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水景观比较

    时间:2022-11-18 17:0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丰延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

    “有山皆有园,无水不成景”,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架,闻名于世[1]。水作为生命之源,是孕育文化的摇篮,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园林水景观营造不仅反映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私家园林的代表,其景观营造手法有相互影响、彼此借鉴的一面,但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景观风貌。本研究以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水景观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其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其精神内涵。

    1.1 江南园林的历史

    江南园林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先秦至三国、六朝、隋唐至元、明清4 个阶段。早期的园林是从帝王的游猎场所逐渐发展而来,最早的江南园林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寿梦在苏州兴建的苑囿;
    随着服务对象及功能范围的扩展,汉代的江南园林不再仅限于帝王的离宫别苑,逐渐发展出衙署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等多种园林形式;
    隋唐以后,江南园林得到快速发展,官宦、文人和画家们也广泛参与造园,书院园林应运而生。据《唐代园林别业考》统计,江南造有将近160 座各式园林[2];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各地造园活动更是兴盛,造园理论、造园风格及造园技艺也日臻成熟。

    1.2 岭南园林的历史

    岭南园林的起源稍晚于江南园林,其发展历史可划分为3 个阶段,即秦汉至唐、南汉至宋、元明清。最早的岭南园林实例为赵佗所建的南越宫苑,其效仿秦皇宫室苑囿,带来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宫殿和高台;
    三国时期,虞翻建造的虞苑开创了岭南私园先例;
    唐代,随着佛教传入岭南,以南华寺为代表的寺庙园林得以发展,随之发展的还有公共园林,例如广州西关的荔园、连州的海阳湖和潮州的西湖等;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仿唐上京之制,置左右街使”[3],规划了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兴建南汉宫苑;
    明清时期,岭南园林发展也较为成熟,私家宅园的功能逐渐向社会交际的世俗园林转变,出现了著名的岭南四大园林及各式行商园林。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精华,其水景观营造讲究协调统一的自然之美,并注重与其他造园要素的融合,是追求情景交融意境美学的集合体。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使得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的水景观营造表达存在差异,从形态构成、布局方式、岸线处理、要素关联和意境追求5 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剖析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水景观营造特征。

    2.1 形态构成

    江南园林讲究师法自然,在水体形态构成方面以自然曲线为主,造园者结合自然地形、地被植物及建筑物调整水体形态,借景成景、因势利导,力求做到随形就势。例如苏州的网师园,中部的水体近似方形,设计者在营造时结合水的来源和建筑布局,让水面从东南角向建筑延伸,并在西北角设石桥分割水面,将水的尽头掩藏起来,使得水面产生一种蜿蜒曲折没有尽头的意境;
    在水体南北两侧,利用置石、植物和建筑形成曲折的岸线,打破方形水体的呆板,让整个水景显得更加灵动活泼。

    相比江南园林天然曲折的水体形态,岭南园林的水景观多为规则的几何形,并以人工挖掘的方式形成。不同于西方园林中的纯规则式水体,岭南园林水体讲究在规则中引入自然形态,通过规则的水体与建筑相互配合,并利用叠石、植物与水体相互穿插,形成一种规则中夹杂着自由的水体边界。例如顺德的清晖园采用砖砌的方式构造规则的几何水体,又在其边缘点缀置石和植物,打破单调的水体形态线条,形成既整体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园林水景观效果。

    2.2 布局方式

    江南园林的水景观布局讲究“一型多式”,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道法自然特征。其布局形式随着所处的地形环境或主题立意的不同采取不通的营造手法,因境而变、妙趣横生。以江南园林经典的“一池三山”水景观布局为例[4],利用“三山”布局建构水体空间,遵循“障景而深”的原则,用“三山”来控制“一池”的形态,进而阻隔游人视线,增加水景层次,这是“一型多式”布局原则的体现。

    岭南园林中的水体面积往往较小,大多采用聚合式和环绕式布局2 种方式。聚合式布局可以充分体现水景观的完整性,使其在视觉感受上显得更宽阔。而沿水体四面环绕式布置建筑形成内聚式空间格局,能让有限的水体空间产生一种空间层叠的错觉,从感观上放大水体面积,例如余荫山房的玲珑水榭被八边形水池所环绕(图1),潮阳西园的扁六角重檐亭位于曲池之中。

