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06-23 12: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董姝娜,余宇芬,付永存

    (长春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当代中国的发展着力点应从经济增长数量转变为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是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总量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的基础上(1)周艳霞:《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演进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第26页。,经济投资及产业结构合理协调,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规划落实,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位(2)李胭胭、鲁丰先:《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经济地理》2016年第3期,第41—47页。。学术界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展开了多角度的探讨。梁亚民(3)梁亚民:《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15—118页。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过程、经济增长产出、经济增长潜能四个方面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蔺鹏等(4)蔺鹏、孟娜娜:《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与动力解构——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经济地理》2020年第9期,第36—45页。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得出绿色全要素规模报酬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李志强等(5)李志强、徐宇明:《空间外溢视角下的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当代财经》2020年第10期,第62—74页。论证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并分区域内和区域间来讨论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李博等(6)李博、田闯、史钊源等:《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及影响要素》,《地理科学进展》2019年第7期,第1080—1092页。李博、田闯、金翠等:《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地理科学》2020年第8期,第1266—1275页。杨程玲、黄淋榜、朱健齐:《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南部海洋经济圈为例》,《经济视角》2020年第5期,第45—55页。以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为研究对象,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研究其空间效应和动态演进;
    刘力刚等(7)刘力钢、孙晓、陈金:《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差距及动态演进》,《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1期,第114—119页。(8)刘佳、王娟、奚一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化》,《经济管理》2016年第8期,第160—173页。则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测度时空尺度下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以发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内涵维度及演化机制分析,研究视角综合了时空格局和社会经济环境,但以林下经济为研究主体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成果缺乏,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空白。

    林下经济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为基本理论,主要发展方向有林下种植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9)赵运林:《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其类型》,《生态科学》1994年第1期,第116—125页。(10)姜钰、贺雪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仿真分析》,《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1期,第105—114页。。在中国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引导构筑高效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对新时期林下经济发展做出安排。作为中国林区发展的助力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学者们就林下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开了探讨。许彦春等(11)许彦春:《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途径探析》,《农家参谋》2020年第17期,第113页。(12)覃必富:《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2期,第247页。(13)薛维堂:《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湖北农机》2020年第14期,第25—26页。(14)顾永高:《乡村振兴中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4期,第244—245页。(15)李祖毅、陈永力、陆巍等:《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种子科技》2020年第16期,第119—120页。对林下经济三次产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刘美艳得出政策、资金、受教育程度这三个方面是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有最显著影响的因素(16)刘美艳:《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第107页。。由此可见,有关林下经济的研究内容,学者们主要关注其发展路径和经济环境,鲜有学者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

    因此,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重点国有林场数据,以县级为空间研究尺度,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动态演进、空间分布变化过程、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计算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判别空间等级结构,评价分析指数变化过程;
    同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定量识别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吉林省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综上分析,不同经济产业、研究尺度及经济增长类型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存在差异性,且鲜有研究将林下经济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忽略了林下经济这一生态经济在空间尺度内的经济增长质量及其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力图拓宽林下经济研究领域,丰富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填补林下经济及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空白,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建立林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扩充了理论体系;
    其次,将时空尺度纳入研究体系,深化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最后,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增强了数据的可信度与结果的科学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但鉴于数据的时效性强,本研究还未实现更大层次的空间尺度研究,研究数据覆盖范围不够,未来展开相关研究时应努力探索林下经济空间大数据分析,从科学前沿视角展开综合性研究,助力林下经济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吉林省东南部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地跨东经121°38′至131°17′,北纬40°52′至46°18′之间。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山地以长白山中山低山区为主,中西部平原分布着草甸、湖泊、湿地。由于开发历史的不同和地形、气候的差异,吉林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地区,此处气候湿冷,降水量丰富,适宜林木生长,属典型的中温带森林区。长白山地区林木种类繁多且经济价值高,同时森林生长量和蓄积量高,天然林占比较大,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

    吉林省经济林地和林下经济总面积约40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2%,森林资源优势突出,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始终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吉林省林草局制定下发了《吉林省九大林草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专业生产模式的产业集群。因此,吉林省林下经济亟须寻求经济高质量增长,使现有林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本研究以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地区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所属范围的10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临江市、江源区、抚松县、桦甸市、蛟河市、安图县、和龙市、敦化市、汪清县及珲春市,基本上涵盖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所属行政区划范围(如图1)。

