习语文会兴味索然呢?根本的责任恐怕还是 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我们能不能也让学生像喜欢其他科目那样喜欢语文,让学生喜欢语文跟喜欢其他科目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我始终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以识字教学为例,教学生认识“秉”字,老师只须告诉学生“秉”是手里拿着禾苗。这样讲解,教师言简意赅、轻松自如,学生兴味盎然、刻骨锦心。教师还用得着让学生去抄“秉”抄十遍或几十遍,把学生抄得头脑发麻,近乎崩溃,最后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学生把语文老师恨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这样一天天丧失殆尽。再举一例,如果学生明白“从、北、比、化”都是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汉字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加强对一些经典美文的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音韵美、节奏美、抑扬顿挫的美。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学生自然会觉得语文魅力无限。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凭空而来,教师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生才会在日益增长的知识中寻得学习的兴趣。我每周都要在一周的每一节课预告告知同学本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他们具体该做一些什么事,应该怎么做。我所布置的任务做到明确、具体、简单易操作并富有新意,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他们通常都会乐于去做。实践证明,学生兴趣的养成足以他在这个方面所掌握的知识为前提的,如果他在某个方面有良好的基础或学有所长,必然会对这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我每两周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用连着的两节课,一节课测试,再用一节课让学生改并当堂公布分数略作讲评,这样对学生的所学会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一次激励,特别是对那些原来对语文不太感兴趣的同学,让他们及时尝到甜头,我这半个月长进好大啊!由以前的不及格到现在的七、八十分。当一个人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的时候,他会焕发出巨大的求知欲,爆发出不可想象的学习动力。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日渐牢固。
      
      5.说说提问。课堂教学很难做到不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不仅体现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质量,还体现了教师对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考的质量。教师适时抛出的问题如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课堂的效益就会逐倍扩大。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就好比找到了进入课文这座瑰丽宫殿的钥匙。我在教学《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同学:如果把课文的题目重新换一个,你认为该怎么换?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换成《王生学艺》。”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换成《王生碰壁》。”学生的回答在老师的预科之中。从王生的角度来给课文命题目,更能揭示课文的主题,那就是学习要诚心,要矢志不渝,不能浅尝辄止。问题设计巧妙与否,好比石匠要破解一个巨大的顽石,只有仔仔细观察,用心琢磨顽石的纹理,才可把顽石轻松解开,否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锤把手都磨起若干血泡,顽石有可能仍纹丝不动。
      提问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一个巧妙的问题,如果提问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它所起的作用也会黯然失色,或根本收不到任何效果。就以刚才所举例子为例,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教师就匆忙提出,学生一定会觉得不知所云,学生的回答肯定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教学这篇课文的尾声,学生周然能够轻松作答,但该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没有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但又对课文的主题不甚了解时提出效果更为明显了。
      一个完整的提问并不仅仅是问题本身,它还包括对学生思考问题过程的点拨,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现在有很多的课堂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公开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不置可否,要么一味地肯定,只是用一句“你回答得很好!”敷衍塞责,学生根本不知道好在哪里,只知道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作精准并有激励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有促进作用。
      
      6.让名言走进课堂。一句名言有时就能为你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一句名言有时就会使你的心里无比的亮堂。名言是智慧的火花,名言是浓缩了精华,名言能快捷地走进你的心灵殿堂,名言能使你的思维放射光芒,能使你的语言流畅。让我们走进名言吧!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经常引用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现任台湾领导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办公室有一幅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我常引用用来教育学生发奋读书,善良做人。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以用来导引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时光如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可以用来勉励学生珍惜时光迎接挑战。重视名言的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长期坚持,既可以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为文,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为人。
      让名言走进课堂,并不等于让学生抱一本《名人名言录》之类的书走进课堂就算完事,而是老师要广泛地搜寻那些清新扑面非常切合学生心态,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喜闻乐见的名言奉献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这算是扶的阶段。当学生对名言的积累已形成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老师就要让这些刚会飞的小鸟扑腾着翅膀自己去找食物了。这是放的阶段。然后每个月组织一次“我最喜爱的十条名言”交流活动,把同学们这个月来的积累成果作一次展示。最后是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写名言,让他们思维得到训练,写作得到训练,写作得到提高。
      
      7.对作文的一点思考。汉代的扬雄曾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大诗人杜甫也曾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的是厚积才能薄发。清代的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启示我们写作贵在有真情实感。当代有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提出一个指导学生作文的公式:生活+感情+适当的语言文字=一篇成功的作文。这个公式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有据可循、有理可依。我认为在以上诸多作文的观点中,还应加上一个更为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思考。因为思维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是作文的前提。只有学生在某个方面深思熟虑,然后才能写出自己深刻的认识、独特的领悟。张志公先生说:“学生的文理不通多半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概言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去思考,思考后写出的作文才有深度,才有新意。学生在思考中也会不断地成熟。思考――关乎到为人为文的问题。
      
      8.语文教学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跨越,达到课内为了课外,课内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最终的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堂,仅局限于校内,语文的学习是不能算成功的。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关键在于老师要做学生阅读的导引。简单地号召学生要读书、读好书意义不大。学生要进入一本好书的世界是很困难的。老师要不惜牺牲有限的课内时间,把学生引入阅读的世界。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不是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读书的。”如果语文教师真正能把叶老的这句话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就能真正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跨越。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要让语文在每位学生心里扎根,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学校还要让语文这棵大树在他们的生命里枝繁叶茂。我愿意不断反思,不断求索,不断修正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一生发展的营养品。

    推荐访问:几个方面 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 提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