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3-06-19 22:4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姚庆吾

    (晋江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晋江,362200)

    在临床常见的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比例高达43%,是严重的临床亚型[1]。发病后,患者局部脑细胞、脑神经因缺血逐渐出现进展性弱化或死亡,且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 h至数天[2]。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此病传统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凝、抗血小板的单纯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不再继续恶性发展,但效果会因不同个体有所差异[3-4]。因此,为了探寻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我们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晋江市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
    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2.71±2.58)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
    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2.89±1.79)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结合临床表现与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
    2)年龄35~80岁的患者;
    3)发病时间未超过48 h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非首次发病的患者;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4)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5)有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6)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即发病至病后21 d口服氯吡格雷治疗,1次/d,75 mg/次;
    第22天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
    发病至14 d静脉滴注银杏制剂,1次/d,20 mL/次;
    注射依达拉奉,2次/d,30 mg/次;
    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d,1片/次。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次/d,25 mg/次,2次间隔至少6 h,每次滴注时间至少50 min。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分值为0~42分,评分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正向关系,即0分为未缺损,42分为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2)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PSG(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YH-2000A)对患者睡眠质量、时间、效率以及分期进行评价,获得睡眠结构与进程参数,其中包括睡眠时间、潜伏期等等。3)监测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G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SG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2组PSG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PSG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G相关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颈动脉及椎动脉闭塞产生梗死症状经积极干预后病理呈进展性发展,神经功能继续损害,发病48~72 h内出现脑缺血逐渐加重,病后3~7 d出现延迟性神经功能缺损。依据以往的临床实践经验来看,患者会在48~72 h内症状加重,之后逐步稳定,在72 h后病情仍在加重的患者占少数[5-6]。从发病机制来看,该病的发生与血栓持续加重、再灌注损伤、颅内低灌注压有关,而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血管狭窄等[7]。脑梗死主要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易加重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预后[8]。

    在常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式,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过对酶进行阻断发挥作用的同时,对血小板表面的活性物质进行抑制,阻断血小板聚集,相比单抗,双重抗血小板具有更强的血小板功能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不一样。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结构与天然左旋芹菜甲素相同。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的损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动物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有很强的抗脑缺血的作用,能缩小脑梗死的面积,减轻水肿,促进脑能量的正常代谢,增加缺血部位的灌血量,在抑制脑细胞死亡的同时,起到抗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采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提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进展血小板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Micro-SPECT/CT应用进展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4期)2021-11-05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皮肤病与性病(2021年3期)2021-07-3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橡胶工业(2015年3期)2015-07-29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寄生胎的诊治进展疑难病杂志(2014年12期)2014-04-16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5期)2013-01-30

    推荐访问:氯化钠 注射液 合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