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现行国际原油定价机制下中东利益保障机制及其启示

    时间:2021-02-26 00:0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机制经历了从西方石油公司定价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定价,再到现行的与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挂钩定价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定价机制下,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中东国家一方面通过配额制度能够直接影响基准油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分割对亚洲国家实施差别定价。本文认为,我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时拓展双方在贸易、投资、文化等领域的往来与交流,尤其是要注重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关系,这有助于缓解我国原油进口所支付的溢价成本。
      关键词:原油定价机制配额市场分割原油经加工形成的成品油和中间产品分别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和化工原料,可见,原油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中东国家和地区因占有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方面的优势,所以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关于中东具体的地理范围,国内外尚无定论。按照《中国百科大辞典》的解释,中东是对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地带的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的统称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厦出版社,1990:786。这些国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经常项目的国际收支基本严重依赖石油资源出口。此外,这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在上世纪六七年代以来都陆续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或OPEC)。可见,中东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是OPEC组织的另一个代名词。因此,对于中东国家而言,保障石油资源出口收入无疑是其维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家和地区利益的根本体现。
      本文在此试图探讨在当前盛行的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基础上,中东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如何运作,来保障其上述战略利益,以期为我国未来的中东石油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国际市场原油定价机制历史演进
      近两个世纪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从西方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与石油期货和现货价格挂钩的定价模式转变(李懿,冯春山,2003;叶玉,2007;华晓龙,2010)。具体来看,这三个阶段分别为:
      1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国际原油市场一直被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所控制。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凭借母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与产油国签订不平等的租让协议,霸占了世界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丹尼尔·耶金,2008;威廉·恩道尔;2008)。当时,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贸易95%以上都是采用固定价格的长期供货合同,以保证石油公司下游炼油业务的正常开展,巩固和加强石油公司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而公开的现货交易在世界石油贸易中所占比例不足5%,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部分的销售价格。
      在这段期间,西方石油公司为了降低对产油国的支付,有意将原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致使产油国仅能从中获得微薄的收入。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西方石油公司对产油国石油资源的掠夺与控制不断激起了产油国的反抗。20世纪60年代初,OPEC组织的正式成立就是产油国集体联合反对西方石油公司故意降低石油标价的产物。此后,OPEC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石油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机构,就石油定价权开始与西方石油公司展开激烈的争夺。
      2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初期。在这段期间,随着地位的不断巩固与增强,OPEC组织成员国陆续掀起资源国有化浪潮,夺回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并逐渐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原油定价机制,从而严重削弱了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霸权地位。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的爆发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拿起“石油武器”对西方国家进行反击的典型案例。这个时期,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谷,石油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因此油价暴涨过后一直在低位震荡。1978年第二次世界性石油危机再次卷土重来。
      在此期间,OPEC在历次部长级会议上定期协商以沙特轻油为基准的标准原油价格,供OPEC生产的其他品种的原油作为定价参考依据,从而形成了欧佩克一揽子原油的官方价格。
      3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段时期,OPEC官方定价体系逐渐崩溃瓦解,被与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新兴定价模式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期间油价飞涨,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北海、阿拉斯加、南美等非OPEC国家的原油开采活动。随着非OPEC原油产量的大幅攀升,国际原油市场在80年代上半叶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OPEC组织一揽子原油的官方价格难以维系,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尽管在1982年OPEC组织成员国达成自愿限产决议,但是世界原油价格仍然处于低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成员国选择了背地里违反配额要求,放弃官方价格,以期通过扩大产量的方式来弥补价格下跌对收益的影响。而沙特却一直承担着“调节市场均衡的生产国”角色,努力维持OPEC一揽子原油的官价水平,为此,沙特不断减产再减产,市场份额在短短数年内缩减了2/3,石油出口收益必然也随之大打折扣。为了稳定原油出口收入,1985年沙特阿拉伯开始采用新的原油定价方法——净回值价格(又称为倒算净价格,Net Back Pricing)(凤子,1986)。原油的净回值价格就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格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用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
      这种定价体系实质上确保了炼油商的利益,将原油价格下降的风险全部转移到原油出口方,维护了市场相对过剩条件下的买方权益(Mabro,1987)。凭借这种定价方法,沙特迅速夺回了失去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随着沙特产量的逐步回升,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国际油价进一步滑坡。这使得OPEC成员国意识到要想提高原油价格,维护成员国长期利益,必须重新回到谈判桌。为此,1987年秋OPEC组织通过集体协商,最后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引入计价公式体系,以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基准油价格作为定价基础。自此,中东石油定价体系进入了直接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崭新时期。国际市场现行的原油定价公式就是这一定价体系的延伸与发展。

    推荐访问:中东 国际原油 启示 保障机制 定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