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议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应对法

    时间:2020-08-08 07:57: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快速、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竞争力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杀手锏”。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层面上虽逐渐放宽,但突发性报道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近两年突发事件频发,雪灾、地震、矿难、食品卫生安全等等,不禁让人们重新审视突发事件报道的监视环境、舆论引导、守望社会的职责的重要性。
      【关键词】突发事件 新闻报道 媒体责任
      
      一、突发事件的内涵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性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①
      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其‘突发性’,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③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的观点。
      首先“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一是关系利益重大;二是引起受众的关注,吸引受众的眼球;三是能促使问题得到尽快的解决。
      其次,突发性事件具有较强的社会冲击力,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9・11事件”一发生,就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瞩目焦点,特别是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
      首先,非传统领域的突发事件增多。公共卫生系统、金融系统、计算机系统、国际政治系统等以前较少出现突发事件的非传统领域,也渐渐受到侵袭。
      其次,单独的突发事件极易造成群体性危机事件。目前我国的住房、医疗、教育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如果处理不当,人们为了自己的共同利益聚集起来,极易造成社会的动荡。
      第三,公共突发事件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扩大。科技的发展已使大众传播跨越了国与国的界限。非典期间,由于国内媒体没有处理好此事件,使得外国的媒体处于舆论强势的地位,左右着公众对事件的认识。所以现在的突发事件报道要具备国际性的思维,抢占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有力的新闻,维护国家的形象。
      最后,受众的权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在我国,受众的知情权虽然没有作为一项法定的权利加以明确规定,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受众的知情权意识明显增强,而且在相关法律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已涉及,因此要树立公民知情权意识。
      二、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明显感觉到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的力度加大了,除了得益于政府对政治经济制度的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立对突发事件高效的新闻宣传协调机制,以确保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外,也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意识和舆论环境有关,人们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知情权。
      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凸显期和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伴随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等,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面临新的形势。
      1、舆论环境开放化带来新挑战。舆论控制的大门一旦打开,迎接我们的将是和西方媒体抢夺新闻资源,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的领域中抢占制高点,维护国家形象和尊严,任重而道远。
      2、舆论平台的多样化提出新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舆论平台日益多元化,全民记者和全民媒体出现,对突发事件进行严密封锁已不现实。相反,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既可以抢占舆论制高点,稳定社会,又可以树立政府以人为本,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2008年拉萨“3・14”暴力事件中,西方的一些媒体想借此机会歪曲报道,大肆破坏中国的形象,滋生事端,阻挠奥运会的举办。新华社牢牢把握首发权,在事件发生最初12小时内连续播发包括快讯、消息、特写在内的一系列及时权威的报道,提供了关于事实真相的大量细节,铿锵有力地回击了西方的一些歪曲言论。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1、新闻媒体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全方位报道。
      无论是自然灾难还是重大责任事故,都因其严重的破坏性后果,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很容易激起公众的知晓欲望。我们要同境外媒体争夺舆论阵地,就要未雨绸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以赢得受众,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动。
      此外,全面、充分的报道更有助于加强这一主动优势,既要在纵向上紧跟事件的进程,进行跟踪报道,又要在横向上,对突发事件的外延进行相关报道,增加报道的深度。以“9・11事件”为例,在事件发生5分钟后,美国CNN就开始对其进行报道。而央视在事件发生的几个小时之后才对此有了简单的报道,渴求获得更多相关信息的受众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于是便出现了央视频道收视率陡然下降,而CNN牢牢把握着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权”,影响受众的观察视角。
      2、坚持把握宣传的“度”,客观报道,适当渲染,注重情节,合理引导。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要尽量争取快速报道、充分报道,但是这并不说,突发事件的报道就没有禁区。首先在涉及军事、民族等敏感话题时,新闻报道要慎重。
      在遭遇雪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后,西方媒体以“新闻是有价值的商品”的价值取向,用大量的残酷事例和画面吸引人们的眼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我国媒体的报道也开始有类似的苗头,为了获得的轰动效应,一些报纸和电视台,刻意描写受灾的程度,津津乐道一些不真实的场面,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实践证明,报道突发事件,应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着眼于积极因素,无限的关爱。我国主流媒体面对灾难时的报道显得冷静、沉稳、谨慎,体现出主流媒体应有的职业素质。
      3、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着力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设。
      首先要明确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的责任。信息公开是一种责任、义务、惯例、原则。按照国家出台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的规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责任主体和第一负责人由当地的党委政府及其负责人来承担,在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也要落实信息公开机制。⑤但是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做法。在“瓮安事件”中,从李树芬之死到成千上百的人走向街头,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基本上是处于失声状态,引起公众不满,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大胆公开信息,及时妥善地进行舆论引导。
      其次,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新闻发布效果。突发事件一般影响比较大,有些容易在社会上产生恐慌。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讲究策略、持续发布的形式,来迅速公布事情的基本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力求先声夺人,以正视听。
      第三,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在拉萨事件,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和汶川地震中,中国的网络媒体以 “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向世界传递真实的声音。事实证明,有效的针对性和引导性,能产生强大的正面“舆论场”。
      4、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媒体报道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对于这些情况,媒体应该如实报道。但是在整个报道基调上应该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需要做到三个突出:⑴突出宣传党和政府的处置对策,既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事件和群众的关心,也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工作,便于舆论监督,还传递了事件处理的信息,让受众放心。⑵突出宣传事件处置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褒奖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又有可读性。⑶突(下转149页)(上接147页)出宣传受害者及其家属的高风亮节,弘扬正气,倡导民众对社会的奉献精神。⑥
      媒体在危机发生时要以维护人民的利益、安全和生命为首要的出发点,倾注人文关怀。媒体的危机报道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应该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坚持事实第一的新闻价值标准。新华社记者朱玉谈及汶川地震给她的感受时说“可能是当时的情景对我的刺激过大,使我已经没有感受的余地;也可能是多年记者素养的锻炼,面对危机时理性的成分把持着我,我当时感觉不到悲痛!”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报道现场,使得突发事件报道动情而不煽情。■
      参考文献
       ①中国政府网:http://www.省略
      ②杨国仁、张耕夫,《努力把本刊变成对外宣传工作的良师益友》,《对外宣传参考》,2004年第1期,第3页
      ③徐学江:《突发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载刘洪潮 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④程广祚:《应对突发事件 推进新闻改革――非典报道给我们的启示》,《职大学报》,2003年第4期
      ⑤朱金平:《论突发事件报道》,长江出版社,2004年,第226页
      ⑥http://baike.省略/view/1177495.htm
      
      (作者:许光莹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研究生,金星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突发事件 如何做好 报道 浅议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报道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