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_从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谈口语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07 03:3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现如今,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地认识。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正在成为检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培养,特别是口语教学和口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考试也从内容和评价体系两方面显示出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良好口语能力的五个特征。透过考试,总结这些标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更主要的是它可以给教学双方在今后的“教”与“学”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四级考试 口语能力培养
      
      根据教育部门一项调查的初步统计,英语专业成为了全国本科高等院校中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其中几乎所有的学校在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中都强调了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说”的能力。因此,口语课在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点不仅体现了英语专业学科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更反映了当今整个社会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预期和要求。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英语口语也正成为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交际手段之一。为了整体上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于1999年起在全国正式推广英语专业四级口语测试。该考试为评估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随着十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考试在效度和信度两方面都逐渐被认可。
      考试的结果不仅在于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无形之中会影响到今后教与学的双方,这也正是专家把考试看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的原因。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应是“伙伴关系”(Arthur Hughes,2000)。考试应该基于日常的教学内容,而好的考试也应该为教学提供参考。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从内容上分为“复述故事”、“即席谈话”和“交谈”三个部分,简而言之,它们分别用来检查考生的语言复述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而考试大纲所提供的评分标准则涵盖了语音、语调、语速、节奏、语法、词汇、内容、组织与逻辑、交际规则等多方面。结合这些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进行分析,口语能力的培养标准及良好口语表达的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即言之有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和言之有礼。
      一、言之有法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自然具备语言的基本功能,它可以被说话者用来与他人或外界交流沟通。换言之,它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换,而不是单个个体的行为。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言之有法,否则就不能相互理解。英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赋予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使用规则,做到了有“法”可依,那么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有“法”必依就是必须实践和履行的。
      这里所谈到的法,更多的是强调语言的基本形式问题。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包括了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法”体现在这些方面即要求他们使用的准确性。例如,使用者必须有正确的发音,否则谈话的另一方就会误解或根本不能理解说话的内容;语调有时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潜在的含义,同样的一句话用升调或降调表述出来,意思就很有可能大不相同;词汇和语法使用的正确与否也同样直接地影响表述的内容,不遵守这些语言的基本规则,沟通或者受到阻碍,或者所有的努力都会变为徒劳的。兼顾以上所有方面有时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其难度对于非母语学习者就更可想而知了。尽管如此,“法”还是必须遵守的。它是口语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也是口语考试首要考查的内容,没有语言的准确性,其它方面都无从谈起。
      “法”的学习与遵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换句话说,对语言的准确性,不要一开始就过于苛求,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敢开口。我国早期的口语教学意识到了“法”的重要性,因此很多老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频繁地纠正错误,以致使学生在挫败中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吸取前期失误教训的同时,也千万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即一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对错误的放任不仅会影响到当时交流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使某些语言或结构的错误变为一种习惯性的错误停留在学习者的体系中而无法纠正。比较好的做法是在保证沟通的流畅性的同时尽量避免出错,如意识到之前犯错了,后面要及时更正;在日常,要注意总结自己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从而避免今后再犯。因此,口语表达总体上还是要做到违“法”必纠,但是可以适当注意时间和场合。
      二、言之有物
      很多外语专家与学者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同样的一个感受,那就是“言而无物”,这也是当下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运用普遍表现的突出问题。表达的内容缺少变化,更谈不上丰富。教授口语课的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使一个很普遍的话题要求大家在课堂上讨论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即使被老师和同学启发和激励多次之后,他们的表述也非常有限,常常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甚至是可数的几个单词。谈话缺少内容,交流自然很难持续进行。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不排除学生缺乏兴趣,但更多情况下是因学生的词汇和语言结构缺乏而不能支撑他们进行大信息量的表述。
      语料库的出现对于研究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根据一项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的研究,important和interesting这一类的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它们在口语中的意思事实上却比较模糊,并不能准确表达说话者的真实意思,而是说话者出于无奈或者习惯来填补意思空白的一种选择。很多学生的词汇量其实并不小,用于阅读的认知词汇甚至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即使这样,真正能用于口语表达的词汇少之又少。问题一方面来自于日常生活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所学的单词不能有效地重复出现。另一方面,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还不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到的词汇进行归类整理。口头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包括习语和俚语不仅要注意累积,而且要整理分类,并在口语实践中主动和经常地使用。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口语表达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三、言之有理
