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对郑和下西洋之目的及其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8-12-28 03:4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传统的一些说法有待于补充与完善。本文作者对史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看法进行了综述与梳理,表明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目的 终止之因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次壮举,郑和一生七次出洋远行,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统一起来作整体、笼统性的考察,不易深入历史,从而无助于问题的阐释与理解。基于此,可把郑和下西洋分为两大阶段,不同阶段的目的不一样。前三次为前期,主要活动于东南亚和南亚;后四次为后期,横渡印度洋,远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沿岸。每一时期,各种目的都相互交织、有机互动,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以这种大致分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而仅是为了加深对历史复杂性认识的一种分析方式。
      
      一、一个长久的话题:郑和下西洋之“目的”
      
      1.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前期目的
      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成祖寻找建文帝的需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说法。朱棣以庶夺嫡,与传统不合,难逃篡位之名;假如建文帝未死,其将是反对自己统治的一面旗帜,朱棣不得不防,因此,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这似乎成为朱棣的一个不小的心病。
      当然,修复当时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元朝曾经大规模南征安南、爪哇等国,双方关系一度异常紧张。为了彰显大国国威和树立天国诚意,明廷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双边关系。在关系一步步改善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适时炫耀一下中国的兵强国富,这样对提高国威和皇帝本人的政治威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做法。
      不过,仔细思索当时的现实环境和国际关系,笔者认为郑和船队应该还有用武力打击盘踞在东南亚、南海诸岛的海外华商集团之目的,如此才能保障贡道(朝贡贸易)的畅通。另外,组织大规模的下西洋活动,还有政府应对现实的策略性目的,这就是安排“下岗”的海运军士。明成祖倡导内陆漕运,造成大量海船闲置和海员失业,大批船员的突然失业不利于刚刚夺取侄儿政权的朱棣的统治,而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让下岗人员再就业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2.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后期目的
      不论是民间大众还是史界学人,基本都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搜寻海外奇珍异宝,满足统治者的好奇心理。这种认识也是相当恰当的,笔者也认为此种目的一直贯穿了郑和下西洋之始终,不过,通过对相关记载的仔细体味和对前后事实的认真思索,笔者认为这一目的可能在后期更为突出和彰显。当然,这种做法与采办大批海外的特产(特殊物品)――胡椒和苏木的做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二者之目的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通过下西洋采办大批海外特产,以高价之折赏方式转做官俸和军饷。明廷把这些物品看成是等同于“工资”的“福利”,如此可以大量节省政府的财政开支。
      当然,仅仅以上这些论述并不足以表明“后期之目的”。笔者通过对相关论著的总结,加以自身的思考,认为至少可能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探寻从海路去麦加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一项特殊的“朝廷使命”,与永乐、宣德皇帝的某种特殊要求(信仰)有一定的联系。而郑和出身穆斯林家庭,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熟知伊斯兰教国家的风俗和语言,本人姓马,其父、祖都朝拜过圣地麦加。基于此,利用郑和下西洋来探寻去麦加的海路自然也就理顺成章了。第二,郑和可能有自己的打算,即借助远洋活动,一方面大力传播伊斯兰教,另一方面尽量提高宫中太监的能力和地位。这些是有史实依据的。比如郑和在东南亚大力传播伊斯兰文化,广建清真寺,打击佛教及其后台,积极建立穆斯林社区和穆斯林国家(当然,这种做法应该得到过统治者的默许甚至支持)。与第一方面相比,提高宫中太监的能力与地位可能是更为重要的目的,这可能与当时朝臣和宦官的斗争有关。作为头号太监的郑和从维护本群体的切身利益出发,希望借多次远洋来锻炼手下,并积累一定的功劳。比如,郑和船队的船长几乎都是太监。
      
      二、与“下西洋”之目的的几点补充
      
      1.“联印抗蒙”说
      此说前几年曾在学界流传了一段时间,持此或支持该观点的学者不是很多。其主要依据是:1398年,帖木尔入侵印度、攻陷德里;1404年,帖木尔率蒙古大军准备大举进攻中国(由于帖木尔突然去世而中断),因此,有学者认为双方由于有共同的敌人,且这个敌人又比较强大,所以有联合夹击蒙古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也许永乐帝在起初的时候有这种想法,甚至也有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捎带和“附属”的一个任务,当然应该不是硬性任务。但由于帖木尔的突然死去,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少这种威胁已基本消失,毕竟帖木尔的死使北元的一个重要兄弟国陷入了分裂。而这种态势的出现使永乐帝免除了后顾之忧(帖木尔和北元联合夹击明朝),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北征了。而永乐帝一生不断亲征北元甚至死在北征回来的路上也证明了先前的一些担忧是存在的。
      2.“武力征服东南亚地区”说
      此观点明显不正确,因为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此不再赘述。
      3.“环球航行”与“发现美洲大陆”说
      2002年,英国学者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美洲》一书(中文版于2003年出版),认为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于1421年实现了环球航行,并发现了美洲大陆,比哥伦布要早70年。此观点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好奇和争议。许多学者认为此说荒谬不堪。笔者也认为该观点严重站不住脚。
      
      三、“下西洋”终止之因
      
      传统说法认为是“耗费巨大”导致了下西洋的终止,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且有以下看法:郑和下西洋之时从外国运回了大批胡椒、苏木,明廷用折赏的方式将其充当政府官员的官俸和士兵的军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这种折赏的方式损害了许多官员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很是反感和反对,都希望废除这种方式,而要取消已经施行不短时间之政策,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与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们自然就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反对理由,于是乎,纷纷上书言说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搞得是国贫民穷。于是乎,空前的“下西洋”之壮举在一片指责声中走向了黄昏,留在了人们的回忆中。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陈存仁.被误读的远行: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万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相关史实考辨[J].暨南大学学报,2005,(6).
      [4]钱志乾.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5]谈谭.郑和下西洋动因新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5,(2).

    推荐访问:目的 郑和 及其相关 下西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