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优化的农村金融体系环境促进农村金融业快速发展

    时间:2021-03-09 12:0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环境的内涵
      
      将环境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金融体系环境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各类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竞争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性、执行一定功能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农村金融体系环境是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之间及与其外部环境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及竞争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农村金融体系环境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环境遵循金融体系环境的一般规律,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及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均有较大差异,使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以及金融要素的发育水平上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
      
      2 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现状
      
      (1)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决定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前提。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速度上都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农村经济虽有了迅猛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2)信用环境欠佳。近年来,金融部门在农村广泛开展了评定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和创建信用乡镇活动,进行了农户、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仍然不尽如人意:一是缺少诚信意识。二是缺少守信动力。三是缺少征信手段。
      (3)法制环境缺陷。完善金融法制环境是建设良好金融环境的根本。金融法制直接影响着金融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环境的发展空间。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法规,虽然有《商业银行法》,但保护农村合作金融合法权益的《合作金融法》仍然没有出台。二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没有对各种失信行为形成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4)历史包袱沉重。一是金融机构承担农村政策性业务带来的风险难以消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属于高风险、低效益产业,决定了投入农业产业的资金风险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农村信用社自然承担了较多政策性任务,特别是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做了很大的利益牺牲,历年亏损挂账普遍偏高,而政策上却不能享受同等商业银行的“国民待遇”,不良资产难以和商业银行一样无条件剥离,业务范围和品种也存在诸多限制。二是行政力量介入发放的贷款风险显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招呼贷款、提供政府担保等现象在广大农村较为普遍。农村干部出于政绩考虑,常常违背经济规律,盲目投资某一行业或某一项目,为使项目快速上马,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跑贷款,使农村信用社在被动、违心、无奈的情况下发放贷款。同时农村党政干部“私借公用”借款和村级债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度较大,对社会公众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使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3 金融环境对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金融体系发育不全。金融机构体系发育程度,与金融环境呈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决定了金融环境的赢弱,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土壤贫瘠,因而虽历经50余年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仍未发展到“肢体健全”的程度。表面上看,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四家。但不难看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转变,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
      (2)资金供求关系错位。一是农村资金外溢严重。农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予以补贴,其过低的回报率必然导致该行业的资金外溢。
      (3)内部生态环境失衡。一是金融创新动力不足,服务功能弱化。近年来,随着农村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向多样化。但是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沿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金融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信贷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手段供需不平衡,金融服务供给手段不能有效满足金融服务需求,服务功能弱化。二是内控建设滞后,风险控制较弱。由于历史原因,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机构,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较低,参与市场竞争较少,因而其管理体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市场竞争意识建设等都比较滞后。虽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由于业务范围较窄,使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业务风险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对业务创新无法进行预见性的控制引导。这些问题,在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内控机制的欠缺,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实现主动性、创新性发展,因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环境是失衡的。
      
      4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宏观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增强货币创造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2)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夯实制度基础。一是加快金融立法步伐,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密切相关的《破产法》、《担保法》,出台《强制执行法》、《合作金融法》等法律,明确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权利与义务。执法部门应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司法公正,积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帮助农村金融机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债权,防止以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对失信者予以严厉制裁,让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对金融机构内部从业人员的渎职、失职,甚至内外勾结行为予以重处,减少道德风险。二是尽快制定法律,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活动。通过立法,让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现政府的政策引导,将政策性银行办成真正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金融机构。三是加快监管法制建设,提升对农村金融监管的宽度和深度。为了达到盈利或利润最大化目标,农村金融机构有可能做出违规行为,进而威胁到整个农村金融生态的平衡。因此,在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抵抗风险能力薄弱的情况下,要拓展监管宽度,不仅监管农村金融机构,而且要把非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围,以减少其可能产生的对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及农村经济的冲击;要提升监管深度,不仅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常规经营活动,同时也要对产品创新、制度建设等进行引导,以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环境。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的有效途径。一是健全市场法规体系,理顺金融市场各要素的法律和利益关系,形成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征信市场。二是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升诚信建设水平。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强与农村政府部门、工商、税务、农民行业协会等部门联合,规范农村评级授信制度,形成完善的诚信体系,有效防止贷款风险。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把企业和个人的诚信信息录入网络管理。三是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曝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形成“守信者光荣,无信者可耻”的社会共识。四是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励机制,对守信的个人、企业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期限放宽等优惠政策,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授信额度,使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真正获益。五是建立中介信息反馈体系。制定适合农村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标准,鼓励扶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开拓农村服务业务,建立起专业化的中介信息反馈体系。
      (4)优化金融生态链,推进服务创新。优化金融生态链,可从制度层面直接规定各金融机构的资金吸纳与运用方式,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激励约束制度,限制农村金融机构成为资金外溢的渠道,以培育相对独立的、具有完整金融创造功能的区域金融市场,确保资金外溢状况得到抑制,农村金融环境能有质的提升。一是金融机构要明确分工,形成合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共赢。二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信贷品种的创新,应着力于开办农业产业周转贷款;推行大额农户信用贷款;拓展重点项目银团贷款;结算手段创新,应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电子化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支付业务,逐步实现支付结算的电子化、信息化处理;融资方式的创新,应积极开发农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如债券融资、票据融资、中介融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三是尽快建立农村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如建立农村担保机构、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设立农业贷款专项担保基金,补偿农民因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农业贷款风险。

    推荐访问:农村 金融业 快速发展 金融体系 优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