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1-06-20 04:01: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体现在对德育的重视上。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瑰宝。深入研究其德育思想,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本文从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开始介绍,然后阐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大学生;思想道德;启示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
      《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德育思想的著作,我也将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做个大致的分析。其德育思想比较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为仁
      “仁”作为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也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而孔子心中的“仁”指的是什么呢?总的来说,“仁”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以及“孝悌”。
      第一是“爱人”。孔子的一个弟子樊迟曾向孔子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用爱人来解释“仁”,这是对“仁”的根本精神的体现,这就表明孔子明确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他将“仁”当做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标准和准则,将其当做一个终极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使“仁”成为社会中其他美德的一个基础。一般来说,儒家主张从身边亲人之间的爱出发,并不断推广到广泛的爱。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所说的“爱人”简单的理解为奴隶主和贵族之间的那种有等级的爱,只因为他还包含着对广大庶民,以及奴隶的“仁爱”。
      第二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克己是个人的修养,复礼是这种修养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孔子深切的希望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礼的规范。孔子所说的礼,是用仁德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内容,把礼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标准。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明礼又规定了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礼要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护;离开仁,礼就徒有形式;为了维护礼,仁的具体内容依据礼来规定;离开礼,仁就无所依靠。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一里一外,互为表里,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因此,要克服私欲,让君主要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以伦理道德的原则来约束自己,使他们按照这个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轻压迫、轻剥削的政策,从源头上改变人和人的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让国家表现出一个大治的局面。
      第三是“孝悌”。孔子直接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孝悌,是实现“仁”的基础。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尘。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2”仁的根本是孝悌,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当时的社会状况使不会犯上作乱的人都称为孝悌之人,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天子、诸侯以及大夫之间的关系同时包含父子、兄弟的关系,因此说遵从孝悌就不会以下犯上。从这点上看,维护和稳定当时的宗法制度需要孝悌,反映在具体内容上来看,也就是家长制,要求子女对父母必须服从。而为人孝悌就不会以下犯上这一点,说明儒家清楚的知道道德对于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还有,它是仁爱的具体表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仁德要从家庭做起;父母兄弟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人,爱总是最先从父母和兄弟开始的。假如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兄妹都不友爱,怎么可能对其他的人存有爱心呢?怎么有资格对他讲其他的道德要求呢?孝悌是为仁的根本也就体现在这里,同时也表现出孔子很重视孝悌的教育,强调德育,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的修养。孔子把孝加以延伸、发展并与忠结合起来,以服侍父母的心情服侍君主,从而形成了孔子特有的道德观念。
      在《论语》中,“仁”字几乎整本书都在提及,出现了100多次,孔子谈到了“仁”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字数、篇数,还是从思想方面来说,都可以看出“仁”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表现出“仁”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2、重德
      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德治”。“德治”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主张将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并利用德育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维护当时社会稳定。“以政为德”也是孔子的主张,他提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于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14他用“免于无耻”和“有耻且格”概括的说明了法制刑政与道德礼制的不同之处,强调了道德礼制在稳定社会秩序上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认识出发,他主张“为政以德”,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基础,把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在人们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刑政没有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害怕而不敢为非,不能使他们为他们的非为感到羞耻,而实行“德治”以后,就不仅仅使民众知道羞耻,还能让其从心底改正,达到化民的效果,而“德治”的重点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全社会成员都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遵守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了更好的做到这点,他认为这有赖于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能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政治上的“德治”创造优越的条件。社会道德风气形成,将会产生安定社会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带来明显的作用。
      3、克己守道
      孔子主张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我行为,让其合乎道德规范的要求。“克己复礼”就是在与人相处时,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3]249,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这是要求自己基本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一项人际和谐的重要原则。就像孔子《论语》中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3]96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252,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不要只考虑到自己;要把别人当自己一样的来对待,自己想要有的别人也会想要,自己不想有的别人也会不想有。这体现出对人关心、尊重、平等、理解、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这是儒家待人的根本精神,可以也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循的社会生活法则。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克服自己的非分之想和私欲,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从而达到仁的要求。

    推荐访问:孔子 道德教育 德育 启示 大学生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