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炎黄文化与中华精神

    时间:2021-06-27 20:0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
      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看,他虽然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精神”,但认为“中国只有神话的雏型,数量有限的关于宇宙秩序的先验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动的自然观。”(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种概括显然不够全面,而且如果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特点,我们必须要关注“前轴心时代”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早期的历史,探讨这段历史与后来的联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来思考炎黄文化与中华精神的关系。
      在这种思考的背景下,笔者通读了由鲁谆和高强两位先生撰写的《炎黄文化读本》。这部著作对中国五千年文化源头时期的一千年,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总结,给人以很大启发。全书以梳理历史为主,也有若干章节专门论述炎黄二帝与中华文化。本文借题发挥,继续就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并对炎黄文化与中华精神加以探讨。
      二
      中华精神来源于中国历史,但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并不总是主动地再现,需要有国家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知识阶层的文化自觉,需要有文化历史的追寻,需要有文化的使命感,需要有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对于这些,可以统称之为“文化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文化自觉和文化关注的一个典范。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了“自觉”,还包含了“觉他”,是世界范围的文化关注。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思想的同时,一位西方学者也强调了文化关注在理解世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这就是美国学者亨廷顿。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他在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时,认为文化关注“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他希望唤起政治家和学者对文化因素的注意,他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指导思想的层面我们对文化的关注有一个过程。从党的十三大(1987年)提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到十五大(1997年)提出的“新三步走”,基本上是用经济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但是到了党的十六大(2002年),就开始提出“先进文化”的观念。所谓“先进文化”,就是具有统领作用的先进的价值观。到了十七大(2007年),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十八大(2012年)之后,中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国家发展战略。四个全面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这一提法的关键词,是“全面”,即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在这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中央非常强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习近平同志2013年就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文化的关注,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而价值观的认同,必须从历史中获取资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因。因为文化在价值观方面的统领作用,它关乎到中国社会落实“四个全面”的成效。
      三
      前面曾经指出,当我们考察中国历史经验的时候,重点关注的是“轴心时代”之后的时代,即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有文献资料可考。但是,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而言,轴心时代之后只是一半,如何认识在此之前的2500年?在中国的轴心时代之前的2500年,又可以分成两部分,前1000年是炎黄时代,后1500年是夏商时代。本文的关注点是炎黄时代的1000年。我们需要思考i个问题:第一,这一时代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第二,这一时代和后来时代的联系是什么?第三,中国的轴心时代到来时,怎样继承和总结这一时代的精神?对这些问题要做出科学的回答,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对传说的和考古的资料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评判。其中有些是可以做出判断的,例如,炎黄时代中国的农业已经到达了较发达程度,而人类从渔猎进入到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改变了:人类从适应自然转为利用和改造自然;其次,人类由迁徙的生活方式逐渐转为定居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关系及其重要性愈加凸显,以至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从而使伦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再次,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使一部分人开始从事维持基本生存以外的活动,既有发明创造,也有艺术活动,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炎黄时代,这些情况都出现了。虽然对这些情况的描述文字产生于后来的“轴心时代”,我们仍可以窥视到其中真实的一面。

    推荐访问:炎黄 中华 文化与 精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