    图1 研究区域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

    对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具有样本数量多、指标内涵丰富的特征,目前相关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指数法等(17)李胭胭、鲁丰先:《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第41—47页。。本研究采用熵值法确定林下经济增长质量,首先基于离差标准化将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处理后,计算熵值以客观赋权,结合加权求和方法构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得出各区域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1)

    2.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中心地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用空间相互作用力来衡量(18)丁洪建:《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3期,第78—82页。(19)孟德友、陆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5期,第697—704页。。引力模型以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纳入经济学因素,用以衡量中心地区与周围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力。本研究根据距离函数的原理,将经济权重纳入模型构建中,以揭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各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特征关系(20)李博、田闯、史钊源等:《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及影响要素》,第1080—1092页。,距离函数D表达式为:

    (2)

    式中:GDPi和GDPj分别为i、j两地地区生产总值;
    dij为两地之间的空间直线距离,鉴于研究区域皆位于吉林省内,因此以最短公路里程指代,交通数据来自百度地图平台。

    本研究综合地理距离下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大小,在距离函数的基础之上衡量地理距离下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大小,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模型为:

    (3)

    式中:Gij为i、j两地区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引力指数;
    Si、Sj为i、j两地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3.空间自相关分析

    通过 Moran’sI指数进行地区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是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判断。如果该指数为正,则高值区与高值区相连接,研究变量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
    如果为负,则高值区与低值区相邻,产生空间溢出效应(21)刘湘南、王平、关丽等:《GIS空间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21—122页。。指数不为零,说明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空间集聚作用或者空间溢出效应;
    如果为零,则不存在空间相互作用关系(22)孙久文、姚鹏:《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经济学家》2014年第7期,第27—35页。。公式如下:

    (4)

    式中:Si和Sj分别为i地区和j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
    n为空间样本数;
    Wij为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4.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是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项模型的组合扩展形式,可通过对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增加相应的约束条件设立。公式为:

    y=ρW1y+Xβ+W2Xθ+ε

    (5)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W1是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关系,反映空间邻接关系的空间权重矩阵;
    W1y为内生交互效应,W2是自变量的空间相关关系,两者可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的矩阵;
    β为解释变量回归系数;
    θ是外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系数;
    ε是满足正态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23)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86页。。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可对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空间效应准确判断。在回归系数(W*dep.var)显著为正的情况下,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产生扩散现象,各经济要素存在正向溢出;
    若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则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以集聚效应为主,各经济要素形成集聚流量向某一地区集中(24)丁俊、王开:《珠三角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地理研究》2018年第1期,第53—66页。。

    (三)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基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和已有文献研究(25)狄乾斌、於哲、徐礼祥:《高质量增长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协调模式研究——基于环渤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地理科学》2019年第10期,第1621—1630页。(26)李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15期,第109—113页。(27)魏敏、李书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经济学家》2018年第4期,第19—26页。,本研究结合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同时考虑到数据可获取性和评价体系层次性,以此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增长高效、经济增长可持续、社会福利提升、生态环境改善5个子系统18个具体评价指标在内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①经济增长稳定衡量的是地区经济增长过程是否遵循平稳增长的态势。本研究选取的经济增长稳定性基础指标有四个:林下经济回报效率、林下经济产业区位熵、林下经济增长弹性和林下经济增长保障投入。林下经济回报效率涵盖林下经济的经营效果内涵;
    林下经济产业区位熵反映林下经济的集中程度;
    林下经济增长弹性反映地区林下经济的抗压能力,弹性越大,经济结构越稳定;
    林下经济增长保障投入用以反映外生性动力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②经济增长高效用以衡量经济增长过程中转换的高效率产出。对应林下经济的概念,分别以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进行指标构建,以反映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③经济增长可持续衡量林下经济的发展活力,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产业发展投入指标表征。其中,经济增长效率以劳动生产率体现,反映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反映三产结构优化程度及林下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与方式;
    产业发展投入是地区为林下经济发展进行的投资。④社会福利提升包含个人福利提升和公共福利水平提升,本研究采用反映福利水平的基础指标:医疗保障福利、物质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投入。⑤生态环境改善为发展林下经济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破坏等指标,因此选取森林资源反映森林存量变化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选取人工造林面积反映森林环境的改善程度,选取生态保护投入反映林下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工业废气排放量衡量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

    表1 林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基于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模型,测算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通过具体方法探索指数间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关系。

