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CT与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3-06-01 14:3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袁传荣,李玉美,张德龙

    1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西宜春 336000);
    2 宜春市中医院放射科 (江西宜春 336000)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主要由一些急性血管团组合而成,脑内任意部位均可发生,瘤体大小也各有不同,可引起癫痫、头痛、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需准确的术前诊断结果作为拟定手术方案的依据。影像学技术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其中,CT与MRI为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两者诊断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与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宜春市中医院接诊的76例疑似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6例;
    年龄35~71岁,平均(58.22±5.43)岁;
    病程19 h至10 d,平均(4.28±0.77)d;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25例,头痛19例,头晕20例,出血12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存在不同程度抽搐、头痛、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
    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
    影像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

    CT检查:仪器使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颅顶,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00 mA,层厚为8 mm;
    常规扫描结束后,经右肘静脉团注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3,规格50 ml︰15 g(Ⅰ)],剂量为1.5 ml/kg,速率为3 ml/s,然后行增强扫描。

    MRI检查:仪器采用1.5T磁共振系统(美国GE公司);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颅顶;
    先行MRI平扫,常规行SE序列横轴位与矢状位扫描,其中,横轴位层厚为6.0 mm,采集T1加权像图像,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TE)为15 ms,重复时间(time repetition,TR)为500 ms;
    T1加权像TE为90 ms,TR为3 000 ms;
    矢状位图像层厚为5.0 mm,采集T1加权像图像TE为15 ms,TR为450 ms,扫描矩阵为196×256,信号采集2~4次;
    再行增强扫描,先经肘前正中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88,规格12 ml︰5.38 g(按C28H37O15N4Gd计)],剂量为0.1 mmol/kg,注射时间控制在8~10 s;
    注射完毕后,行轴位、冠状位增强扫描。

    1.3 评价指标

    所有影像资料分析均由同一组放射科医师共同商讨后得出结论。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单独及联合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种检查方式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76例患者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5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2例,脑膜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经CT检查,阳性32例,阴性23例;
    经MRI检查,阳性42例,阴性13例;
    经联合检测,阳性50例,阴性5例,见表1~3。

    表1 CT检查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结果(例)

    2.2 3种检查方式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联合CT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MRI检查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结果(例)

    表3 CT联合MRI检查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结果(例)

    表4 3种检查方式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比较(%)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类型,其本质是畸形的血管团,多为单发病灶。临床研究表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发病较为隐匿,患者可因血管畸形,导致脑组织血液流速受到明显影响,采用血管造影对该病的诊断效果并不理想[3-5]。目前,临床主要采用CT、MRI等影像手段诊断该病。

    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较为广泛。大量文献报道指出,CT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测定病灶体积,对出血和钙化灶的检出敏感性较好[6-8]。MRI检查虽成本较CT检查高,但能实现多序列、多方位扫描,能有效探测到病灶内的血流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可清晰显示不同部位病灶的整体结构。部分文献报道指出,CT与MRI检查均能有效显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及瘤壁血栓伴钙化征象,临床医师可通过CT与MRI提供的瘤体影像学征象,检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9-11]。但部分专家指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利用MRI更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MRI对水肿情况更为敏感,故其对颅底区病灶和等密度病灶的诊断准确度更高[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更佳。有专家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采用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远高于单一CT检查或MRI检查,认为CT与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CT检查可快速定位和评估肿瘤大小,MRI检查则可通过不同方位和不同序列的扫描,提供病灶的详细情况,故而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度[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海绵状预测值准确度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2022年4期)2022-05-07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浅谈牛海绵状脑病中国畜禽种业(2021年5期)2021-12-02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电子产品世界(2021年6期)2021-02-10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年17期)2020-09-18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2期)2020-04-09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价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对GB 17167实施过程中衡器准确度要求问题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10期)2015-02-03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年3期)2011-09-15

    推荐访问:海绵状 诊断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