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两类“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 原型理论

    时间:2019-01-05 03:34: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与Rosch 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可以从不同角度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为翻译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 Rosch原型理论 翻译研究
      
      一、两类“原型”释义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理论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最底层,它不同于个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带有独特个性的心理内容,集体无意识是由普遍的和反复发生的心理内容所构成。这种集体无意识是构成原型的基础。“原型指的是那些尚未经过意识加工的心理内容,是心理经验的直接材料”(宋家典,2005:4)。该原型理论注重心理学和心理美学方面的研究。而由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源于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随后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石。该理论对范畴的划分和性质的界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的表征决定的,而是由原型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也就是说,“原型”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凸显性、代表性的成员,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
      二、两类“原型”与翻译研究
      美国著名的翻译研究学者I.A.Richards(1953)指出:“翻译是开天辟地以来最为复杂的事件。”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研究注入活力。如: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关联理论等。不过,这些理论都是对翻译的具体操作过程起微观指导作用。而两类原型理论则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指导翻译。
      (一)荣格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
      虽然荣格原型理论注重心理学和心理美学方面的研究,但事实上,它既然与人类的认识有关,就能够用来为研究语言服务,可从认知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找出规律性,分析语言反映的认知取向,解释语言现象。荣格原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原型意象”。“原型意象”也是原型内容呈现的重要载体。没有意象,原型理论就会变得神秘而不可理解。“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荣格、冯川,1997:10)。我们的大脑中时常浮现着诸多“原型意象”。比如说,一谈到“英雄”,马上就会想到“英勇无畏”、“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大义凛然”等字眼。提到“月亮”,马上就想到甜美、温柔、惬意、闲适,继而想起千百年来吟咏月亮的名诗佳作。提到“龙”,一般中国人会想到神奇、灵验与高贵等,而西方人却避之惟恐不及,把“龙”这一原型意象与邪恶暴虐等联系到一起。提到“母亲”这一原型,人们一般会想到慈爱、温暖等。诸如此类的原型如爱国主义、思乡情结等,不胜枚举。这些“原型”的存在对翻译工作者的影响不容低估,尤其是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译者心理”,在译者的大脑中留下“先入为主”之见。如在翻译《三国演义》开篇词作《临江仙》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句,译者一看到“英雄”一词,目之所及,心之所思,脑海中不免浮现起“英雄”们共同的原型意象,就能使译出来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带有豪放洒脱的笔调,情景交融,达到钱钟书提出的“化境”。再如:“月亮”作为“原型意象”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咏月往往意味着爱情、思乡等,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当译者把这些富含意象的诗句翻译给西方读者时,就要对“月亮”原型细细加以解读,消除文化鸿沟。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英雄”原型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心中尚能引起共鸣,而“月亮”原型会产生认知差异的话,那么,对于“龙”这一原型意象在中西读者心目中的反应就是大相径庭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身上长翅、口中喷火、面目狰狞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在汉文化中,“龙”代表着中华民族,是权威、力量、吉祥等的象征。汉语中关于“龙”的词语如:“龙的传人”、“龙争虎斗”、“龙飞凤舞”、“乘龙快婿”、“龙头企业”、“龙舟”等。在翻译这些词语时,要译出它们特有的文化内涵。这里牵涉到文化预设的问题。文化预设,是指由一定民族或社会文化决定的“社会共识”或“群体意识”,即思维定型和行为模式。像汉语中的典故“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特定地域的事物。该习语借用中国名山“泰山”来比喻显赫重要的人物。再如“不到黄河心不死”、“邯郸学步”都反映了特定的地域事物。这些例子都体现了文化预设。不管是“原型意象”,还是“文化预设”,在这里可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翻译中碰到此类现象,要灵活采用诸如旁注、异化、归化等策略。
      (二)Rosch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
      如果说荣格原型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研究的微观层面(因为牵涉到翻译策略的选择),那么,Rosch原型理论影响的则主要是从宏观上给翻译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Rosch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它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是原型理论的理论基础。原型理论替代的是经典范畴理论。经典理论包含以下基本假设:(1)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特征合取来定义的;(2)特征是二元的;(3)范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4)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Taylor,1995:23―24)。这样定义出来的范畴自然是绝对的、离散的。而维特根斯坦通过“游戏”这个例子论证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及隶属度的差异。在维特根斯坦理论基础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sch以大量实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传统语义范畴观的局限,提出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此后,虽然不同的著述对原型理论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对语义范畴的性质已达成以下几点共识:(1)语义范畴不能以一套必要且充分的特征来界定;(2)语义范畴呈现出放射性链状结构;(3)语义范畴的成员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4)语义范畴的边缘模糊(杨忠、张绍杰,1998:2)。通过对以上原型理论的内涵的探究,不难看出它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因为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是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上的。Snell-Hornby指出,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翻译科学”或称“翻译学”关注的焦点是语言中一个未加定义的理想化的共核,但其使用的理论概念实际上只适用于科技术语的翻译,文学语言因其偏离常规,无法进行科学分析而被排除在外。因而这种所谓的翻译科学对实际翻译的指导意义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具体的文本并非是离散的均质范畴(王仁强、章宜华,2004:6)。没有一个可以指导一切翻译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原则,对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区分,应该予以摒弃。翻译理论中固然充满了二元对立,比如:直译和意译,形式和内容,结果和过程,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语言学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等。人们在进行二元区分的同时往往各执一端,争执不休。事实上,像上面列举的这些对立范畴并非完全是相互排斥的,对立中有统一。所以,Snell-Hornby建议采取一种以连续体(cline)各点上动态变化的原型为基础的格式塔整体理论原则来替代古老的二元区分(dichotomy)和经典范畴观。
      (三)Rosch原型理论与口译
      口译分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与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前者允许译语与源语间有一定时间间隔,后者要求译语与源语保持同步,故又称“影子翻译”。由于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对译者在时间上要求具有苛刻性,因而对于译文的质量则不能保证做到如笔译那样精准。前文已述,Rosch原型理论是建立在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的模糊范畴上的。既然人是按范畴化说话,而且是以边界模糊的范畴说话,那么语际间的概念转换怎么可能对等、等值、相等、等同、等效呢?所以,只能把“对等、等值、相等、等同、等效”这些词统换为“对应”。只能把“对应”作为口译中意义转换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不仅只能要求“对应”,而且是“扩大了幅度和容限的对应”(equivalent extended in scope)(刘宓庆,2004:1)。例如,在同声传译中,将“五粮液”译成“wine”(原型范畴)不是错误;将“部队口粮”(provision)、“混合粮”(cereals)都译成“food”也不算错误。因为口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有效性,要求译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基本信息,当然,这不是说不追求译文质量。如果能双管齐下,最好不过。倘若很难统筹兼顾,则要侧重译文生产的即时性、当下性了。译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原型”意义,而想不起来或确实不知道处于原型范畴边缘的“家族词”,是无可厚非的。
      
      参考文献:
      [1]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s Theor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
      [3]荣格著.冯川译.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4]宋家典.荣格原型理论浅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4).
      [5]王仁强,章宜华.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6]杨忠,张绍杰.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推荐访问:原型 两类 翻译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