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传颂春晖情,,播撒人间爱】春晖图

    时间:2020-07-07 07:29: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乐东,美籍华人,出生于贵州,现为美国密歇根奥克兰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同时身兼美国伍德科克基金会理事、密歇根美中教育联合会理事等数职,也是第一位获得全美语言教育博士论文奖的华人。
      2006年,这位国际知名学者又多了一项新的“头衔”――“春晖使者”。在他的努力推动下,2009年12月“春晖行动”美国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向美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反哺故土亲人、回报祖国母亲的桥梁和纽带。
      自2004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的“春晖行动”从一项单一的共青团活动发展为一个“花开贵州,情动全国”的公益品牌。
      从贵州到全国,从国内到海外,从几人到几万人,“春晖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扶贫济困到全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从传播文明新风到弘扬传统文化……“春晖行动”始终以旺盛的生命力,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开拓创新,越来越多的“春晖使者”实践着这一超越历史、民族、宗教、地域、时空的“伟大但人人可为的活动”。
      提起“春晖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支持、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和赞誉、媒体击节叫好、社会各界争相参与。在各类公益活动层出不穷的今天,是什么赋予了“春晖行动”感召的魅力?是什么使“春晖行动”一路走来“春意盎然”?
      当走进、审视、感悟、解读“春晖行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人类美好情感的再现、文明新风的传播、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
      
      文化之力:
      跨越时空的“行动”源泉
      
      有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穿越时空,亘古不息?有没有一种力量,可以跨越地域,繁衍生长?当我们用心贴身、感悟“春晖行动”的发展历程时,似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正是“春晖行动”不断枝繁叶茂的“行动”源泉。
      2004年年初,共青团贵州省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在外游子虽漂泊异乡,仍心系故土,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渠道关注、支持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家乡是穷乡僻壤,还是繁华富土,都会聚焦一个个游子眷念的目光。共青团贵州省委意识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具体体现。经过几个月的调研,结合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诗作《游子吟》的意境,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了“春晖行动”。
      “春晖行动”通过弘扬“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文化的感召力是巨大的。
      五年来,在“春晖行动”理念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贵州游子纷纷行动起来,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反哺故土亲人。
      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看来,“春晖行动”不仅仅是贵州的活动,应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为,对故土亲人的“反哺”和感恩,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
      在共青团贵州省委看来,“春晖行动”最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反哺”的理念。
      2005年,贵州财经学院的10名大学生接受社会资助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正是因为“反哺”的初衷,他们发起设立春晖爱心社,帮助困难同学。2006年刚入学的康厚泽就接受了“春晖行动”的理念。作为一名大学生,康厚泽回到家乡天柱县岑卜村,向在外的乡友宣传“春晖”的理念,发动他们加入“春晖家园计划”,并筹资7万多元,加上春晖基金的3万元支持,完成了进寨路面的硬化、建起篮球场和休闲凉亭,修建了侗家寨门。
      贵阳中医学院的大学生王博则把“春晖”的理念带到了老家甘肃。作为“春晖使者”,他在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西十里铺村的卫生所里给老乡们进行医疗服务,老人们都知道,王家娃娃从外面带来了一个“春晖行动”,是来孝敬父母服务乡亲的。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邻村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香港太平绅士何耀棣尽管不是贵州人,依然决定每年向“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捐款200万元,持续5年。何耀棣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到祖国去做慈善和公益事业。我这一代做不完,下一代还要做,这是我的梦想。”
      已85岁高龄的陈香梅女士,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美誉。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往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当有人问及她为何要这样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时,陈女士动情地说:“我的父母、亲人、中小学的老师、大学教授都在中国,他们是我永远的牵挂。我感觉到一种亲情的力量,是这种力量在牵引我、召唤我,这种情感的力量成为我为祖国奉献的动力!正如‘春晖行动’所倡导的‘饮水思源’、‘反哺故土’一样,我仅仅是做了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应有的回报。”
      “中国人一直不善于张扬自我,但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要让世界知道。”从对西方文化的憧憬,到对中国文化的回归,李乐东以特有的语言向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朋友阐释“春晖使者”的含义――“不在本土的爱国者”。
      “孝是对父母的,但又推己及人,从父母到至亲好友,乃至到社会,到国家,到天下。”美籍华人、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认为,“春晖行动”是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它能使国内乃至海外的游子对自己的乡土,对自己的国家、社会,乃至对自己的父母亲有一种深厚的报恩之心,体现出非常宽广的人文精神。
      