    (一)时序变化下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演变分析

    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现波动趋势(见表2),指数区间在0—2范围内。在研究时间段内,抚松县和敦化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大于1,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平稳、增长质量较优的地区。结合当地生产条件来看,抚松县现有四个自然保护区和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在林下参产业、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敦化市依托森林城市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和生产经验优势,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江源区受抚松县的经济增长辐射,2011—2018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但增长趋势不明显。和龙市和汪清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及长白山旅游资源,因此在研究期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并具有显著的增长趋势。临江市在2016年以前林下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过程,但在2016年后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开始持续走低。桦甸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较低,增长趋势相较而言不够显著。安图县和珲春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处于中等区间,个别年份增长趋势波动起伏较大。蛟河市在过去一直大幅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粗放型经营生产,产业结构单一,在国有林场改革之际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结构支撑,同时远离中心性城市,导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处于不断消减的趋势,是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下降最为明显的地区,8年研究期间差值最大,达0.74。

    表2 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总体来看,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抚松县和敦化市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潜能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而蛟河市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和生产方式等因素,成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最低的地区,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别形成了以抚松县和敦化市为中心的林下经济增长极,同时带动周边地区横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扩散效应。通过对相关政策、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各个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发展均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而林下经济资源与政府支持程度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应着重注意。

    (二)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以2015年为发展时间分水岭,各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开始由不稳定增长向持续走高转变。这是因为在2015年吉林省以保护生态文明为政策指向,全面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政策出台前夕,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已经开始为停伐做准备,主动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综合开发林区资源,林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发展道路已形成成熟体系,发展处于稳定阶段。基于此,为了反映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本研究借助 GIS 软件,根据最佳自然断裂法将2011年、2015年、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做空间表达,划分为低增长质量、中增长质量和高增长质量三类,同时将各地区分别以不同深浅的色块表示(如图2)。

    图2 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分异演化

    在2011年、2015年、2018年时间节点上,抚松县始终为高增长质量地区;
    江源区和临江市为中增长质量地区;
    敦化市、蛟河市、和龙市由于经济增长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出现了不稳定发展现象;
    安图县和珲春市始终停留在中增长质量阶段,说明2011—2018年两地区没有在林下经济增长方面开展激励举措。抚松县凭借地理区位,同时不断增强林下经济的发展,成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
    江源区和临江市依靠与抚松县的邻近地理位置,获得发展林下经济的独特优势;
    敦化市带动安图县、和龙市及汪清县实现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同步提升。

    总体来看,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基本保持由中心向四周放射性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增长质量区集中于中部地区,呈现连片分布;
    中增长质量区紧邻高值区分布;
    少数低增长质量区零散分布。结合时序变化来看,2011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由东向西递增,西部蛟河市为高增长质量地区,而中增长质量地区和低增长质量地区呈空间点状分散格局分布,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在空间层面没有产生集聚现象;
    2015年,中部地区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开始急速上升,高增长质量地区由蛟河市转移到抚松县,中增长质量北片区为汪清县、敦化市,南片区为临江市、江源区,形成了由中心向四周层级递减的空间圈层;
    2018年,高增长质量地区数量上开始扩张,集中在中部地区,分别是汪清县、敦化市、抚松县、和龙市,低增长质量区为桦甸市和珲春市,皆位于边缘地带,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现象,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总的来看,林下经济增长高质量区由西部向中部转移,这一过程与地区落实天然保护林政策、国有林场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措施密切相关;
    中部地区地处长白山脉一带,可借助森林旅游业,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经济为主。

    (三)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网络分析

    本研究通过Arcgis软件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进行具象化表达(如图3)。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弱分布与空间等级分布基本对应,空间相互作用力流量密集,呈现网状拓扑结构,节点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流量均衡,只是在流量大小上有所区别。

    图3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结构

    2011年,抚松县与临江市之间产生高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同时与桦甸市、安图县、江源区产生中等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发现抚松县在2011年已经出现发育为林下经济增长高质量核心区的趋势。江源区—临江市、安图县—和龙市、蛟河市—敦化市三组地区之间也产生了高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

    2015年,抚松县依旧为空间相互作用汇集区,与邻近各个地区建立中高强度的空间相互联系,跟2011年有所区别的是,抚松县与敦化市之间由低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转变为中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同时跨越安图县,与和龙市产生了中等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加强了与江源区的空间相互作用,抚松县已经成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区,与前述研究相对应。2015年,集聚趋势特别强烈,整体空间相互作用力依然是由西向东递减。

