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伟大的时代,辉煌的成就

    时间:2021-07-02 04:0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回顾新中国50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奠基起步(1949-1965)、严重挫折(1966-1976)和发展繁荣(1978-现在)三个阶段。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探寻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以及研究国际问题等,成就巨大,功垂共和国史册。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是全党和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为主要任务,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双百"方针,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的领导,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注意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必须深入探索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关乎中国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促进其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 时代 人文社会科学 理论与学术成就
      作者李铁映,1936年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社会、创造新文明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在创建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社会的深刻变革,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拓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伟大时代的感召下,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热情,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垂共和国史册。
      
      一、 艰辛的历程 亲切的关怀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是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领导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文化生力军。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这支生力军为骨干,在荡涤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糟粕和创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在建设新中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过曲折反复,但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人才济济、学科齐全、硕果累累、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50年来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奠基起步(1949-1965)
      这个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重点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新的科研体系构架,创建科研和教学机构,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
      为发展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早在1949年,周恩来同志就作了《动员更多的力量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讲话,明确提出马列主义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理论,要求调动旧中国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吸取其科研积极成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首次将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为加强科研和教学机构建设,加快人才培养,1950年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相应充实了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力量。1955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为系统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奠定了组织基础。1956年,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1956-1967)远景规划,第一次用规划形式提出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56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发展和繁荣我国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并指出,在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可以说各种意见。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由于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偏差,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从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已初具规模,奠定了发展基础,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本改变了原来的落后状况,并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主要表现是:牢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基本建立起较完整的教育和科研体系;出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编著出版了100多种大学文科教材。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先后建立了15个研究所,有22个省、市、自治区共设立了37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队伍迅速壮大。此间也有过偏差和曲折,不少教训值得记取,但成绩是主要的。
      第二阶段:严重挫折(1966-1976)
      这一阶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把"左"的错误推向了极端,使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遭到空前浩劫。学术空气很不正常,以僵化、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科学研究设置种种禁区,动辄打棍子、扣帽子,"双百"方针实际上停止执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要围绕"以阶级斗争为纲"作注解。尽管这一时期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况,但有不少专家学者仍在艰难地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工作。"文革"后期,由于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与努力,个别领域如考古学、语言文字学、中俄关系史等研究有所复苏,尤其是不少人对"文革"及其相应问题开始冷静反思,这些都为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后,较快恢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十年浩劫,使党和全国人民痛切地认识到,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思想和理论上的僵化、混乱,否定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会直接导致我们的事业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个教训是极其沉痛、深刻的。
      第三阶段:发展繁荣(1978-现在)
      这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冲破"左"的束缚,排除右的干扰,从恢复走向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革"结束后,面对"万马齐喑"的局面,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特别关心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97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并明确提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同年,党中央决定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是新形势下有效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1978年,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并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解决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而且也为新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开辟了道路。
      为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邓小平同志重申,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政策。1979年,邓小平同志意味深长地指出:现在也应该承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要求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思想理论工作放在正确轨道和重要地位上。后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右的干扰,邓小平同志又及时提出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纠正了当时出现的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错误倾向。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是理论工作的任何巨大前进所不可缺少的。他提议组织力量,定好计划,迅速写出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论文和著作。他还建议评选出好的著作,由党和国家给予奖励。
      1982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纪要》,并特别指出,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1983年成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986年设立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规划课题。这两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后来党中央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1991年,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明确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91年,中央常委和政治局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对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见,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了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题词,要求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1999年7月,中央常委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工作汇报,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还要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最快、学术气氛最活跃、队伍壮大最迅速、研究成果最丰硕和社会效益最显著的时期。

    推荐访问:辉煌 成就 时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