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思考

    时间:2021-06-08 08: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实现决策目标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证,也是政府机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地方政府执行力呈现的弱化问题比较突出,削弱了公共政策的总体效应,使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只有不断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才能使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得到不断巩固,才能使国家的政令切实得到贯彻执行。
      关键词:提升执行力;地方政府改革;转变职能
      政府执行力的高低,是体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公正透明、行为规范、执行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落脚点。政府执行力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改革管理、提高素质、完善监督等方面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建设。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客观上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明确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主体应该做哪些事,合理界定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及其程度与范围,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可能的消极影响。切实改变我国政府由管的过多过细到主要抓好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和市场宏观调控上来,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并有效地履行其政府职责和执行其职能,真正承担起相关责任。其次,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如要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和执行其职能,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政府必须是公正、诚实和廉洁的;政府必须是有能力的;政府必须是有效率的;政府必须是负责任的。这些条件要求应成为政府执行力建设努力达到的目标,也是政府是否切实转变职能的重要标志。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的现象比较严重。实践中,地方政府“九龙治水”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行政执行效率的提升。民以食为天,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毒大米”“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是实际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由于我国所实行的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导致从上游农田种植到生产加工、流通、餐桌等环节,涉及农业、卫生、质监、工商、食药监等9个监管部门,一辆校车涉及十几个监管部门,“九龙治水”现象十分突出。执法主体虽然众多,但是却出现“人人有责任,个个推卸之”的局面。
      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需要,对地方政府机构进行整合精简,理清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行政执法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重复、推诿扯皮、执法扰民等问题,实现政府职责科学化、法定化,执行行为规范化,使政府执行力得到切实提升。
      三、努力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的第一位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核心,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地方政府执行人员的素质。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美国学者费斯勒在其著作《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一书中谈到官员应当具备的两种基本品质,“一种是责任:忠实地服从法律、高级官员的指令、效率和经济标准;另一种是符合伦理的行为:遵从道德标准,避免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官员必须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强化公共伦理道德准则意识、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实现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避免执行者从自身或局部利益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要强化法治观念。行政法律既是政府行政执行人员执法活动的依据,也是政府和公众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更是公检法机关的提起诉讼、审判、量刑的基本依据。依法行政就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和执法,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大、管理范围广、人员多,同时灵活性最高。为了避免在行政机关中的行政工作人员滥用拥有的相应权力,就要求立法机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严格规范和控制行政机关及行政工作人员的权力,特别是在行政工作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更要做到权责匹配、监督有力、违法必究。必须要有立法先行的意识,提高立法质量,强化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重视和加强法制工作建设与管理。
      三要提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是行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专业知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因此,理想的行政工作人员应当是专才和通才式的人物,应同时具备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结构:一是公共管理知识;二是行政管理基础知识;三是行政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四是其他相关知识。相关工作经验,是指工作性质和方法与行政管理工作比较接近的某些职业经验。专业能力是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行政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使行政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学会运用现代执行技术与手段,不断提高执行艺术与能力。
      四、完善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执行偏差、严重时会出现执行中断现象,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消极抵制执行的现象。执行监督就是对各级政府的执行过程进行的科学和有效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纠正偏差,以保证政府决策目标实现的过程。目前,我国执行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多元监督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监督乏力现象屡屡发生,如环境污染问题、制假售假问题、毒奶粉问题等等。为了实现有效监督,首先要完善相关监督立法,并体现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其次要明确监督主体,监督主体必须相对独立,并且要具有足够的权威性,确保监督体系不受执行主体(政府)的牵制。第三要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要建立政策公开、执行过程与结果及时公示制度,让行政监督贯穿于行政决策与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使政府政策与执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多元监督体系的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执行监督的责任机制, 严格实行行政责任的追究制度,对于行政首长的执行不力、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主管领导的责任,也要追究监督者的监督责任。
      五、改进执行方式
      选取什么样的执行方式和手段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和老百姓的看法,关乎官民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共政策执行手段的转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政策利民,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原则,把单调、强制的行政管控转变为人性化、柔性化的公共治理。执行方式的改变无疑是困难的,因为政策总是会调整一部分人的利益,制约或者改变一部分人的行为,这就难免会发生某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现象,这就需要对相关利益群体耐心说服,正确引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是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方法论,以上级政策的基本精神为前提,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贯彻实施。要加强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发挥整体的合力,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加强执行文化建设
      执行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思想行为基础,现代管理认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由于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作风在我国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中还普遍存在,“录音机”“传话筒”、文山会海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因循守旧、习惯逃避和推卸责任,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对上级政策仅仅简单的层层批示转发,缺少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意识或从“本位主义”出发,不顾大局,歪曲篡改政策,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地方行政文化。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政府执行文化建设,塑造一种新型的政府执行力文化,真正树立人本理念、服务理念、绩效理念,切实改变传统的官僚文化,把政府组织努力建设成清廉高效、务实真干、强有力的执行组织。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8.
      [2][美]F·W·泰罗. 顾宝炎,等,译.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399.
      [3][美]詹姆斯·W·费斯勒. 陈振明,等,译.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6-27.
      [4]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成都市出台, 2010.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地方政府 执行力 提升 思考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