    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向平衡方向演化,东部地区的敦化市、汪清县、和龙市及珲春市建立起中等空间相互作用结构,说明随着生产技术水平进步和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地区之间加强了经济联系,增强了空间相互作用。抚松县核心优势逐渐被削弱,空间集聚格局开始向空间扩散格局演化。总体来看,地区之间在地理空间距离接近的不可逆条件下能产生高强度空间相互作用,两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也将影响强空间相互作用力大小。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互作用力网络整体趋于平衡发展,作用力结构逐渐趋于稳定,由低强度、高强度极化分布演化为中等强度密集分布。江源区—临江市、安图县—和龙市一直保持稳定的高强度空间相互作用,敦化市与邻近地区蛟河市、汪清县、珲春市、和龙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强,同时体现在经济联系和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抚松县作为高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在空间相互作用结构中也处于核心位置,与周边地区基本上处于中等流量联系。桦甸市与其他地区的空间相互作用一直在减弱,2011年与蛟河市、抚松县之间皆产生中等强度空间相互作用,2015年只与抚松县存在中等强度空间相互作用,2018年桦甸市已成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圈层里的边缘城市。珲春市在2011—2018年一直处于低增长质量阶段。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珲春市仅仅在2018年与汪清县产生过中等强度空间作用力,其余时间节点上都与各个地区保持极弱的空间相互作用联系,难以融入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高等级圈层。

    整体来看,研究结果说明,2011—2018年,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强空间相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地理距离接近和林下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地区之间,空间集中性强,地域特色不明显。而中等强度空间作用日趋增强,说明吉林省林下经济已有整体发展趋势。除边缘地区之外,各地区林下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集中化连片开发格局凸显。

    通过前述章节研究发现,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空间等级现象,整体空间等级不均衡,形成了以抚松县为核心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结构,而抚松县借助空间相互作用力带动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林下经济增长。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受何种空间效应影响及影响要素如何作用形成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需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探究。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本研究基于Geoda软件,对2011—2018年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同时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空间相关性考察,依据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表3显示,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全局自相关系数不断增长,空间上呈现强正空间自相关的集聚趋势,且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自相关系数均超过0.5,这表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强空间集聚的时空演化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十分显著。因此,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显著正相关并呈现空间极化特征,即林下经济增长质量高值区集中度强,强集聚分布效应明显,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主体间存在空间交互作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表3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全局自相关系数

    (二)影响因素选取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产地域性强的经济体,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生产集聚现象。把林下经济增长看成一个生产过程,即一定要素的投入会带来相应的产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内部生产要素不断促进林下经济系统更新,不断与外部环境产生信息流交换,以此推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化。基于此,本研究根据经济增长质量概念和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两个方面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机制展开探讨。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生产弹性均表示要素投入对产出的影响(28)林玉蕊:《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其应用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第13期,第102—108页。,因此本研究选取资本投入因子、产业投入因子、经济结构因子、福利投入因子、环境投入因子5个因子。原因如下:资本投入因子选取林下经济产业区位熵(ENT)作为表征,反映资本投入下林下经济区位熵的变化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导向性,专业化集聚程度提升将大幅促进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9)王珍:《西南地区旅游业经济增长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2年第1期,第80—82页。;
    产业投入因子选取第三产业贡献率(THI)作为表征,反映林下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0)徐婉婷、王合玲:《第三产业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年第11期,第60—69页。;
    经济结构因子以林下第三产业产值与林下经济总产值比(UPG)作为表征,以体现林下经济结构的内生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内部经济结构均衡优化程度往往会影响经济主体对空间区位选择,从而对空间集聚产生正面效益(31)湛东升、章倩芸、张文忠等:《杭州市房地产企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区位选择》,《地理科学进展》2021年第5期,第736—745页。(32)何维达、付瑶、陈琴:《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19期,第101—105页。;
    福利投入因子选取林区人均收入(PER)作为表征,用以探究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差异带来的空间影响,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林区人均收入,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将反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环境投入因子选取生态保护投入(ECO)作为表征,生态保护投入是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外部性动力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生态环境友好程度的标准。

    (三)模型构建

    本研究旨在从空间视角研究影响因素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的空间效应,将资本投入因子、产业投入因子、经济结构因子、福利投入因子、环境投入因子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机制进行验证。结合林下经济特征,构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杜宾模型:

    式中:Sit表示第i地区在第t年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WijSjt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