      在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逻辑和条理会成为影响表达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试想一个发音标准、语调自然、内容充实的演讲者说话却不注重逻辑性,漫无目的“胡言乱语”,其结果也只能让听众感到困惑。虽有宏篇大论,但终究让听众不知其所云,那么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同样不能实现。那么,是什么让使用者的说话变得无“理”了呢?这里除了部分学生思维本身的问题,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缺乏有效的训练。根据观察与研究,受过良好训练的辩论选手们在语言的使用上、话语结构的组织上及论理的方法上都毫无例外地要优于没有经过培训的普通人。因此,一定程度而言,语言的条理性是需要反复和实践的,练习多了,说话自然会很有章法。有专家就曾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以下的过程:“知―会或能―熟或习惯―自动化”。前两个过程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实现,但是后面的过程必须在环境中不断地重复和使用,实现“再组织”的一个过程。
      英语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语言优势来自于课堂练习机会较多,但是即使这样,班级人数较多、学时较少等问题依然不可能让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表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不自然具备解决这样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只能依赖于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多模拟类似的环境,具体的诸如英语角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做法就比较受大家欢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对话,或者通过互联网结识母语国家的朋友,并和他们用英语交流,都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加口语练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四、言之有据
      口语作为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交际手段之一,除了表达感情和愿望之外,很多情况下需要反对他人的观点并同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表达必须准确,有实际内容,而且结构清晰。但是,做到这些仍然不够。好的口语表达同样必须“言之有据”,即说出的内容理由充足,能够让别人信服。英语专业学生在这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很多情况下表现有显著的不足,这一点被全国许多英语口语类比赛很好地诠释。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形式上都表现出良好的素养,语言错误少,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在表达论据的充足性上明显不够。一个好的观点或主张往往不能主动地赢得他人的信任,而是被动地等待支持。
      解决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要意识到课堂训练不足以给每位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有意识地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反而会让每个人的表述流于形式。短短的时间不可能允许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作很详实的说明与论证,这样也就不能培养他们注重论据的思维习惯。既然这种言语的习惯和自动化不是任何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实现的,那么就必须在日常有意识地增加这样的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涉及上面谈到的有趣的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经常把英语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所以他们更强调通过这一工具所传达的内容,视野也更加开阔,所学专业的知识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现象都会被有效地利用。相比而言,英语专业学生或许太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充足性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这一点。因此,在培养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增加各种信息的输入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五、言之有礼
      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最后一部分采用两位考生对话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面对真实的规定情景灵活地进行交谈的表现,并是否有很好地遵守语言交际规则。考纲对于交际规则的解释包括“通用交际规则和跨文化规则,前者指普遍适用而不受文化限制的交际规则,后者指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根据口语考试委员会对历年考试情况作出的反馈,“考生对话中交际原则掌握不理想”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尽管情况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考试经验的丰富有所改善,但是距离所期望的良好的“合作性”的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
      计算机多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后,对于增加和丰富语言的输入有了极大的促进,但是课堂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模拟,它缺少很多真实情景中的元素,因此不能提供真实的交际机会,这就制约了交际规则在口语培养中的习得,尤其是针对上面所谈到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只顾自己讲,不听对方讲;或抢对方话头,不让对方把话讲完”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技巧讲解与培训而改进,但是基于跨文化的交际所表现出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学习者更多的是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地积累。很多大学的口语课由外籍教师来教授的目的不仅是在语言本身,而且希望他们传达的是语言背后更深层次有关文化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他们作为母语国家的人士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走进了中国的大学校园,而这一点为中国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语言的学习者在意识到语言交际规则的重要性后,一定要主动地创造和把握这样“真实”的机会,为自己口语能力的更进一步提高而努力。
      正如考试大纲所描述的那样,好的口语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即语言的准确性、丰富性、条理性、充足性和合作性都很好地得以展现,换言之,也就是说他们都符合以上所列的五个特征。而不好的口语表达也必定是在以上的五个方面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这五个方面的标准可以作为日常口语教学与实践的一个参考。
      要想达到以上的标准,除了强调勤学苦练之外,同样也必须讲求方式方法。例如要想做到“言之有法”就必须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注意多听、多模仿母语使用者的话语,这样一来不仅在语音语调方面会打下好的基础,同时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也很有帮助。而“言之有物”则不仅仅可以靠听材料,还可以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练习口头作文,经常就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评论都可以有效地帮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的实现。而在会话中注重倾听,尊重他人观点,以理服人的心态对于培养“言之有礼”是不无裨益的。
      口语表达作为一个整体,人为地把它割裂成词汇、语法、语音、内容、交际规则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与评价虽然似乎有悖科学,但是考虑到外语教授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及经验教训,这样的做法却也是符合规律的。毕竟达到每个方面要求的难度并非统一,正如涉及形式或“法”的问题,虽然同样也很有难度,但是它们却属于基础,需要在基础阶段掌握。而涉及跨文化交际“礼”的问题则属于更高的要求,可以在学习者具备了基本的表达能力之后再逐步加强。口语构成的是一个体系,每个方面在保证一定的秩序之后,也是可以相互影响与促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地理解口语能力培养的标准与方法将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真正帮助;而只关注考试分数的高低却忽视了考试的目的与宗旨,只能把“口语”这样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的技能也推入“应试”的尴尬处境。
      
      参考文献:
      [1]Arthur Hughes.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文秋芳,赵学熙,王文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四级 口语 英语专业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