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福建外销瓷窑址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模式——基于空间思维视角

    时间:2023-06-07 16:15: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杨秀成,宋立中,王 倩

    (福建师范大学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境内遗存有大量古瓷窑址及其相关文化现象。古瓷窑址承载着地域历史文脉,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现代化建设、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许多古瓷窑址面临损毁甚至湮灭的危险。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表示支持福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强调“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福建外销瓷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战略合作与“民心相通”的文化基础之一,也是福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索福建外销瓷遗址的空间分布情况,加大保护和文旅融合力度,塑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对于福建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GIS 软件,分析福建外销瓷窑址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若干古瓷窑址旅游空间开发模式,以期为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1 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中国瓷器珍若拱璧,纷纷模仿烧造,但少有成功。及至近代,欧洲个别国家(如荷兰)才创烧成功,但品种有限。世界其他国家古瓷窑址极为稀少,国外古瓷窑址研究成果极为缺乏,仅有少数学者从考古学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1-5],绝大部分研究古瓷窑址的外文文献实为中国学者撰写[6-9]。国内学者关于古瓷窑址空间分布的研究也屈指可数,仅有宋百川等[10]对北朝至隋唐时期山东瓷窑遗址的分布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谢立华等[11]运用GIS 中的空间叠置、缓冲区和高程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古瓷窑址的分布与发展。古瓷窑址保护与利用虽然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滞后,成果有限[12-17];
    且研究成果重保护,轻利用,缺乏产业振兴和文化复兴的古瓷窑址保护与利用的理论探索,有关古瓷窑址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尤其欠缺。因此,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古窑址赋存状况的空间分布及其开发研究,将有助于福建古瓷窑址保护及其相关文旅产业发展,从而助力福建乡村振兴。

    1.2 福建古瓷窑址保护及其开发现状

    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始发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 年以来,课题组先后考察了福建省博物院、厦漳泉等地市博物馆或陶瓷专题博物馆,实地调研了泉州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德化月记窑、屈斗宫瓷窑、建阳建窑、福州闽清义窑、漳州平和南胜窑和浦城大口窑等多个福建知名古瓷窑址,充分了解了福建古瓷窑址保护与利用现状,为本文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和文献基础。据《中国陶瓷·福建陶瓷》扉页《窑址略图》上标示的古瓷窑址分布[18],福建和浙江是我国沿海乃至全国古窑址最多的两个省区之一,表明两地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具有密切的关系。宋元以来,中国著名八大窑口中,福建建窑和德化窑位列其中,地位仅次于景德镇湖田窑和浙江龙泉窑,其外销的青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福建古瓷窑址保护和旅游利用虽然有所进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著名古瓷窑址保存完好并已初步开展旅游活动,但福建“海丝”外销瓷窑址的价值及其内涵未能充分凸显,相关文旅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主要以古瓷窑址现场和博物馆参观等旅游活动为主,其中:以德化陶瓷博物馆、晋江磁灶窑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和部分观光工厂较为突出;
    德化月记窑、晋江磁灶窑、漳州南胜窑、建阳水吉镇建窑等尚在生产的著名窑口旅游开发较为成熟;
    德化屈斗宫遗址、建阳后井村晚唐五代的建窑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较好,而非知名古瓷窑址的保护和旅游利用差强人意。其次,绝大部分位于乡村地区的古瓷窑址由于地处山地、农田、林地、河流和公路穿越带等偏僻区域,加上山洪、泥石流、盗掘活动等破坏日益严重,尚处于荒废状态,亟待加强识别、保护和开发。第三,外销瓷窑址保护与旅游利用缺乏制度安排。漳州、福州、泉州等地已出台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明确了实施古瓷窑址保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相关规定,而其他地市则重视不够,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措施。福建省级层面的外销瓷窑址保护专项规划、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等亟待制定。

    综上所述,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境内古瓷窑址资源赋存丰富、分布广泛、品质较高,但保护和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大量古瓷窑址面临保护压力,亟待开发利用以“反哺”外销瓷古窑址保护。

    2.1 研究方法

    式中:n 为窑址数;
    A 为研究区面积;
    R 为平均最邻近指数。R >1,为均匀分布;
    R =1,为随机分布;
    R <1,为集聚分布。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用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状况,既可体现空间要素的分布,又可对比不同空间要素的分布状态。计算公式为[20]:

    式中:Pi为第i 个设区市窑址数占总数的比值;
    N 为福建设区市数;
    Gini为基尼系数,取值0—1之间,值越接近1,均衡性越小;
    C 为均衡度。