    图1 余荫山房

    2.3 岸线处理

    为了配合自然曲折的水体形态,江南园林中的水景岸线往往随形而成,主要有自然土坡搭配置石的软质岸线和石材砌筑的硬质岸线2 种。江南园林的水景岸线讲究自然和谐,采用叠、接、盖、扣、卡等方式堆砌石材,力求模仿天然山水的样貌,其岸线整体形成岩壁、乱石、石矶等形态,高低错落、凹凸有致、以小见大,似乎将天然山水尽收园中,令人陶醉其中。例如苏州狮子林的岸线处理,采用江南盛产的太湖石,以“瘦、透、漏、皱”的特点营造,成为堆叠水岸的佳作。

    而岭南园林的水体面积较小,为了获取更大的水面,池壁多为垂直的驳石直接砌筑而成。又因为岭南地区土质疏松又多暴雨,驳石砌筑的规则岸线不仅可以固土护坡,还能防止雨水存积和蚊蝇滋生。另外,岭南当地盛产麻石和花岗岩,园林的岸线取材方便且坚固耐用,不易受到水的腐蚀,但与太湖石相比略显粗糙,不易塑造成各类造型。

    2.4 要素关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充分印证了江南园林将人造山水营造成天然景观的核心思想[5]。江南园林在水景观营造时,注重与周边要素的呼应,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第一,从自然规律角度出发,有水必有山,水以山为源,山水相融能为人类的居住空间和生物的生长繁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二,从文化审美角度出发,借助诗画的美学观点,渗透到园林水景的审美之中,让园林山水具备更深的文化格局;
    第三,从精神层面角度出发,山水的象征性能够塑造更为优质的人文精神环境,这些关联实例在苏州拙政园(见图2)、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中均有体现。

    图2 拙政园

    岭南园林的水景观与周边要素的直接体现是“房水相伴”,建筑紧邻水面或悬挑于水面之上。对于岭南园林几何形的水体而言,“房水相伴”突破了单调的池壁格局,凹凸有致的水岸更凸显水的灵动与活泼。同时,建筑紧邻水面可以借助水的蒸发带走建筑的热量,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凉爽的建筑环境。例如,东莞可园内“L”形水池,池内锦鲤嬉戏,临水建双清室与池边植乔灌相映成趣,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2.5 意境追求

    江南园林的营造者以文人、士大夫为主,所建造的园林带有诗情画意的追求,反映着他们的气质与情感,其追求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思想境界,渴望通过园林传达一种淡泊平静、浪漫飘逸、朴实无华的意境,以体现自身的高尚情操。“智者乐水”,水在古代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自然成为传达园林意境的最佳载体,于是有了“曲院风荷“”松风水月”“溪光山色”等江南园林水景观。在展现自然山水之美的同时,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及物我相融的美好意境。

    岭南地区水网密布,天然多水的格局形成了岭南园林水景观中轻盈通透的意境。随着明清时期商业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兴起,岭南园林的水景逐渐展现出宴请宾客、游园共赏的娱乐性特征。与岭南园林世俗娱乐化的水景观不同,江南园林的水景观从始至终是文人、士大夫的隐逸精神寄托之所。

    园林水景观的营造相当于艺术创作,对作品形态的表达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是创作者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与认识,以及物化后的客观形态;
    二是欣赏者对于作品传递的感情认知与期待,两者之间需要产生共鸣才能决定艺术风格与特点。而文化作为影响人们情感共鸣的关键要素,自然也在园林水景观中得到反馈。

    3.1 文化共识带来的共性

    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都具备水乡文化特性,都是由冲击平原形成的三角洲地带,水网密布、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不仅满足于水对交通、生产、生活日常的需求,还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从“左右逢源”“上善若水”可知,水在传统观念里象征着财富和智慧,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对于水景观的诉求极为一致,使得水成为两者园林之中景观的核心,与山石、植物、建筑等一道构成园林景观。

