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及其构建

    时间:2021-06-09 20:05: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未来民族地区建设的精英群体,也是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建构主体的关键少数。论文基于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对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搭建嵌入式民族交融的平台等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措施。
      关键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一、问题提出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指出,“如果不对“民族”这个概念以及由它派生的有关词汇的了解,就无法理解人类最近两个半世纪的历史。”对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认同建构都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就是构建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就地理位置、民族构成、文化传统、国家安全、外部干预、政治生态等诸多方面而言,我国西北边疆都是最独特而又重要的地区。因此,如何构建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已成为当前无法回避的紧迫任务。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维护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将引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因此,本文基于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特点与成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不仅对于丰富国家认同理论研究,而且对于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民族地方治理创新,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涵及现状
      认同心理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包含着鲜明的价值判断与心理期待,它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某种群体归属的认知和情感依附。一般而言,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确认自己的国民身份,并将自己的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主体意识。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多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国民的国家认同水平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基础性指标。因此,应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各民族的共有认同观念,实现主权范围内的民族文化整合。历史经验表明,共同利益是建构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当代国家认同建构的实现不仅要不断构建和巩固全体国民的共同物质利益,而且要不断整合全体国民的共同文化利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识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体多元”的民族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迅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国家利益和集体至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正是在这种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利益分野加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与日俱增。一方面,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也给较为封闭、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震荡和冲击,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和巨大的收入差距往往强化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认同。
      从理论层面分析,一方面,我们对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民族(nation)”这一概念界定不清,其内涵指代也不甚明了,缺乏适应中国语境的中国式表达,导致对单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概念往往对等混用在民族国家建构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华民族”这一现代民族国家得以建构的“国族”研究不足,建构方式陈旧,不能适时对中国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总结,使中华民族当代内涵及意蕴失于空泛。从实践层面分析,诸如“二战”时期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作为整体的民族意识被调动的场景不再突出。市场经济取代计划体制使利益主体多元化,中华民族整体带给个人的利益和存在感不及各个民族的民族身份那样直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对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整合带来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家认同”建构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张力不断加剧;二是长期以来,我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不足、创新不足,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内涵研究不足。
      三、数据与样本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生力军、接班人,对于人才相对缺乏的广大民族地区而言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2015年全国少数民族研究生109704人,占全国总数的5.74%,普通本专科生2142946,占全国总数的8.16%。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适应新形势的国家认同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课题组在访谈、研判及讨论基础上,参考Phinney, J.S.(1992)民族认同量表和万明钢教授等的《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问卷》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类问题:个人基本信息;国家认同相关问题(包括认知、情感及价值判断);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共38道题目。对于题目的回答,我们趋向于被调查者的确认、肯定或探索三个维度。除确认答案外,其他题目均以5点计分,从0(完全不赞同)到4(非常赞同)。调查问卷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使用。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分八个板块进行,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认知、评价、情感三个方面。
      (二)调查点的选择
      调查以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两所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据统计,2017年春季學期,兰州大学在读少数民族本科生1890人,占全校本科生人数的9.78%,其中回族461人,藏族198人,维吾尔族151人,蒙古族125人,东乡族48人,哈萨克族47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16120人,占学生总数的65%。两所大学同处西北内陆,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大学毕业后回到西北民族地区工作。作为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参照,他们的国家认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推荐访问: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认同 构建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