    规模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用以测度单位面积内古瓷窑址的分布数量,可直观反映古瓷窑址在各设区市的规模差异。计算公式为[21]:

    式中:Gi为古瓷窑址在第i 个市内的规模度;
    ni为第i 市内窑址数;
    si为第i 市的面积。Gi值越大,区域内瓷窑址的分布规模度越大;
    反之,则越小。

    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法用以分析点要素在不同地理空间位置的发生概率,反映点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和特征。核密度值越高,则事件发生概率越高,点越密集;
    反之,则越分散。计算公式为[20]:

    式中:s 为待估窑址位置;
    si是以s 为圆心范围内的瓷窑址;
    h 为第i 处古瓷窑址在半径范围内的位置。

    2.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文化图组中的福建古窑址分布图[22],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文献加以补充,如福建省市、县文物志等历史文献[23,24],《福建陶瓷》《福建陶瓷考古概论》《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25-32]《考古简报》[33]等福建主要陶瓷考古著作和发掘报告。同时,参考部分刊物[34-42]上发表的涉闽古瓷窑址论文和福建各设区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历年发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与普查名录等资料,共得出可考古瓷窑址计584 处,包括存疑(年代、地点、产品等不详)瓷窑址56 处、可考古瓷窑址528 处,分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单体数量66 处),省、市区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 处和104 处,未定级333 处(图1)。可见,福建各设区市外销瓷窑址赋存呈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泉州古窑址数为243 处,占比约46%,居全省第一位,是排名第二位漳州窑址数的3 倍;
    南平窑址数为64 处,占比12%,居第三位;
    厦门、三明、宁德、莆田和福州等市依次居第四位至第八位,5 市间的窑址数相差不大,但相比前三市数量差距较大;
    龙岩窑址数最少,仅有14 处,占比2%。

    图1 福建古瓷窑址地区分布状况Figure 1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s in Fujian

    古瓷窑址的空间分布不仅能够直观反映区域内窑址的数量,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质量,是制瓷活动在空间上的体现,也是指导古瓷窑址保护和规划建设的先决条件。通过在“百度拾取坐标系统”中拾取古瓷窑址的地理坐标,利用GIS 在福建矢量地图上进行表达,得到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图(图2)。由图2 可知,福建古瓷窑址分布范围广泛,各设区市古瓷窑址的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西北山区等区域,呈现出从宁德向漳州和南平向龙岩两条带状分布特征;
    在漳州、厦门、泉州等地以组团状分布,在宁德、三明等地以点状分布,在南平、龙岩、福州和莆田等地沿河流线状分布明显。

    图2 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Figure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s in Fujian

    3.1 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

    运用GIS软件对福建外销瓷窑址的点要素进行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得出福建古瓷窑址平均最近邻指数值为0.4606,其值<1 且Z 值偏低,经检验,置信度为100%,即福建瓷窑址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由于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不够完善,进而利用几何学中泰森多边形(Voronoi)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验证上述结果,计算公式为:

    式中:CV 为变异系数;
    S 和M 分别为泰森多边形面积的标准差和平均值。Duyckaerts 等[20]的研究表明:33%和64%是CV 值的两个分界点,当CV <33%时,点要素为规则分布;
    CV 值在两者之间为随机分布,当CV >0.64%时点要素为集聚分布。通过ArcGIS10.4 软件生成福建古瓷窑址泰森多边形图(图3),统计得出其面积均值为0.0230km2,标准差为0.0351km2,CV >64%。因此,福建古瓷窑址为集聚型空间分布类型,验证了平均最近邻指数结果。

    图3 福建古瓷窑址空间集聚特征及泰森多边形Figure 3 The spatial cluster characteristics of porcelain kiln sites and their Tyson Polygon in Fujian

    3.2 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

    平均最邻近指数的分析结果总体上反映了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类型。为进一步探讨福建各设区市古瓷窑址分布均衡状况,本文将各设区市古瓷窑址数由低到高依次排序,计算出各设区市窑址数占总数的比值,并运用基尼系数公式得到福建古瓷窑址基尼系数值。经计算,可Hm=2.197,H =1.710,Gini=0.778,C =0.222,表明福建古瓷窑址在各设区市内呈不均衡分布特征。