    (四)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的成因分析

    1.空间权重下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考虑两地的直线距离以及林下经济规模相关性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距离衰减函数,构建了林下经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的计量分析,运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检验与计算,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相关计算发现,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下空间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分别为-1.095和-1.465,说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存在集聚效应,即无论是在地理距离还是经济距离的情形下,各影响因子的投入增加,都促进了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集聚,形成地区连片发展。根据前述研究可知,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核心地区为抚松县,且抚松县与其他地区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因此在作用力流动作用下,抚松县实现了地区资源集聚,并发挥引力流作用加强自身核心地位,以此形成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的联系结构,产生了空间集聚效应,成为空间集聚效应的核心地区。

    根据表4可知,地理距离下经济结构因子和福利投入因子的改善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83、0.044。因此,地理距离下经济结构因子是影响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因素。产业投入因子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集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第三产业作为空间流动性强的产业,能拉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当对林下第三产业的投资加大时,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往往会形成空间溢出效应,不利于当地林下经济实现空间集聚。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中,资本投入因子为显著负作用,对本地林下经济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将会吸纳邻近地区的林下经济增长因素,产生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利于邻近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因此地区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现象。

    受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程度的影响,经济距离下经济结构因子、福利投入因子和环境投入因子起显著正作用。其中,经济结构因子对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系数最大,达0.66,环境投入因子对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最小,为0.02。在当前阶段,改善经济结构因子将是提升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产业投入因子起显著负作用,因此提高林下经济产业投入成为制约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在考虑空间滞后变量的情况下,资本投入因子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可以发现,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本地区经济结构因子的影响,并且在空间上仅仅产生了集聚效应,尚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总体表明,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空间权重下,经济结构因子成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因子每优化1%,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空间权重下将会分别提升0.68%、0.66%。林下经济结构只有在均衡条件下,林下经济系统才会协调发展,林下经济增长过程才是循序递进的状态,才有利于提升林下经济增长的质量。同理,邻近地区的资本投入因子每优化1%,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扩散程度贡献分别为0.2%、0.48%,因此有效利用经济资本将促进林下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促进周边地区一同参与林下经济发展。而目前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依然未能实现空间溢出效应,仍处于经济增长积累阶段,说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亟待经济结构升级。只有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才能实现林下经济结构均衡,提升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表4 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

    2.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由于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得到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值和显著性仅局限于空间滞后分析,不能解释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边际效应,因此本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分解。通过表5可知,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对本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直接影响程度排序为“产业投入因子(负向作用)>环境投入因子>经济结构因子”,其他因子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无显著作用。可以发现,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地理空间距离下难以实现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升级,如果资本投入、产业投入等资源在区域内实现空间扩散,则能对周围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环境投入因子每提升10%,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同向提高0.03%。因此,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提高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实现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绿色增长。影响因素中,只有资本投入因子对其他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为负向显著作用,说明在只考虑地理距离的条件下,本地区资本投入提升对其他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促进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空间集聚。

    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对本地区集聚效应影响程度排序为“经济结构因子>产业投入因子(负向作用)>福利投入因子>资本投入因子(负向作用)”。经济结构因子对于本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显著作用,说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结构优化程度将促进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提升。产业投入因子为负向作用且显著,这是由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产业投入总量低,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导致本地区难以享受规模经济的福利,造成林下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的局面,在空间上受经济距离因素制约较大,严重阻碍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的良性发展。福利投入因子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本地社会福利水平提升促进了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使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资本投入因子为负向作用,说明在经济距离空间矩阵下,资本投入对本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确实不存在提升作用。从间接效应来看,福利投入因子为显著负向作用,说明本地社会福利水平提升促进了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提升量小,导致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制约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本投入要素为负向作用,难以与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如何实现资本投入要素在地理空间上自由流通,还需打破地区壁垒,联通经济、交通网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实现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把控好吉林省经济结构因子、福利投入因子和环境投入因子,突破产业规模因子与资本投入因子集中化的阻碍,对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表5 影响因子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界定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于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数据,依据熵值法,纳入权重构建线性加权求和模型,以测度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自然断点法判断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等级分布,同时借助引力模型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互作用力网络结构,并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对影响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因子显著性及空间效应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各个空间单元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抚松县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但增长速度较缓,凭借资源禀赋优势和生产经验优势获得领先地位;
    敦化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仅次于抚松县,形成了次一级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中心区;
    江源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较好;
    和龙市和汪清县凭借森林资源及长白山旅游资源,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且增长趋势明显;
    安图县和珲春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处于中等区间;
    临江市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以2015年为分割节点,增长质量呈倒“V”形趋势,发展前景不佳;
    桦甸市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低,林下经济逐渐没落为“夕阳产业”;
    蛟河市没有探索出合理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在此期间林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下降。各个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

