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面向用户体验的课程网站建设研究与实践_面向用户体验的数据挖掘

    时间:2019-05-21 03:28: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通过分析国内课程网站建设现状,发现目前课程网站建设侧重于对教学素材的堆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黏性和友好度。本文结合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从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方面探讨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贯穿于课程网站开发流程的体验模型,并从用户需求、功能设计、前端设计及交互设计等方面探讨“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 用户体验;课程网站;体验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5—0082—05一、Web课程研究现状及分析
      通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大学近30个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发现其多采用以课程内容建设为中心,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课程网站成了教学大纲、教学资料等内容堆积的仓库,没有体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思想[1],造成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对学生黏性不够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课程网站要重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其角色定位应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信息资源的服务者。课程网站应从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转变为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实现学生对课程网站的归属感和黏性[2]。将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移植到课程网站并不需要过高技术要求[3],实现这种功能、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课程网站中引入用户体验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什么是用户体验
      Ajax 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对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4]的描述:“把最终用户作为设计和开发活动的焦点,而不是系统、应用程序或者单纯的审美价值。它是基于一般的以用户为中心(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各个行业都在追求“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涵盖的内容很多,一般认为有:品牌、视觉、友好、易用、有用等几个方面[5],如图1所示。
      这些因素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了正确的用户体验。其中品牌主要指为用户访问提供有吸引力的难忘的体验、视觉效果、体验过程的价值、传达品牌的程度、是否加强或延伸了品牌等。
      功能性指网站的技术应用手段及提供的互动服务。包括信息的及时反馈、任务告知、安全及个人隐私的标准等。
      可用性指对网站的内容的易用性和友好性,能够让用户快速达成其目的的能力。包括防止错误发生、恢复能力、页面众优化程度、页面标准及一致性、提供特定内容等。
      内容指网站的实际内容,文本、图片、多媒体以及其信息体结构。包括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清晰度和简单的网站浏览、易于实现用户目标 、内容及时准确等综合性内容。
      课程网站有其特殊性,它本身没有任何培训与客服帮助,全靠学生自己的经验来操作和使用。因而课程网站在传递信息资源的同时必须以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信息的呈现必须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美学心理等,让学生易于接受,否则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网站不好用”,课程网站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了。注重用户体验,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摆在课程网站设计的首要要素位置。
      三、用户体验的质量因素
      近年来,用户体验(UE)观念在商业市场中受到的关注日益增高,用户体验常常体现在非常细微的地方。百度以前首页上有句“设百度为首页”,现在改为了“把百度设为首页”,这是一种更清晰、更温和的语气,也是尊重用户体验的表现。同时,强调沟通、情境和互动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使得“用户体验”在教育领域颇受重视。设计好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成为每位教学设计者的共同目标。网络课程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诸多因素。结合其具体使用而言,不论是用户体验的5E模型,还是蜂窝模型,反映用户体验效果的质量因素都可以归类为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个方面[6]。
      (一)可用性
      对网站可用性的考察更侧重学生对课程网站依赖与适应。美国尼尔森集团根据多年对用户的可用性研究(从1994年至今),对网站的可用性问题进行分类,按照其重要程度得出产品信息、站内搜索、网站信息体系结构、网站易读性、网站内容等问题所占的权重较大,在网站可用性因素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同时课程网站的通用性也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网站在不同浏览器上的兼容性,需要把握在主流浏览器下的显示关系。另外,网站浏览速度也是衡量课程网站可用性的重要指标。
      (二)易用性
      网络课程易用性在于最大限度上适应人的习惯和本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通过对网站的易用性研究及用户体验相关的项目实践,笔者认为,从课程网站的效果来看,网站易用性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网站建设的方方面面,应从网站策划之初就将易用性思想贯彻到网站建设的每个细节中,这其中UI、程序都只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方面而已,它们与网站内容、导航结构、任务流程等其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达到优化用户体验目标。
      (三)爱用性
      爱用性即网站对用户黏性,黏性是保证课程网站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网页停留时间最终将决定互联网的成功或者失败。课程网站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如果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及情感等因素,会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并达到爱用的效果。爱用性包括三个方面,见表2。
      四、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模型