    3.3 核密度分析

    为更直观反映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状况,利用GIS中核密度分析工具对528 处外销瓷窑址进行分析,得出福建古瓷窑址核密度分布图(图4)。由图4 可知,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结构呈高密度单核聚集、次密度多核连片和低密度小核分散的多类型、不均匀分布特征。总体来看,古瓷窑址在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呈带状分布,并以闽东南沿海设区市和闽西北南平、三明为主要分布区,其中,“高密度单核聚集”主要分布在以泉州西北部德化县为核心向三明一带辐射;
    “次密度多核连片”主要表现在泉州至厦门等片区,并在漳州形成2 个次级核心圈;
    而宁德、南平、三明和龙岩等地以“低密度小核分散”分布类型为主,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位于水系沿岸地区分布的特征,表明古瓷窑址分布与河流水系密切相关。

    图4 福建古瓷窑址核密度Figure 4 The nuclear densities of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s in Fujian

    3.4 差异性分析

    受地理区位、资源类型、开放水平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福建各设区市古瓷窑址的分布状态存在不同等级的差异。通过计算各设区市所拥有古瓷窑址数量与其区域面积之比,得出福建各设区市外销瓷窑址分布规模的差异性,即规模度指数(表1)。由表1 可知,福建外销瓷窑址在各设区市的平均规模度指数为0. 008,泉州的规模度指数最高,为0.024,其次是厦门,两者数值相差较小;
    漳州、莆田分别为0.007 和0.006,接近均值0.008;
    其他各市的规模度指数均远低于平均值,龙岩和三明的规模度指数最低,仅为0.001。由此可见,达到或高于平均规模度指数的设区市均位于东部沿海,这与“海丝”贸易密不可分,内陆山区设区市均远低于沿海地区,表明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规模差异性较大。

    表1 福建古瓷窑址规模指数Table 1 The Scale index of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s in Fujian

    4.1 空间思维理论的内涵及其引入

    人们利用空间概念对思维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综合,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空间思维,它强调空间位置的重要性,从空间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是深层次的大脑活动[43]。空间思维不仅是一种复合思维,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对世界事物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空间性结构”的认识和反映,主要包括点式、线式、带式、圈式、面式和体式(结构式)等多种思维方式。它不仅要求从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在空间的存在形式与性质,还要求从事物的结构把握事物在空间的位置与关系。在某一地域空间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特色、地理区位条件等各影响要素的差异,各种旅游活动形成了旅游点、旅游线、旅游带、旅游圈、旅游域面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和特征,并基于其内在互为补充、互为制约的经济联系与空间关系,相互连接、组织成为具有特殊功能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因此,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发离不开空间思维的引导,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即是调整和优化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通过充分认识和分析旅游空间结构中旅游点、旅游线、旅游面和旅游圈等各形态要素的运动机理和演化过程,使旅游开发遵循旅游空间发展规律和演化脉络,以实现旅游空间结构的有效调整和合理布局。

    自20 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并构建了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圈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网络化理论等众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成果,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一直遵循经济活动的相关规律。因此,上述理论也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态要素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为制定客观、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开发战略奠定了基础。空间思维视角强调在分析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时,可基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运用空间思维方式,结合区域旅游空间形态发展的特点,探讨区域旅游空间开发的模式。

    4.2 空间思维下旅游开发的内在逻辑

    空间思维是基于空间并在空间的框架下展开思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由浅层次至深层次的空间思维过程。从旅游空间发展形态来看,从旅游点到旅游线、旅游带到旅游圈到旅游区形成的过程,本质上是某一地域旅游活动整体发展、系统运动的动态过程。福建外销瓷窑址空间分布格局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也表现出符合空间思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资源价值高、赋存好;
    线状资源窑系分布;
    沿海、沿江资源带状分布;
    面状资源地域分布,整体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且三者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层面相应地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并表现为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根据聂铭等[44]的研究,假设最终发展进程将会形成点点依存、连点成线、以点串线、点线构带、以带扩圈、促圈成面的点、线、带、圈、面交错密集的立体网络空间系统,那么其发展进程中必然存在与旅游发展形态相匹配的旅游开发模式。因此,基于上述空间思维视角,结合旅游空间形态理论,构建福建外销瓷遗址旅游空间开发模式所呈现出的内在发展逻辑,具体如图5 所示。

    图5 福建古瓷窑址旅游开发模式的空间思维逻辑关系Figure 5 The logic relationship of spatial thinking about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 of Fujian"s 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s

