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我国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现实诉求与理论认知

    时间:2021-05-28 20:03: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应在明确全面质量管理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等内涵的基础上,按照顾客至上、以人为本、系统规划、持续改进等原则来构建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全面质量管理
      现实诉求 理论认知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11.023
      
       一、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植入”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早在1961年,美国管理专家菲根鲍姆博士出版了《全面质理管理》一书,系统阐述了TQM的理论,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管理法,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的企业界得到迅速推广,并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理保证术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它对于质量的概念,质量形成的概念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等都有着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充分的体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西方社会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招生和经费问题并列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中心议题。许多国家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已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活动。受TQM理论的启发,国外高等学校将TQM的理念和方法移植到高等学校中,并将其作为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标志之一是于1991年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联络网”及其在此前后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这一模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运作过程表现出与企业生产的类似性和渐进性。人才培养如同生产产品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出厂)→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质量跟踪)。有资料表明,早在1993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国际网络(QA)已拥有34个团体成员,12个联络成员。另外,一些高等学校开始将广泛流行于西方商业和军事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引入高校内部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质量与效益。
       我国自1978年引进TQM的概念以来,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发展很快。全面质量管理正从工业企业逐步推行到交通、邮电、商业企业和乡镇企业,甚至一些金融、卫生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也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1996年在北京举办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力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借鉴西方国家移植TQM方面成功经验,运用TQM理论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二、我国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现实要求
       (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实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不管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要求,都已经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首先,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其次,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时代要求。过去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大规模扩招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目前,国家正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把质量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这样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数量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和谐统一,这也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与期望。
       (二)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他社会系统依靠高等教育为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高等教育能够和谐发展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其他系统的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首先,从管理要素看,包含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和谐统一;其次,从高等教育的构成要素看,包含了办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的和谐、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和谐、招生与就业的和谐、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和谐等方面。从当前的形势看,规模和效益、学生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和谐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首要特征。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今天,能否紧紧抓住质量这个中心,能否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能否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双方的充分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认知
       英国的质量管理专家赛里斯(Edward Sallis)在其《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在教育部门不应该提“教育的产品质量”这个概念,因为教育部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更恰当或者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教育服务质量”。在高等学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把学校教育看做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对一切同学生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控制,即对各方面的工作过程(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阐释
       全员的教育质量管理。高等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已不再仅仅是大学校长或管理者的责任,全体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因此,教育质量是人人有责,人人都应关心的重要问题。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全员管理,应当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制定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管理小组。
       1.全过程的教育质量管理。从教育质量的全过程角度看,教育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环节所组成,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状况。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把影响教育质量的所有环节都控制起来。全程性就是要注重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强调每一环节都必须符合预定的目标,要从传统的“事后把关”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变为“预防为主”,从管结果到管理过程,做到一环紧扣一环。

    推荐访问:诉求 高等学校 认知 全面质量管理 现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