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陕甘宁边区乡选运动及其对我国基层选举的启示

    时间:2021-06-03 20:04: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运动是边区政权建设中最具民主特色和优势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乡选,边区政府更是完全从边区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开展了扎实到位的宣传工作,采取了灵活有效的选举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颇具特色的选举模式。同时,边区的乡选积累了丰富的选举经验。对边区乡选运动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对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解决选举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以及惩治腐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选运动;基层民主;基层选举
       中图分类号:D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5-0102-04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基层群众自治。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民主建设便深入基层,基层民主选举也不断完善,各项工作进展基本平稳。但同时难题和缺陷依然相当突出,人民朴素的参政热情总是遭遇基层现有体制和持续膨胀的官僚私欲的冰冷阻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解决基层选举中的问题显得刻不容缓。这其中,如何借鉴历史上我们党关于选举的经验,来完善和发展我国基层选举,很值得研究。本文拟以陕甘宁边区乡选为中心,对边区乡选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操作过程进行一些考察,并以此提出建议,以期给我们解决目前基层选举中的各类问题提供借鉴。
      一、陕甘宁边区的乡选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便高度重视乡选工作,认识到“乡选是三级选举的基础”,[1] 259 “只有乡的选举做得完满,才能保证各县及边区的选举顺利进行。”[2]202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边区政府对于乡选,无论是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到选举前的准备,还是从投票过程到选举后的总结都一丝不苟,因此,边区每次乡选的各个环节都可圈可点。
      (一)边区乡选的法规依据
      为了规范选举,使选举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颁布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选举制度,以此来保障每次选举运动的成功开展。
      1937年5月,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提出:边区各级选举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证实现彻底的民主。这也是边区乡选所要遵守的首要原则。1939年1月,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纲领》在民权主义条例中进一步完善了《选举条例》及《组织纲要》的内容。
      1940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1941年1月边区中央局又发出了《关于彻底实行“三三制”的选举运动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强调:“边区自乡村起可以彻底地实行三三制”,[3]411将 “三三制”推向了乡级政权。同年5月,边区政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进一步强调了贯彻“三三制”的重要性,之后又明确提出:要把乡市民主工作提高到民主政治的第一位,[5]并不断提醒广大干部,在乡级选举中“对于党外有威望或能办事的人,都尽量保证当选”。[4]53
      1941年11月,边区政府修订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又将罢免制推向乡级参议会。
      在具体践行以上法规的过程中,各乡政府又根据本地区的实际以及选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例如实习选举、流动选举等,进一步完善了边区政府关于乡级选举的政策法规,保证了边区乡选运动的成功进行。
      (二)边区乡选的实践
      1.宣传动员。宣传动员是边区乡选的第一要务。正如谢觉哉所言:“我们的选举运动,要把它当作是改进政治,提高民众对政治的兴味与认识的运动。不是选出几个人就完事。因此,忽视宣传,是不可以的。”[6]423在乡选中,边区政府则以“不让一人站在选举之外”为目标,提出“到农民家中去”的宣传口号,要求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宣传,重点是激发群众对选举的参与热情。为此,边区各乡大力吸收各团体、各机关宣传人员,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委员会,制定了完善的宣传大纲,并且组织宣传队直接领导选举宣传工作。宣传中,各乡宣传队积极组织村民普遍通过村民大会、家庭会议、妇女会议及农家访问[7]等灵活的方式展开宣传工作。鉴于对妇女、老少宣传难的问题,一些乡还利用庙会、过事、标语、传单、图画、讲演、戏剧、对歌、鼓词、开小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边区乡选的宣传“不只是对工人、农民,同时也一样对资本家、地主进行宣传”。[8]210这样,边区每次乡选的宣传动员都非常成功,完全改变了农民漠视选举的态度。据当时的报道:许多地方的妇女因为选村长,她们情愿抱着孩子跑五六里的路程赶到约定的开会地点去参加选举。[9]甚至连年过花甲的小脚老太和涉世不深的小孩也积极关注和参与选举。因此,边区几次选举平均参选率高达80%,尤其在一些县乡(如绥德、清涧、延川等地)甚至超过90%,[10]11而且妇女参选和当选的比例也非常大。
      2.确定选民。确定选民资格、进行选民登记是边区乡选的一项必备程序。《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年满16岁的,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与被选举权。”[11]53这是各乡政府确定选民资格的主要法规依据。
      如前所述,各乡在成立选举委员会和宣传队之后,便分工到各村开展工作。在组织宣传的过程中,由该村负责人协同登记员沿门登记,严格按照《选举条例》确定选民。登记完毕后,各委员将所填的表进行严格统计筛选,然后出榜公布名单。一般分红榜(具备选举资格的居民)和白榜(不具备或被剥夺选举资格的居民),这样,群众对于自己是否具有选举权便一目了然。许多地方在公布选民和候选人的红榜上,列出了地主、富农的名字后,地主、富农都发出了由衷的微笑。[8]553就连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也感叹到:“如果在根据地按照西方的做法,选举之前对公民进行文化测验,那么会剥夺4/5人口的选举权,而这对于占根据地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来说是极不民主、不公平的。”[8]101 甚至连边区人民也担心地说:“现在豪绅地主都有选举权,要他们来负责(政府),咱们爱党没有用了。”[8]241这种担心从侧面说明了边区政府关于选民资格的确定,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一致的,充分体现了边区乡选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3.检查政府工作。检查政府工作是边区乡选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选举的主要目的之一。选民资格确定之后,乡长要向群众作政府工作报告,组织民众对上一届政府工作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其形式除召开统一会议外,还有以下三种:个别访问、桩头会议和自然村会。[8]445-450在实际工作中,各乡又创造出了更加细致化、人性化的工作方法,使群众检查批评的热情不断高涨,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政府工作人员也打破了怕民主、怕放手的错误思想。通过检查,各乡政府“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知道了人民对什么满意,对什么不满意,为认识好人、搞好自治打下了基础”。[8]588这是选举前的检查。而边区的选举本身又是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检查方式,称职继续当选,不称职则肯定落选。此外,在选举产生新政府后,各乡又规定:“这时老百姓则要说话,要多提意见,新政府和新乡长才能办好事,老百姓才是政府真正的主人。”[8]225由此可见,边区政府这一时期已经把民主监督放在了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作为基层自治和民主建设的内容。

    推荐访问:陕甘宁边区 选举 基层 启示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