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感染力路径新探

    时间:2021-07-08 08:02: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数十年的变革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和特点为基础,分析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弹性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主导作用。在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理念的重构基础上,提出以“问题意识”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感染力的新路径。
      关键词: 高校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新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和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数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基于“05方案”,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从课程性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德育课程;从课程活动特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以理论教学活动为主的课程;从与专业课、选修课相对应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程。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的分析,其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等特点。纵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发展沿革,至少有三种理论,即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弹性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
      2.灌输理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①此后,列宁最早将“灌输”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对灌输论做了全面、生动、具体的论述。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决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江泽民的“两个武装”的思想、胡锦涛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战略思想,都用到“灌输”概念或体现灌输理论的实质,体现了党对灌输理论的高度重视。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途径,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汲取灌输论的精神,不断增强灌输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努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3.主体间性理论
      胡塞尔首先提出“主体间性”概念,之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进一步发展了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基于哲学主体间性的教育活动。基于主体间性理论,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学活动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教育者和受教育通过平等、合作、对话相互承认和理解。主体间性理论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师生平等、合作、对话的关系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好奇心。正是基于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政课的指导,在师生交互关系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完整人格,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人格。
      4.弹性学习理论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Badrul Huda Khan认为弹性学习具有开放、灵活、分布式的特征;弹性学习环境包括机构、教学、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和伦理八个维度②。国内有学者认为:“弹性学习(Flexible Learning)属于教育理念和制度范畴,指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分布、灵活和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并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在哪里学、何时学和如何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③弹性学习理论其实质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是高等教育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是信息化、全球化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信息化、全球化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弹性学习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三个有机结合,实现思政课理论与现实的深度融合,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与广度,推动课程评价多元化与管理弹性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都能进行自我选择,实现弹性学习目标。
      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及弹性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相应的价值指导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灌输理论方面,将灌输理论方法论原则作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来使用,片面强调教育者外部灌输的作用,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識理论传授为目标。在主体间性理论方面,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双方在平等、合作、对话中达成相互承认与理解,然而理解并不能保证接受,教育者与受教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内在协调?在弹性学习理论方面,学习内容不够开放,教学安排过于刚性,社会实践还有待加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亟待变革,汲取传统教学思想的有益养分,建构新的教学理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理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外因的作用又是不同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媒体的发展经过了几次历史变革:从基于视觉符号的第一代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到基于视听技术的第二代教学媒体,如收音机、录音机、电视和录像机,到第三代生成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媒体,到第四代互联网教学媒体,到21世纪无线网络覆盖下的综合数字教学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五代教学媒体的演变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事物发展的外因为教学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
      教育部(80)教政字010号文件、教社科〔1991〕2号文件、教政〔1996〕2号文及中发〔2004〕16号文件中都提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对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千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入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教高(2015)3号文件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拓展了教学时空。可以看出,政策推动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感染力 新形势下 路径 实效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