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青海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1-01-17 04: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当前乃至今后的重要课题。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改革、股份制改造、资金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却暴露出资金外流严重、县域金融服务缺失、经济金融互动链条断裂、信用环境恶化、民间借贷抬头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意义重大。
      
      一、青海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情况及对县域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青海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情况及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明显加快,青海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以机构撤并为主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青海省内县域经济范围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因规模小、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而被纳入撤并行列。2004年至2005年青海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力度较大,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机构286家,其中:工行73家;农行145家;中行10家;建行58家。需要说明的是,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总数近年来有增有减,2003年-2005年机构总数分别为177家、361家、240家,但其中县及县以上机构却-在稳步增加,据调查,2003年-2005年县及县以上机构法人社分别为10家、24家、63家,不难看出,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明显削弱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县及县以上机构法人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逐渐壮大起来。
      (二)青海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下降情况及分析。2001年-2005年各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开始萎缩,增长速度放缓。2003年到2004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信贷净投放全部下降,其中农行信贷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约9.3亿元,工行2005年信贷净投放出现了负数。“惜贷”现象非常明显。2001-2005年全省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净投放分别为350185万元、356876万元、440637万元、235163万元、204961万元,以2003年为界,2001年-2003年期间,全省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净投放逐年稳步增加,而2003年-2005年期间,全省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净投放大幅下降,2004年、2005年信贷投放总量同2003年相比萎缩幅度约50%,从2003年的44亿下降为2004年的23亿和2005年的20亿,信贷投放总量不足和增长速度放缓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信贷资金向大企业、集团企业和优势行业集中,致使弱势群体贷款更为困难,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海西州为例,境内二市三县三行委,东部三县以农牧业为主,西部二市三行委以资源开发为主,工矿区相对集中,格尔木市是海西州经济发展中心。2005年末东部三县各项贷款余额仅1.64亿元,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的3.65%,较2001年末下降50%,而格尔木市贷款余额为31.2亿元,占到全州贷款总额的70%,比2000年增长13个百分点,五年问银行新增贷款几乎全部投放于格尔木地区。由于信贷资源的瓶颈制约,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更加艰难。同样,由于州内银行资金的大量上存,信贷资金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也进一步加剧了海西地区资金资源的稀缺。据对全州亿元以上贷款企业数据监测显示:2005年末,授信亿元以上大客户有11户,贷款余额27.65亿元,占全州各项贷款总额的61.58%;对关联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末,银行对关联企业贷款18户,贷款余额为24.84亿元,占到全州各项贷款余额的55.32%;2006年上半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州内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41亿,己占到银行各项贷款总额的81%;据统计,2001年银行投放于盐化、建材、水电、有色金属、农牧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5%、13%、13%和4%,到2005年该占比分别为70%、1%、10%、0%和2.5%:由于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和优势行业的过度集中,使中小企业及其他弱势群体贷款更加因难。
      (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的外流,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三农”经济发展政策的逐步到位和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日88639万元。由于我省80%以上的邮政储蓄机构设置在农村牧区,目前邮政储蓄资金只存不贷的运做方式无疑加剧了农村资金的外流,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五)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逐步撤离县域金融市场后,存款基本上划归当地农行或农村信用社,而贷款则上划到市行,由此造成部分县域贷款管理滞后,到期后难以收回,加大了这部分贷款损失的风险。并且由此形成的“示范效应”更加剧了贷户的逃债、赖债心理,在金融机构宣传力度、清收力度、惩治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只能任由其泛滥,恶化了县域的信用环境。
      (六)民间借贷冲击法定金融信趋旺盛,而与其背道而驰的却是县域资金的不断外流,并呈现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各类保险业务不断向农村拓展,基层商业银行大量存款资金上划等方面。调查显示,“十五”期间,青海省仅邮政储蓄外流资金达274380万元,其中2001年-2005年邮政储蓄存款分别为36942万元、30398万元、48292万元、70109万元、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农业生产资金在法定金融机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缓解其资金紧张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得到大多数企业和农民青睐的同时,以其利率灵活、手续简便、额度宽松等特点冲击法定金融信用。一方面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弱化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调控力度,弱化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高利率诱使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加大,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二、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青海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给县域经济带来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激威机制与约束机制严重不对称,导致基层商业银行贷款营销不积极。当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信贷管理措施,建立了贫款终身责任制等制度,加强对贷款发放各环节特别是信贷人员的风险约束,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与强化风险约束机制相比,激励机制较弱化,信贷员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使信贷员产生“少贷畏贷”的心理。
      (二)“抽血机制”的存在,使得基层商业银行成为超级储蓄所。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明显体现出集中

    推荐访问:撤并 青海 县域经济 国有商业银行 机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