    5.1 “极核”开发模式

    旅游点是组成旅游线、带、圈、面的最基本要素,是市场引导旅游要素向某一旅游区域聚集产生极化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密集和活跃的旅游活动场所。因此,以点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应采用“极核”开发模式,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源要素的发展质量、开发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旅游空间极化效应。古窑遗址的特殊美学价值与其手工业景观的独特魅力恰好能满足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感官需求。福建古瓷窑址“极核”开发模式应以福建保存状况较好、文化价值较高的古瓷窑址富集区为核心,以乡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地选择一至两个特色窑址品牌进行集中力量打造,形成品牌示范效应,将古瓷窑址改造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大众户外活动场所或独特窑业景观。如以德化屈斗宫窑、晋江磁灶窑、建阳建窑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结合其周边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创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合理规划其核心保护区、环境协调区与文化旅游区,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古瓷窑址本体、历史脉络、瓷器制作、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可持续绿色生态遗址观光公园,并在适当区域开展包含瓷器制作体验、瓷器文化创意等具有深度参与性与互动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开展研学旅游、遗产旅游、文创旅游等旅游活动。或以古瓷窑址为依托,以保护与传承历史遗迹与民间文化为思路,以建设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创客基地为目标,将村落涉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规划建设古风扑面的古瓷窑址独特村落景观,打造“陶瓷文化+手工技艺、陶瓷文化+农业、陶瓷文化+温泉、陶瓷文化+民宿”等福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古瓷窑址保护与文化旅游结合,以陶瓷文化元素为基础,设计符合古窑特色的景观或小品,打造集居住、游览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古瓷窑址文化名村,使其成为区域乡村振兴样板。“极核”开发模式可操作性较强,是目前国内外较常见的古瓷窑址设计改造思路。

    5.2 “点—轴”开发模式

    旅游线是连接某一地域旅游空间内外要素的必要环节。旅游点之间需要通过线状通道相互联系完成各种“经济流”的扩散,进而为区域空间拓展、资源整合充当区域旅游开发的纽带和增长轴。“点—轴”资源空间形态发展阶段应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使旅游线的开发配合旅游点的运行,充分发挥出旅游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历经千年发展,福建各地域制瓷文化分化衍生出磁灶窑系、漳州窑系、同安窑系、建阳窑系等各具地域特色的窑系风格。福建外销瓷窑址“点—轴”开发模式是在市域范围内建设一批符合市域特征、特色鲜明的古瓷窑址专题博物馆、研学基地等研学产品或陶瓷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文旅综合体及窑系游线。以德化白瓷、建阳黑瓷、闽江流域青白瓷、漳州“克拉克”青花瓷、厦门“珠光青瓷”等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知名窑系为基础,深入挖掘古瓷窑址文化内涵及其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利形势,打造市域古瓷窑系专题博物馆,注重古瓷窑址展示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集中展示各窑系产品特色、历史脉络、文化内涵等,并将其与研学、考古、观光等结合起来,打造窑系旅游专线,并整合福建沿海古沉船陶瓷考古资源,建设以沉船为媒介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主题博物馆及其关联游线,形成“点—轴”联动的旅游空间结构。

    5.3 “带状”开发模式

    随着点轴形态的旅游空间结构日益复杂,区域旅游活动的功能集聚效应更加凸显,若干旅游点轴系统在空间相互作用下不断交织和延伸,演化成为更高级、更系统的带状廊道旅游空间形态。旅游带是旅游点轴系统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该阶段应采取“核心—边缘”开发模式,通过不断增强旅游带内各增长极之间的旅游联系,扩大其空间吸附半径,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旅游空间协作系统。根据上述分析,福建古瓷窑址以沿海沿江带状分布特征明显,因此可依托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发挥泉州、福州、厦门和漳州等设区市古窑址旅游资源规模优势,实施福建沿海设区市古瓷窑址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统一规划建设福建沿海古瓷窑址旅游经济带,全域辐射带动内陆设区市古瓷窑址旅游开发;
    基于南平、龙岩、三明等设区市沿闽江、汀江等水系沿线外销瓷瓷窑址集聚区及其旅游产业带培育新增长极;
    通过“以点串线、以线织面”的方式,优化区域内旅游规模协调发展和规模分布,打造福建古瓷窑址沿江旅游经济带。通过跨区域旅游线路对接、旅游客源互送,整体构建中观层面的福建古瓷窑址沿海、沿江“两带”旅游开发模式。