      感召之情:唤起良知与责任
      
      “世界上没有一种感召比母亲对孩子的感召更有力量。”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春晖行动”倡导的是游子“反哺”自己故土,是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的,是一种心甘情愿地“反哺”或者心甘情愿地付出。
      一些“春晖使者”在采访中动情地说,虽然每一个游子对故乡都心怀有“反哺”之念,但如果没有“春晖行动”,这种念头很可能埋在心底,往往是一想而过罢了。正是由于“春晖行动”搭建了一个平台,才使过去自发的“反哺”行为从分散变成集中,从无序变为有序,从隐性变为显性,从感性变为理性。许多游子心灵深处的感情细胞被完全激活,纷纷加入到回报桑梓的行动中来。
      怀着对家乡那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在外经商多年的黔南州三都县大河镇“春晖使者”张仁宏,于2009年2月回乡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大河镇宏发养殖场。这个养殖场通过提供猪仔、免费的技术、市场信息、防疫等方面的服务,可直接带动全镇600余户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在三都县三洞乡水根村,只要一提到潘国慎这个名字,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垂髻孩童,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83岁的潘国慎老人离开家乡水根村到新疆工作了近半个世纪,但他一直眷恋着故乡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潘国慎三次专程返乡,为抢救家乡濒临消亡的“水书文化”牵头集资20万元,将1500多个水族古文字镌刻在石碑上。在三都团县委的联系下,老人把自己多年积蓄的40余万元捐出来成立了春晖助学基金,并为村民修建了两个澡堂、一个休闲花园和一个公厕。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的周围……”《我热恋的故乡》是旅法华人张小平最爱的歌。他说:“我就是那条小河,永远依恋在家乡小村的周围。”
      过去山区的贫困状况在张小平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种记忆并没有因为他旅法多年被时间冲淡。在“春晖行动”的感召下,张小平与一些旅法华人在巴黎成立了“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随后,张小平和服务团来到贵州考察了8天,作了20场学术报告,考察了30个单位及其教学科研基地,与贵州单位签订了61个合作研究项目。五年间,“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在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与贵州开展合作。
      “春晖使者”、深圳拜特科技公司总经理胡德芳,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三穗人。他回到家乡三穗县长吉乡烧巴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修建垃圾池,让烧巴人也能享受如城里一般干净整洁的道路和环境。同时,胡德芳还筹资为村里修建了一个小型体育运动场所。“逢年过节或农闲的时候,这里都热闹得很,村里面(村委会)经常会搞点活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到这里来玩。”76岁的丁春和老人指着远处支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的运动场对记者说。
      为了让“春晖行动”的理念影响更多的人,胡德芳在公司网站上开设了“春晖行动”栏目,并将“拜特的每个客户,都是‘春晖使者’”作为公司口号,目前已有数名员工成为“春晖使者”。公司近期还做出一个决定,从2010年6月份起,每签约一家新客户,就以客户名义捐赠1000元给“春晖行动”组织。同时,胡德芳还决定捐出自己公司1%的股份,用于开展“春晖行动”。
      
      心灵之约:回归“精神家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把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认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从古自今都是在外游子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个游子内心深处的“心灵之约”。游子所寻找的家园,从精神的层面上来说更应该是一种饱含归宿与认同、价值与追求的“精神家园”。
      “春晖行动”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并与时代所呼唤的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
      “春晖使者”郑传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帮助家乡亲人发展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正是这些年的‘春晖使者’经历,让我在帮助他人,与人幸福、快乐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今天的付出不是为了换取别人明天的回报,这主要是源于我对家乡的情感,自己在为家乡付出的同时,收获的却是内心前所未有的充实。”遵义县�江镇“富诚聚”助学基金创始人之一的王克诚老先生,三年来为助学基金捐款近50万元。
      “春晖使者”姜川,为了筹集资金修建家乡兴义市郑屯镇的一条公路,连自己筹办婚礼的钱也捐了出来,当这条凝聚着他的祖父、父亲和自己三代人心血的道路被兴义市交通部门誉为“兴义市最好的一条乡村水泥大道”时,当家乡父老的生产生活因这条路而发生改变时,他的心里满是欣慰。
      贵州财经学院徐梅在《春晖行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一文中说,参与“春晖行动”的人,在他们心里,故乡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他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对故乡的回报中寻找着、实现着、强化着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春晖行动”在“共建与共享”中,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人们“精神家园”的“回归”与“构建”。

    推荐访问:播撒 传颂 春晖 传颂春晖情 播撒人间爱 传颂春晖情 传播春晖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