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我国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

    时间:2021-06-14 04:01: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以资源配置优化为标准,以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结构功能主义等理论为研究视角,系统论证民政工作标准化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发展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标准化在促进现代民政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科学探讨民政工作标准化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积极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现代民政;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4)01-0101-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民政工作关乎民生,牵系社会和谐,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都有现代民政的职责和任务,要求把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集中体现了“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社会建设理念。构建现代民政,就是要使社会管理从原有体制转向新型体制,实现民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家—社会新型关系的形成,推进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有效联动与良好合作。市场追求效率,社会追求公平,公平产生平衡,平衡带来稳定,稳定促进发展。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现代民政应当把促进公平放在民政事业“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三项基本功能的首位[1]。
      一、现代民政工作概述
      (一)现代民政工作的内涵与本质
      民政事业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现代民政或称“准现代民政”,则是现时代的产物。所谓“现代民政”,在我国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所谓现代民政,主要是指树立“以民为本”的现代民政理念,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民政职工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民政人才队伍素质和民政工作水平,促进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2]。总之一句话,就是通过实现工作理念、管理服务方式、技术手段和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推进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学视角看,现代民政的本质集中体现为“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政工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现民政工作主体和客体的良性互动;如何由非普惠的补缺型福利模式逐步过渡到适度普惠型模式,最终实现完全普惠型的民政体制,促进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配置的公平与平等。
      (二)现代民政的特征
      民政工作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根据笔者的研究,现代民政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社会性。现代民政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合理配置同民生相关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在社会公平理念指导下,做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二是科学性。无论是民政工作理念,还是民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服务技术手段和民政队伍建设,都必须科学发展科学布局,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开展工作。三是时代性。既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也要体现民政工作发展的最新相对于传统民政而言,现代民政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动态,逐步实现从“服务型”向“建设型”的自身定位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发展思路转变以及从“特定型”向“普惠型”的服务对象转变。四是创新性。创新是“现代民政”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的民政工作中,应当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及时更新工作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方法、运作最新技术手段,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三)现代民政的运作机制
      现代民政工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协调机制。现代民政工作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把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社区建设目标。针对民政业务相对独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单项业务作用明显、地位突出又可独立运行,以及多项业务可跨越不同时期、实行不同保障内容、覆盖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应当统筹各种资源,倾力打造现代民政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的平台,逐步形成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城镇与乡村民政工作平衡推进的新格局。二是利益平衡机制。积极为初次分配得益最少的群体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要做好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3]。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配置的公平性和平等性,核心是社会正义,它包括两个维度:制度安排的公平与百姓认可的公平。在未来的民政工作中,如何在制度安排公平的基础上,促进百姓认可的公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重大问题。三是社会运作机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筹办社会福利,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现行民政事业体制中,政府为主导和主体,社会资源为辅助力量,因此,应当积极调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尽力形成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发展模式,尤其应当积极培育各种社会组织,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吸引公众有序参与,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的“一盘棋”。四是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是现代民政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当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抓好民政队伍岗位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素质;积极开发民政事业岗位,不断壮大民政事业队伍;切实落实民政干部待遇,推行民政工作的社工服务模式。
      二、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的概念与内涵
      标准化是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动现代民政事业的标准化建设,是改进民政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民生、改善民权、维护民利的重要支撑,还是优化社会结构、规范社会运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然而,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标准、标准化及民政工作标准化的内涵以及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作用等问题,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形成系统认识,甚至连切入点和着力点都没有找准。这里将围绕以上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一)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的概念解析
      作为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经数百年实践检验与理论完善,已得到普遍认同。其中,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①;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②,主要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与实施等过程。标准化的本质是规范和秩序,标准化是未来社会事业发展的方向。尤其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背景下,标准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的内涵
      推进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是现代管理标准化在民政工作领域的运用。管理标准化,指的是管理机构为了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运用标准化原理,对管理实践中重复出现、要求协调统一的活动进行科学提炼、形成正式标准并推广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等级评定、合格评定、体系认证、标准化示范等形式,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开放性及渐进性等特征。民政工作标准化以管理标准化为原则和基础,旨在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完善,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协商、平等接纳的现代管理理念,塑造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这对推进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4]。

    推荐访问:民政 我国 标准化建设 工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