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新贸易理论综述

    时间:2021-07-08 12:04: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对贸易基础和贸易利益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视角性的转换,大量文献开始运用微观数据分析出口行为和生产力的关系。这些文献的结论似乎殊途同归,都归于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简单梳理。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全要素生产率;自选择学说;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到目前为止,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四个发展阶段。四种理论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领域的三大问题,即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进行的路径,以及国际贸易带来的福利问题。其中古典贸易理论以优势理论为代表,从技术角度出发,以产业为研究对象,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是基于内生技术层面产生的生产成本差异,并分析论证了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国家层面的产业间分工,有利于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使得进口国与出口国同时获得收益。而新古典贸易理论以H-O理论为代表,从国家资源丰裕度的角度出发,拓展了古典贸易模型,从外生技术层面的生产成本差异角度分析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原因、路径以及福利效应,认为各个国家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裕的产品,进口本国资源匮乏的产品,这样有利于世界资源的配置,并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思想。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是在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古典经济学以无规模经济以及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条件,较好的解释了产业间的贸易,但是在这些假定条件下,产品是同质的,那也就无法解释后来出现的产业内贸易这一现象。这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977年,Dixit和Stigliz放松了无规模经济的假设,创立了DS模型,Krugman继续放松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创立了PP-ZZ模型解释了源于内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放松假设条件的一种理论创新过程,三种理论虽有差异但却联系非常密切,它们都假设企业是同质的,都以产业为研究对象,都未能从国际贸易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国际贸易的动因、方式以及福利效应,因而导致理论缺乏一定的微观基础。20世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微观主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交易额早已达到全球贸易总额的1/3以上,因而迫切需要发展一种理论以企业为研究对象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及问题。20世纪末,以Bernad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各个国家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在多个维度上表现的更为优异。这就需要我们发展一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性,即什么原因导致了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优势。Melitz(2002)以不完全竞争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生产率差异创立了HFTM模型,奠定了新新贸易理论的一大分支,它从企业层面解释了贸易的动因、贸易的方式以及贸易的福利效应,回答了国际贸易路径选择问题。Antras(2003)在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融合产业组织理论与契约理论,创立了企业内生边界模型,解释了企业的全球组织生产的方式选择问题,构成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另一分支。Baldwin(2005)正式提出了新新贸易理论这一概念。新新贸易理论诞生以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由宏观产业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为国际际贸易路径选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理论框架以企业异质性为基础,演绎了源自异质性的经济现象的原因,以及基于异质性企业行为选择。
      参考文献:
      [1]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 67-1191.
      [2]Bernard, A.B.and J.B.Jensen, 1999, Exceptional Exporter Performance: Cause, Effect, or Both?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7, 1-251.
      [3]Aw, B.Y., S.Chung and M.J1.Roberts, 2000, Productivity and Turnover in the Export Market:
      Micro-level Evidence from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aiwan (China) [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4(1): 65-901.
      [4]Melitz, M. J. , The Impact of Trad e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l,Vol. 71, No16, 2003, pp1695-1725.
      [5]Helpman, E. , Melitz, M. J. and Yeaple, S. R. , 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4, No. 1, 2004, pp1300-316.
      [6]Bernard, A. B. , Redding, S. J. And Schott, P. K. , Multi -Product Firm s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Working Paper, 2006/12.

    推荐访问:新新 综述 理论 贸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