    3.2 “写意”与“务实”带来的意境差异

    江南园林表现出一种儒家“出世”的态度,强调“归隐”的思想,追求“写意”的审美意境。造园者、园主人往往精通艺术和擅长诗词,对于园林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追求,他们渴望寄情山水,并通过造园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园林的山水、植物和建筑中去,实现情感的共鸣。例如网师园中的水景观,围绕“渔隐”立意,以清水、游鱼、绿岸打造江南水乡常见的荷花浮萍;
    又以叠石堆砌所形成的驳岸和假山,营造出一幅世外桃园般的山水景色,试图将人们带出喧闹的市井。

    岭南园林因地理上的阻隔,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较少,表现出远儒入世的思想态度,强调“经世致用”,追求一种“务实”的审美意境。在园林景观的表现上,追求大开大合、开门见山的表现形式,园林中的水体往往整齐规则、聚集成片,与建筑、植物的搭配也是干净利落、层次分明。例如清晖园中的方形水池,造型相对简单,岸线点缀植物、山石,与建筑配合形成了开阔的景观视线。

    3.3 “隐逸思想”与“世俗娱乐”带来的功能差异

    江南园林的主人多为贬谪的官员和不得志的文人,但他们通常具备较高的艺术文化水平,向往古人归隐山林的生活,希望通过寄情山水来远离世俗的纷扰。然而现实社会无法让他们施展才华,只好与造园工匠一起,将世外的山水搬入自家园林之中。在这种“隐逸思想”的推动下,园中水景观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而是同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亭一池共同成为园主人心中愿景的投影,是“心性”与景观的重合,承担起共情的作用。明代粤商崛起,在浓厚的商业文化影响之下,岭南园林的格调发生转变,讲究经世致用。在水景观营造方面,不同于江南园林借助自然山水所创造的“归隐世俗”“寄情山水”思想,岭南园林更倾向于将庭院林与生活充分融合,将水景布置在建筑围合的空间之中成为水庭,方便在日常起居之中享受园林之美,表现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在水景观功能方面,由于商业发展促使士商合流,使得园林逐渐从“隐于园”转变为“娱于园”,园林水体与周边要素也不单单是造景,更多地承担了结交雅士、官商和宴酬功能。

    3.4 “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带来的风格差异

    江南地处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诗画审美情趣、儒家淡泊思想及道家“道法自然”等主流思想根深蒂固。中原文化引导着江南园林的审美认识,人们从真山真水中逐步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讲究以物比德。江南园林的水景观往往承载着园主人对于宁静淡泊、逍遥自在的追求,寄托着天然合一、物我相融的情感。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进入广东、福建等地,带来了西式建筑技术和造园思想。岭南园林中逐步出现了彩色玻璃、欧式栏杆等外来装饰元素,甚至出现了模仿西方园林几何式布局形式的新式园林。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岭南园林形成了“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风格特点[6]。例如,清晖园的方形水池从形态上借鉴了西方规则式水池的造型和水岸砌筑手法;
    余荫山房的八边形水池和长方形水池同样从布局上参考了西方轴线关系布置。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水景观都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晶,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从传统文化的背景来看,其都热衷于自然和山水,然而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江南园林的水景观更多地关注“写意”,承担的是文人雅士对于“隐逸”思想境界的追求,还受到中原文化的渗透,进而到达一种“物我相融”的艺术效果。而岭南园林的水景观却以“务实”为出发点,讲究“经世致用”,更多地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融入西方造园艺术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岭南风情。综上所述,从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水景观比较中不难发现,对于园林艺术的解读应当置于地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的园林研究,才能不断地深耕其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造园岭南水体 岭南荔枝红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客家文博(2022年1期)2022-08-22——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归来还看自家山
    ——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中华书画家(2022年4期)2022-04-21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投资北京(2018年10期)2018-12-29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中国绿色画报(2016年12期)2017-03-28“盛世造园”说考论广东园林(2016年6期)2017-03-20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现代园艺(2016年13期)2016-09-02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现代园艺(2016年2期)2016-03-15

    推荐访问:园林水景 江南 岭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