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综述及研究特点

    时间:2021-06-29 08:02: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公民教育各方面的研究深入而全面,历史纵深感及理论性更强。在这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公民教育的目标建构研究,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关系研究,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及公民教育比较研究。与前期相比,研究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没有大的突破,但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四个方面的研究分别呈现出全球化、融合化、多元化、纵深化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01-03
      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打造具有世界眼光的合格公民至关重要。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也相应地成为“显学”。我国的公民教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90年代获得发展,2000年后进入研究的快车道。21世纪以来,虽然研究内容从根本上与前面几个时期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仍然集中于公民教育目标建构研究、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关系研究、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及公民教育比较研究这几方面,但这一阶段公民教育研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前几个时期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体现出研究的新颖性与突破性,即公民教育目标建构研究视野的全球化、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研究的融合化、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研究的多元化及公民教育比较研究的纵深化。
      一、公民教育建构目标研究及研究视野的全球化
      新世纪以来,随着学界对大学生公民教育普世价值观的接受,公民教育目标建构应着眼于现代化和世界化(全球化)的看法浮出地表,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研究视野更为阔大。有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从现代化的视角考察公民教育的意义,不但承认公民教育的工具性意义,还强调公民教育的终极性意义,其认为公民教育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将公民教育的意义上升到“整体社会改造”的高度。[1]面对公民教育目标的建构,有学者提出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2]将世界公民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目标,摆脱了前期公民教育研究中民族、族群与国别的拘囿,将研究的视点聚焦于整个人类及文化,这无疑是对前期研究的一种超越。有的学者看到了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受到的挑战,转而将立论定位于全球公民教育,并梳理了全球公民教育萌芽、确立和发展的三个时期。[3]从现代性这个核心概念出发,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应该站在人类的高度,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普遍标准来思考问题,培育具有人类视野的世界公民。[4]可以说,这一阶段,公民教育研究视野顺应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将以往的公民教育的建构目标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二、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研究及研究观点的融合化
      在公民教育的研究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贯穿公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阶段,前期研究中曾出现的“从属论”(公民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替代论”(公民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成为彼此论辩的焦点,“从属论”与“替代论”相继衰落。在讨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时,强调公民教育应该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认识到了公民教育的独立性及重要意义,而前期认为公民教育应该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也逐渐接受了现实教育体制拥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制约这一现实。在此情况下,学界发生了观点的转向,既认可思政政治教育存在的长远性与现实性,又认可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有观点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公民教育建立在‘国家—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之上,并完全地依凭社会公共空间;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育于整体性的社会结构之中”,强调两者的和而不同,各取所长。[5]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二者具有质的同一性。公民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扭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化、理想化、绝对化的倾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视阈”。[6]有学者以未来人才发展的视角,提出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世界的教育发展步伐,在无法撼动现有思想政治课地位的情况下,对现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进行扩容。“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担负起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7]还有学者指出,社会的转型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转变,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革命性转型则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公民教育,实现向‘公民教育’的转轨,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业培育合格的现代公民”。[8]对于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异中见同,认为“无论其广义是指国家开展的公民意识教育,还是特指西方国家对其公民进行的教育,‘公民教育’都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9]其希望通过以“意识形态性”这个关键词打通二者的关系。应该说,21世纪以来,学界向现实的妥协造就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渐趋融合化。
      三、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及研究的多元化
      公民教育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对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的探讨,路径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关于如何构建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不少学者引入了港台及国外的经验。有学者引入了香港的“参与式公民学习”的理念,认为“参与式公民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表现在“智性的理解、公民参与能力、公民态度和直接的公民参与四个方面”。[10]有的学者把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放在了公共生活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推进上,认为公共生活对公民教育具有四个维度的功能,即“对话和理解的功能、客我与主我的转化功能、反思与批判的功能、理性与行动的功能”。他们认为这四个维度的功能分别能“促进公民之间的对话,摆脱公民教育的话语独白和价值灌输;促进公民的主我人格与客我人格的有效转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推动学生的批判品格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发展实践理性和行动能力,引导学生从‘理念的公民’走向‘行动的公民’”。[11] “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公共参与,激活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锻炼公共实践能力,唤起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照,促进他们对公共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命境界,乃是开启学校公共生活、展开学校公民教育的根本着眼点之所在。”[12]

    推荐访问:研究 新世纪 综述 公民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