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八上课外古诗诵读教案_让诵读教学嘹亮语文课堂

    时间:2019-01-20 03:26: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
      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读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既然诵读如此之重要,那么诵读能力如何培养呢?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读,养成习惯
      抓诵读绝不能靠戒尺,而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热情。好读书,勤读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诵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语文能力的形成、语言运用技巧的熟练掌握,必须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多读,而且要熟读以至背诵,背得“烂熟”。而要做到这一点,急于求成不行,我们必须把功夫下到平时,养成诵读的习惯,坚持不懈,才能有成效。
      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为能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例如,诵读,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诵读规范,加强指导
      诵读是一门“技术”,是可以进行训练的。要求学生在朗读时精力高度集中,做到眼到、嘴到、手到、心到,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对语气语调,要积极思考所读内容,把自己的理解用声音传达给别人。
      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诵读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研习提高自身的朗读理解水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如运用字词提示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要点引路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纲要回忆法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四、注意节奏,感知形象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象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之乎者也中,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五、积累素材,扩大阅读量
      积累了感性经验和知识性材料,学生就有东西可写、有内容可思考,语言和思维也就会得到锻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意、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其次,注意语调。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

    推荐访问:诵读 嘹亮 语文课堂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