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多角度看近三十年来的家训研究

    时间:2021-06-16 20:03: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三十年来,经过大批的学者的耕耘,学术界对于家训的研究取得了很可喜的进步。在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研究中的不足,以便将来继续推动家训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近三十年;家训;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6-02
      家训,很多文献中又把它称之为家诫、家范、庭训等名称,其内涵大致相同。在《辞源》中是指父母的教导。家训主要是指一个家庭中祖辈和父辈对后代子孙的教诲。家训是管理家庭的重要的准则,也是家庭传承下来的精神与物质文化。中国汉民族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丰富的家训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家训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面,主要是对家族里面的子弟进行训诫的规条,上文提到的家诫、家范、庭训等内容,都是它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家训的传承一方面是耳提面命式的口头传承,另一方面也通过文字,通过家族修撰的文献如家谱等形式保存流传下来。在《中国家训史》中,认为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后辈贤达者对长辈、弟对兄的建议与要求,就其所寓的教育、启迪意义来说,也不可忽略。”家训一般记载在家谱或族谱里面,以此用来教育家里的后辈。
      一、家训的研究历程
      家训的产生的具体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是即使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开始算起,家训也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家训史》所说,家训产生于先秦时期,定型于两汉三国,成熟于两晋到隋唐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鼎盛并衰落于明清。在晚清时候因为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倡家训思想,所以曾经于家训整体衰落之际又局部开新。家训之前的研究一直很少。真正开始对中国传统家训研究的是在民国时期。到了二十世纪,家训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产生了一批家训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如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王长金的《传统家训思想通论》、刘宏斌的《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子女教育观评析》等。
      二、多角度看家训研究
      (一)论述家训的形成原因、发展脉络
      家训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家训的形成原因来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家训的历史渊源。如刘剑康在《论中国家训的起源——兼论儒学与传统家训的关系》中指出,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部分。柏艳的《家训形成原因之初探》主要是从中国传统的家庭与家族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上"家""国"同构的观念、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初步探寻家训在中国形成的原因。家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也有自身的发展脉络。有关家训发展脉络的探究文章,主要有林锦香的《中国家训发展脉络探究》和陈延斌的《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脉络》等。林锦香的《中国家训发展脉络探究》从数量、内容、形式等方面对中国家训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探究。而学者陈延斌的《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脉络》则梳理了中国历代的家训情况。该文认为中国最早的家训是周初王室的家训。传统家训在对子弟家人进行处世之道的教育时,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化途径、方法、形式上都做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措施和经验。徐少锦、陈延斌所编写的《中国家训史》对家训发展脉络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梳理。
      (二) 论述家训的特点和内容
      家训作为历史遗留下的宝贵的遗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有关家训特点方面探讨的文章,有徐少锦的《试论中国历代家训的特点》、党卫星的《试论中国家训文化的特点》等文。徐少锦的《试论中国历代家训的特点》一文对中国的历代家训进行了梳理。党卫星的《试论中国家训文化的特点》对家训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有关家训内容的探讨,主要文章有李江伟的《中国家训的内容与形式》、王燕的《略谈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和形式》等。李江伟在文中特别指出,家训具体含义暂时没有定论,但其内容十分繁富,大致体现在治家、教子、修身与涉世三大方面。就表现形式而论,又不外有专著、家规条款、家书、散文、诗歌格言五种。
      (三)论述家训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家训的产生、发展肯定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历史影响。有关家训的作用与历史影响的相关问题,有马爱菊的《传统家训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赵大维的《清代庄氏家训的“准法律”作用》等。马爱菊的文章,论述了传统的家训在今天的乡村治理上的作用。而赵大维的《清代庄氏家训的“准法律”作用》则选取个案,通过检视鲁南地区庄氏家族的族谱、家训史料,可以发现家训的作用不仅限于对族人的教化约束,还体现出一种助力基层政府统治的"准法律"作用。而有关家训的影响的文章,比较典型的有刘晓丹的《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陈延斌的《论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刘晓丹的《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里面认为,明清家训家规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以往的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在女训、社会教化、家风建设、择业指导等方面有所补益。陈延斌的《论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文则对家训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容都做了阐述。
      (四)家训与国家法的关系
      家训作为家庭的规范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这也是研究家训时会涉及的一个角度。相关文章如纪国庆的《中国古代家法族规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赵大维的《清代国家法与民间宗族法的互动——从山东庄氏家训文本出发》等。纪国庆的《中国古代家法族规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以法律多元和社会学人类学视角从家法族规与国家法功能对比的角度研究梳理家法族规更为悠远的历史痕迹,以及家法族规如何在与国家法的相生相克中演化和生存。而赵大维的《清代国家法与民间宗族法的互动——从山东庄氏家训文本出发》则梳理北方庄氏家族家训家法中的成文规定及族人言行中体现出的不成文内容,结合法社会学理论,着重分析家训家法与清代国家法之间的互动,进而基于上述分析探讨我国礼治传统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推荐访问:家训 多角度 近三十年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