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体文化心理蠡测(下)

    时间:2021-06-27 04:00: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7)03—0021—07
      
      “9·11”事件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站在美国一边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要么庇护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若选择前者,伊斯兰国家政府公开支持西方基督教反穆斯林的联盟就是一个风险巨大的行动;若选择后者,阿拉伯国家将因与恐怖组织有关联被列入“邪恶轴心国”而遭受美国的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基于一种素朴的泛阿拉伯信仰共同体的认同本能,本·拉登反抗美国霸权主义的斗争在每一个伊斯兰国家都能找到同情者甚至追随者,美国反恐5年来仍未抓获本·拉登、塔利班势力又卷土重来就是明证。同时,“9·11”事件不仅给美国、也给阿拉伯一伊斯兰国家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使这些国家的政府备受内外挤压,社会矛盾激增,生存环境恶化,百姓怨声载道。大体表现为:
      
      一、外受战争、制裁之苦、内遭人口、失业重压,阿拉伯国家饱受内忧外患
      
      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不仅都以失地辱国而惨败,还遗下了一个跨世纪的“和平死结”——巴以冲突。在美国“袒以压巴”政策的庇护下,以色列不仅无视联合国决议与国际社会的抗议而迟迟不撤出“被占领土”,还公然“单边主义”地扩建定居点、构筑隔离墙甚至自定国界,沙龙的“加沙撤离秀”与奥尔默特的“指点江山”即为明证。同时,当选后的哈马斯又陷入“内忧外患”的重重包围当中,巴以和谈前途更加渺茫,伊斯兰第三大圣地的回归遥遥无期;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既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饱受战争之苦,还使伊拉克人民深陷国际制裁的重压而苟存数年。作为美国“大中东改造”的“民主样板”,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日趋危急,教派纷争严重,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甚至成为滋生反美武装力量的重要策源地,伊拉克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伊拉克战争爆发3年多来,伊拉克人民的处境正在恶化,甚至不如萨达姆统治时期。因为连最起码的生存安全都无法保障,其他也就无从谈起了。更为可怕的是,随着伊朗政府与伊拉克什叶派不断加强联系,也随着美国和伊朗就伊拉克问题的外交周旋,未来的伊拉克政府有可能会沦为美国或伊朗的傀儡政府,使伊拉克或成为亲美的世俗制国家或成为波斯属性的神权制国家,因而使伊拉克的阿拉伯属性遭到削弱。这不仅是伊拉克的不幸,更是阿拉伯民族的不幸。伊拉克重建的结果,要么成为美伊的傀儡政权,要么深陷内战苦海而难以自拔;伊朗核危机更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拖入战争或制裁的泥潭,而深受西方长期经济制裁之苦的当属伊拉克和伊朗,可能还会殃及叙利亚等“邪恶轴心国”。
      据调查,截至2000年穆斯林人数首次超过基督教徒,美国保守派代表布坎南就疾呼:“伊斯兰世界保留了西方已经失去的东西:生育孩子的愿望和传承他们文明、文化、家族和信仰的意志。如今,人们很难发现一个原住人口没有在下降的西方国度,同样也难以找到一个原住人口尚未发生爆炸的伊斯兰国家。西方也许已经学会了伊斯兰不知道的东西,但穆斯林却记住了西方所遗忘的东西:‘有信仰就有希望’(There is no vision but by faith)。”事实上,伊斯兰国家的高生育率和高失业率是成正比的:“利比亚有6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失业率接近30%。沙特有38%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失业率为25%。国际劳工组织负责人说,该地区普遍是这种情况,这里的人口增长率为世界最高,15--24岁未就业的年轻人占全世界的1/4以上。”据美国人口调查局(US Census Bureau)估计,沙特的人口已从1970年的600万增长到2004年的2200万;在未来几年,即使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总数也可望在2010年达到3100万,2020年达到4200万,2030年达到5500万;15~24岁的年轻人将从2000年的360万增加到2025年的630万。沙特政府估计本国男性的失业率已达到12%,而许多专家私下估计真正的失业率超过20%。
      在人口和失业的双重压力下,阿拉伯国家政府的社会经济压力与日俱增,阿拉伯产油国除受到世界能源市场的各种冲击外,还受到美国能源战略的影响乃至美沙关系的左右:冷战时期,“美国的重点是,保护沙特这个保守的宗教国家抵御信奉无神论的超级大国苏联。苏联共产主义既威胁美国的自由民主,也威胁沙特阿拉伯的神权君主制。作为交换,沙特保证美国获得价格不昂贵并且稳定的石油来源。当苏联瓦解时,美国在1990年对萨达姆·侯赛因侵占科威特所作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功反应似乎证明,在共产主义崩溃后出现的混乱和不可预测的新的世界上,沙特人仍像在冷战时期一样需要美国的保护伞。作为交换,沙特人也乐于发挥他们作为全球石油市场关键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摇摆不定’的生产者的作用,以降低能源价格。”但小布什上台后,提出了增加能源战略储备、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的能源新战略,又采取与急于挑战沙特能源大国地位的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的战略举措,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巨大的加拿大、里海和非洲等地的新石油。美国也逐步减少了对沙特石油的依赖。“9·11”事件,又恶化了美沙关系,尤其因本·拉登和其他15名嫌疑犯均为沙特国教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教徒,美国民众和传媒便将罪责归咎于宗教的狂热与唆使,认为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是培育过激行为、不宽容并产生暴力的“温床”。美国政府开始重审美沙关系,并在其主流传媒上讨论此问题,尤其当传媒“首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沙特的种种做法上时,那些以前从未被隐瞒、而是被忽略或得到辩解的、起扰乱作用的两国关系的特点,马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马德拉萨’(Madras-sa)制度到阿富汗再到奥萨玛·本·拉登的‘产生’,事后的认识似乎勾画了一幅沙特在过去10多年里所有胡作非为的清晰图画。随着这些冷酷无情的情景在‘9·11’事件的震惊中变得清晰起来,美国的决策者和左右舆论的人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如果沙特拒绝顺从美国的压力,美国应该采取一些没有特别提到的方式‘攻击’沙特的油田”。可以说,埃及、沙特、约旦等国亲美政府陷入左右为难、两边都不讨好的窘境:因亲美而遭本国民众反对、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敌视,又因“反恐”和民主改革不得力而招致美国冷遇;伊朗、叙利亚等国政府与美国对抗的结果是,或深陷战火,或战争逼近,在内战与外压夹击下造成经济停滞、生活动荡、民不聊生;巴勒斯坦民众建国的热望又相继被美欧的变相性经济制裁和黎以战争所浇灭,人道主义灾难震惊世界。
      因此,整个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均承受着程度不同的内忧外患的压力,国家前途令人堪忧。
      
      二、在战乱中裂变为不同的利益阵营,伊斯兰精神与物质版图四分五裂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不是铁板一块,国土、石油及水资源等划分所产生的客观矛盾使各国之间心存芥蒂,尤其是两

    推荐访问:伊斯兰 蠡测 阿拉伯 群体 心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