      当前针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用户体验研究有限,利用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模型成果融入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本文研究重点。目前用户体验模型常见的有UX元素模型(UX elements)、UX蜂巢模型(UX honeycomb)、UX影响力模型(UX forces)和UX保护伞模型(UX umbrella)[7]等,其中UX元素模型(如图2)对课程网站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模型包括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五个方面,此模型常被用于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网站开发中。后来在这个框架结构之上Jesse对原来的模型作了改进调整(如图2),增加了对用户体验元素的阐述。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满足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应包括:用户研究、网站战略、技术战略、内容战略、抽象设计、技术设计、内容产品、具体设计、项目管理等九个方面。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模型可理解为从用户需求、课程设计、用户体验技术、课程更新等方面描述网络课程用户体验框架。课程网站建设中用户需求作为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设计要素首位,并贯穿始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课程网站达到学生的真实期望;课程设计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重要体现;用户体验技术是课程网站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及时更新则是课程建设效果的有效保障。这种模型将课程教学理念融入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重拾了课程网站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黏性和效果。当然,除了UX元素模型外,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理论基础还包括认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研究理论,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此阐述。   五、基于“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的
      用户体验实践设计
      本文选取“网页设计”课程网站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将课程网站体验元素融入UX元素模型中,从五个层面阐述本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所重视的元素,如图3所示。
      这五个层面内容包括:
      表现层(Surface):视觉设计方面,由网页及其中图片、文字或其它flash元素组成表现层。
      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后是框架层,也是产品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元素设计及表格、按钮、文字、图片的区域位置等。
      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确定了结构层交互元素的区域位置,结构层就是交互设计与信息构架,解决用户如何到达这个页面,以及操作完之后去哪里的问题。
      范围层(Scope):结构层确定了网站功能需求和性能的最佳组合方式,而这些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即网站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战略层(Strategy):即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战略层是流程设计的起点。
      这五个层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根据课程特点将具体的用户体验要素在每个层面具体细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下面对具体设计流程进行探讨。
      (一)课程网站需求
      “网页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通过课程网站能够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额外的知识,展示课程资源,吸引学生在网站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按照课程需求以及用户体验设计思想,将课程网站功能结构分解为如图4所示。
      (二)学生用户需求
      学生是课程网站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学生的需求收集与分析要通过多种方法与渠道,可用网站调查分析、小组讨论、课上讨论、参考调查等手段,调查内容如表3,也可以在学生试用后不断完善。本网站的建设主要通过课上讨论与学生试用两种手段,首先在课堂上听取学生意见制作出网站策划书,形成网站建设方案;网站建立后通过试用,老师与学生交流意见,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学生用户需求。
      (三)WEB前端设计
      WEB前端设计即课程网站界面设计,也是用户体验效果最直接的展示。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网站内容的需要设计三级页面,分别为主页、栏目页、内容页。根据美国著名网站设计工程师Jakob Nielsen的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即人们大多不由自主地以 “F”字母形状的模式来阅读网页,本网站前端设计采用F型设计模式,将网站LOGO横向设计,形成一条横向的运动轨迹,这就是F字母的第一条横线;用户眼光略微下移,很典型地扫描比第一步范围较短的区域,此区域为网站主题介绍,这就又画了F字母中的第二条横线;用户眼光朝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此部分内容为网站导航系统,这样就画了F字母中的一条竖线,如图5所示。“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设计采用F型,既满足了“品牌”在学生心理的作用,同时,也整体介绍了网站的框架,学生能够根据第一印象直达想要获取的资源,达到了用户体验可用性原则的目的。
      (四)功能与内容需求
      “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能够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功能设计上有交互辅导、提问答疑等环节,同时提供课堂视频与在线测试等功能;内容设计上必须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典型案例等栏目。在功能与内容设计基础上,结合前端设计元素设计网页效果。
      (五)交互设计
      UX模型中结构层是交互设计与信息构架,解决用户如何到达这个页面,以及操作完之后去哪里的问题。“网页设计”课程在设计交互设计时主要考虑搜索功能、问答帮助以及交流答疑平台、作业系统和测验系统等。搜索是交互设计重要环节,搜索功能设计尽量简洁,采用精确搜索与模糊搜索两种模式,搜索结果按照“F”字母形状的结果展现;问答帮助设计采用Ajax技术不刷新答疑方式,提高问答效率;交流答疑平台采用在线答疑、BBS、论坛等多种方式,学生对课程某些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线同老师交流,通过相互讨论和解答,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业系统包括老师的作业布置、评语、学生提交、成绩等功能;测验系统则针对每章知识点给出相应测试题目或模拟考试等相应功能。交互系统设计如图6,页面设计效果如图7所示。
      (六)网站评估
      “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评估即网站可用性测试,参照图2的网站可用性分析,采用用户测试法和满意度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流程为:① 选定测试内容,② 选择测试者,③ 测试并记录,④ 测试结果分析,⑤ 统计并形成文档,⑥ 指导课程网站修正。由于一般课程网站存在面对群体范围有限,测试用户成员单一的情况,网站评估存在一定主观性,后续研究中还要继续跟进,探讨有限范围内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评估方法。
      六、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部分高校课程网站建设现状,从课程网站品牌、视觉、友好、易用、有用的几个方面研究了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将课程网站建设五个层面的体验元素融入UX模型的每个阶段中,提出了课程网站体验模型。同时,依据课程特点,在用户需求、前端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把握用户体验设计与信息构建的交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课程网站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主要原因为一方面缺乏结构性和层次性较强的论述体系和系统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情感和心理量化研究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同时,课程网站建设中学生心理感受、美学设计理念,以及网站评估测试等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设计不仅仅是改变网站的外观,它能够让用户认可课程网站的价值、服务,摆脱传统课程网站成为教学资料仓库堆积作用,用户在使用网站过程中体验到了友好与亲切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纽带,实现了课程网站功能的最大化。
      目前,有关用户体验研究涉及政务、电子商务和服务领域,国内外研究者从界面、情感、交互设计等角度研究用户体验的范围和影响因素,在课程网站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推荐访问:网站建设 面向 实践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