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略论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礼”、“仪”结合

    时间:2021-07-14 04:00: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礼”是“仪“的内在道德要求,“仪”是“礼”的外化行为规范,只有准确把握“礼”的内涵,“仪”才会更加得体。目前,在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重“仪”轻“礼”的误区。因此,要改革礼仪课程教学,强调“礼”的本原作用,弘扬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推动礼仪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在于掌握和应用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但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礼仪仅是言谈、举止、服饰、仪表、交往等的具体规范与标准,这种观点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过于注重各种礼仪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操作训练,试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并能应用各种礼仪规则,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没有深入理解礼仪的真实内涵,也没有把握好“礼”与“仪”的内在关系,从长远看,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综合能力培养是不利的。为此,笔者尝试从“礼”、“仪”结合的角度提出改革礼仪课程教学的若干对策和思考。
      
      传统礼仪中“礼”与“仪”的关系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传统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礼仪从广义上理解,是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与典章制度,从狭义上理解,是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古代“礼”与“仪”的关系可以从《左传》中的一个故事中得到诠释。鲁昭公访问晋国,到达晋国都城的郊外,晋君派大臣去慰劳他。迎接鲁昭公到访的仪式从“郊劳”开始,步步为礼,过程非常复杂,鲁昭公居然一点都没做错。晋国人佩服得不得了,说鲁昭公真是懂礼呀。晋国一位叫女叔齐的大夫不以为然地说:他哪是懂“礼”呀,他所做的不过是“仪”罢了。礼的根本是要治国安邦,而他国内的政治非常混乱,还到处欺骗大国,凌虐小国,喜欢乘人之危,灾难将要降临到他的头上却浑然不知,他不是把精力放在“礼”的根本上,却屑屑于“仪”的末节,这样的人怎么会懂得礼呢。可见,古人认为“礼”是“仪“的内在道德要求,“仪”是“礼”的外化行为规范,只有准确地把握“礼”的内涵,“仪”才会更加得体。两者的关系用《论语》的一句话说就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只有“礼”与“仪”都具备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在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礼仪不断丰富、演化、蜕变,现代礼仪在剔除“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的同时,吸收了许多新鲜内容,加入了时代因素,相对古代而言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然而,中国传统礼仪中崇尚和谐、崇尚中庸、尊老爱幼等精髓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礼仪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表达律己敬人的价值功能的作用也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与传统礼仪一样,现代礼仪中礼仪与道德的关系依旧十分密切,在礼节仪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等等“仪”的内容中,仍包含着深层的价值判断,诸如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团结、尊重等价值理念。同样,在“礼”与“仪”的关系上,今人更不能本末倒置,舍“礼”求“仪”,而应该崇“礼”尚“仪”,从而达到“礼”与“仪”的和谐统一。
      
      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不少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礼仪课程,礼仪培训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在礼仪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礼仪教学形式化,将礼仪变成一种简单的动作和表情不少礼仪教材都大篇幅地介绍人的体态体姿,如何站、坐、走、鞠躬,吃西餐的坐姿,握手出手的角度等等。以微笑作为例子,对于如何微笑、微笑需要露几颗牙齿很多礼仪教材上都有明确规定。但谁能够保证职业的笑容必须是只露出6颗或8颗牙齿?只要对来宾心怀敬意,发自内心地微笑,这种笑就一定是美丽的;反之,即使符合所谓的标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别人也不会感受到你的热情与尊敬。礼仪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误区,如过于注重形体训练、礼仪规则熟练等等。这可能会给大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似乎礼仪只是一系列优雅的动作表情组合和漂亮的外表着装,这对于准确掌握礼仪的内涵,正确应用礼仪知识必将产生不良影响。
      礼仪教学西化,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中外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学习借鉴西方的礼仪文化也愈将成为一种时尚。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全盘西化与盲目模仿西方礼仪的样式。礼仪作为文化形态的象征与体现,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这种潜藏在礼仪形式深处的文明因素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礼仪具有很大的差别,并且由这种差别产生的鸿沟是不能单纯地通过形式的模仿而跨越的。目前在礼仪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内容西化的问题,容易给学生带来观念上的误导,如许多教材花大量篇幅具体细致地介绍如何吃西餐等等,而这些内容的适用人群仅限于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商务人员,很多学生感到实用性不强。又如西方不分长幼的英语称谓与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的中国称谓存在着天壤之别。再如盲目照搬女士优先等西方礼仪中特有的做法,这些都会导致实际应用中的尴尬。
      
      改革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
      
      强调“礼”的本原作用,做到心中有“礼”、言行合“仪”礼仪课程教育产生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礼仪的含义,没有把握好“礼”与“仪”的内在联系。在礼仪课程教学中,除了利用课堂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演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参与度,使学生掌握各种礼仪规则和知识外,还要注重“礼”的本原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这种行为规范是内在道德要求的外化形式,只有准确把握了礼仪精神的内涵,言行举止才会发自内心地得体,才能达到更好的礼仪效果,也才能成为自尊自爱、能够自我约束的有教养的人。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只强调外在的仪容仪表与礼仪规则,更要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礼仪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增加道德修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人处事原则等等,努力培养学生宽厚的人性品格,引导他们从内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再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哪些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探根究源,探讨具体礼仪形成的原因,挖掘礼仪形式内在的价值含义,加深对“礼”与“仪”之间关系的认识,真正做到心中有“礼”、言行合“仪”。
      遵循入境问俗原则,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之一,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以何种礼仪接待外宾成为众人的争论话题。一些人甚至提出把西方礼仪作为中华礼仪加以推广,也有学者疾呼中华礼仪正面临着被西方礼仪替代或淹没的局面,千年中华礼仪之邦前景堪忧!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了解西方文化可以减少交际受挫或减少误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内接待外宾必须使用他国礼仪。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在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任。作为礼仪的教育者,更要具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深刻觉悟,将礼仪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在对广大学生进行传道解惑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宣讲,推广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在奥运礼仪的设计编排、奥运礼仪小姐及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应增加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容,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平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发扬光大。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显著标志,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过圣诞节、情人节,而传统节日如中秋节、七巧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参与了。对此,礼仪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讲坛向学生宣讲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与意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过传统节日,以进一步树立起学生的传统文化与礼仪观念。
      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推动礼仪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同样礼仪文化也是一个开放体系,“礼”在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仪”在发展变化,因此礼仪课程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首先,礼仪课程教育要及时对“礼”的发展做出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日趋看重人才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格魅力、品格修养、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礼仪教学内容与模式适应这种变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团体协作能力,使大学生懂得在一个团体中怎样的言行举止是恰当的,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在融洽的团体氛围中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礼仪课程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是发展变化的,礼仪也要发展变化,而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时间却是短暂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学生学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得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让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因此,笔者认为,礼仪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礼仪的总原则,这个总原则可以理解为“礼”的一般性规律,具体可以概括为“律己尊人”。如果能深入准确地把握“律己尊人”所包含的谦虚、尊重等方面的内涵,就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做到举止得体,言行如仪。
      
      参考文献:
      [1]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王艳珍.关于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2).
      [4]陈滨滨.传统礼仪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J].船山学刊,2007,(3).
      作者简介:
      张淑英(1981—),女,浙江仙居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推荐访问:略论 礼仪 课程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