    5.4 “圈层”开发模式

    某一地域空间内若干旅游增长点高度聚集并产生扩散,旅游轴线相互交织与整合,旅游带逐渐完善和成熟,形成了具有较强旅游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促进周边旅游经济带共同发展的圈状旅游空间形态。旅游圈以若干旅游增长极为核心,以若干网络化的旅游轴线为基础,以完善的旅游带为支撑,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旅游圈空间形态发展阶段应采用“圈域推进”开发模式,以此充分发挥圈状扩散效应,影响并覆盖旅游增长极和旅游带的边缘区或腹地,实现圈域内外联动的旅游协同发展。福建古瓷窑址“圈层”开发模式是按照福建外销瓷窑址空间特征将其划分成泉州白瓷文化旅游圈、福州青白瓷文化旅游圈、厦门珠光青瓷文化旅游圈、漳州“克拉克”青花瓷文化旅游圈和南平黑瓷文化旅游圈五大瓷窑文化旅游圈,各瓷窑文化旅游圈按照区内古瓷窑址资源类型,发展具有明显文化符号的旅游业态。基于“旅游点—轴系统”和经济带的发展,向其他产业融合延伸,开发“陶瓷+”旅游产品,打造一座座集文化创意、休闲购物及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或按年度举办大型海上丝绸之路系列陶瓷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创作大型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再现古代福建外销瓷烧造和海上丝绸之路场景等;
    或充分利用古瓷窑址的特殊文化属性,打造具有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若干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涉瓷文化创意产业策划和艺术品创作开发活动,如开展原创性的古瓷窑址绘画艺术创作和摄影写生,设计古瓷窑址工艺美术产品,开发古瓷窑址文化创意产品;
    或大力促进制瓷烧造技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在有条件的地方,恢复传统且古老的青白瓷烧造技艺、原始青瓷烧造技艺等陶瓷烧造技艺和文化传承。此外,可选择古瓷窑址资源丰富、现代陶瓷工厂较多的福建沿海和内陆沿江地区,并以其为载体,展示陶瓷品牌和陶瓷烧造文化,普及陶瓷制作工艺知识,打造国内知名陶瓷观光工厂和陶瓷制作技艺研学基地,开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文创旅游等旅游活动。

    5.5 “面域”开发模式

    旅游面是旅游点、旅游线、旅游带、旅游圈的综合体,能够充分统筹点、线、带、圈等不同旅游形态的发展方向,旅游面形态发展阶段应采用“网络一体化”开发模式,使整个旅游空间系统的旅游资源、产品、交通、设施、服务等各种组成要素充分连接,实现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旅游面状空间形态下,福建古瓷窑址应采用以目标导向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开发模式和该模式是在“极核”“点—轴”“带状”“圈层”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立足“清新福建”,强化海上丝绸之路主题,营销渠道多措并举,从整体上凸显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符号和品牌形象。将古瓷窑址旅游发展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线。在省域范围内设计外销瓷古窑遗址沿海、沿江水系与沿重要遗产廊道的文化旅游专线。加强市与市之间、市域内古瓷窑址旅游景区空间连接,构建陶瓷旅游“面状”系统,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外销瓷古遗址文化旅游观光轴、遗产轴、产业轴、商业轴、体验轴和生态轴,形成福建古瓷窑址全域游。此外,鉴于福建外销瓷海上丝绸之路符号价值,可以此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多边、多层次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以泉州为核心的古瓷窑址海上丝绸之路开放路线和以厦门为母港的福建“海丝”邮轮旅游路线,开展中国—东盟“海丝”邮轮旅游合作,实现全域接待、全域合作、多层次交流等局面,形成“外融内通”的古瓷窑址文化旅游区格局。

    本文运用GIS 软件,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和规模度指数等计量方法,对福建古瓷窑址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福建瓷窑址分布广泛、种类多样,资源禀赋优良,主要分布于闽东南沿海和西北山区等区域,呈现出从宁德向漳州、南平向龙岩两条带状分布特征;
    在漳州、厦门、泉州等地以组团状分布,在宁德、三明等地以点状分布,在南平、龙岩、福州和莆田等地沿河流线状分布明显。福建各设区市古瓷窑址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差异较大,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结构呈“高密度单核聚集、次密度多核连片和低密度小核分散”的多类型、不均匀分布特征,规模度指数差异明显,达到或高于平均规模度指数的设区市均位于东部沿海一带,内陆山区均远低于平均规模度指数。基于福建各设区市外销瓷窑址赋存类型和空间特征,引入空间思维视角,明晰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层面构建旅游空间开发模式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极核”“点—轴”“带状”“圈层”“面域”等空间开发模式,以期助推福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窑址外销设区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古今农业(2022年2期)2022-08-15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陶瓷学报(2020年5期)2020-11-09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东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地方立法民主性的空间、内涵与路径——以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为切入点中国宪法年刊(2017年0期)2017-05-20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2期)2017-05-17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3期)2017-03-28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推荐访问:瓷窑 空间 福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