    (2)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分布格局为:中部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并逐渐向四周减弱,内部空间差异性强。中部地区以抚松县为代表,在研究期间始终为高经济增长质量地区;
    南部江源区和临江市始终为中增长质量地区;
    北部安图县和珲春市则始终停留在中增长质量阶段。抚松县依靠中心性职能辐射带动江源区和临江市,形成了稳定的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结构;
    敦化市带动安图县、和龙市及汪清县实现了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同步提升。结合时间点来分析,2011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整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存在空间集聚;
    2015年空间分布格局开始由中部地区向四周层级递减;
    2018年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现象,高质量区由西部向中部转移。因此,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散性由强变弱,空间集聚现象逐渐凸显。

    (3)2011—2018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弱分布与空间等级分布格局基本对应,空间相互作用力呈现网状拓扑结构。2011年,抚松县已经出现发育为林下经济增长高质量核心区的趋势。抚松县—临江市、江源区—临江市、安图县—和龙市、蛟河市—敦化市四组地区之间产生了高强度空间相互作用力。2015年,抚松县与邻近各个地区建立中高强度的空间相互联系,已经成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区。2018年,空间相互作用力网络结构趋向协调,东部地区的敦化市、汪清县、和龙市及珲春市建立起中等空间相互作用结构,抚松县核心优势被削弱,桦甸市和珲春市已成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圈层里的边缘城市,空间集聚格局开始向空间扩散格局演化,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集中化连片开发格局凸显。

    (4)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将促进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而资本投入越强,越难以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经济结构因子和福利投入因子的改善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因子对其他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为负向显著作用;
    而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下,经济结构因子、福利投入因子和环境投入因子起显著正作用,资本投入因子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为显著负作用。经济结构因子成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福利投入因子和环境投入因子起显著正作用,产业规模因子与资本投入因子集中化于某一地区成为阻碍整体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制约性因素,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集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二)提升建议

    为了有效提升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本研究综合上述研究结论,结合各个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提升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针对性建议。

    (1)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空间联系。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地处长白山脉一侧,无论是在地理距离还是经济距离方面,都具有难以调控的地形限制,这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只有实现自然资源、生产设施、科学技术等在地区间无障碍对接,才能加快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林下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合作,提升空间布局新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保护建设,补齐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短板。

    (2)扶持中心性地区,以内生动力拉动增长。抚松县作为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先发展地区,应继续发挥自身地区经济增长极优势,强化中心性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抚松县作为吉林省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标杆,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增长高效、经济增长可持续、社会福利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因此,抚松县应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使当地林下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结构、降低风险成本,实现经济结构均衡化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努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
    最后,政府应为林区人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更多的社会福利,以提高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和林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3)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结构优化,即当地第三产业贡献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提升。林下经济第三产业以森林旅游服务业为主,具有低污染、高效益的特点。吉林省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森林旅游业开发历史较早,独具地方特色,加强林下经济第三产业将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从而提升区域整体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对于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低的一类地区,如珲春市和桦甸市,可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林下经济第三产业,提升产业贡献率,进而为林下经济在当地的发展谋求生存空间。

    (4)提高福利水平,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从事林下经济的职工对林下经济具有高度依赖性,需要从林下经济发展中获得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因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补齐社会福利短板;
    同时,应提升工资水平,努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享,让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效得到广泛传播,促进整体林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5)保护林下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优劣程度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投资对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大投资将会实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上升,在空间上具有传导效应。因此,为了提升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应强化政府部门监管作用,持续发挥政府牵头带动作用,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林下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实现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抚松县长白山吉林省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2022年1期)2022-04-01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0期)2021-08-30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0年4期)2020-06-02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浅谈抚松县民营经济工作发展的方向青年时代(2019年17期)2019-07-16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助力抚松绿色健康发展财税月刊(2018年7期)2018-10-27农发行抚松县支行5亿元贷款支持棚改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年8期)2016-12-14岚雾情吻长白山中国工程咨询(2015年8期)2015-02-16

    推荐访问:林下 长白山 吉林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