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何祥华和他的诗:李白的诗

    时间:2019-04-24 03:18: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何祥华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诗全部来源于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对丑恶现象的鞭挞构成了何祥华诗歌的精神特质。本文以何祥华的文学之路,来探讨其诗歌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何祥华;诗歌;生活;精神
      读何祥华吾乃得天独厚。我与他同在一个区,又同在这个区的文学圈子,隔三差五这群文学发烧友便有小聚,在文学的原野信马由缰。他称我为“老师”,我昵称他“祥华”,也算是忘年交吧。
      何祥华的外在形象是高大、壮实、挺拔、帅气,与之接触,既可感知他儒雅的书卷气,又可感知他战士的阳刚之美。他待文友谦逊得体,又一脸阳光,每逢雅集,他总有新诗示人,且抑扬顿挫激情满怀地朗而诵之。在我们这群舞文弄墨的家伙中,他算是出类拔萃的角色。
      何祥华1959年出生于被誉为湖北省“状元之乡”的天门,自幼对文学情有独钟。读小学时作文成绩就是班上的佼佼者,到了初中,更萌生了对诗歌的兴趣,在借到一本《唐诗三百首》以后,他爱不辞手,为了占有这宝贵的资料,在还书之前竟把这本书全部抄了下来,为的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高中期间,他按照唐诗的规律写了三十多首格律诗,送语文老师指点,受到语文老师由衷的称赞。
      高中毕业后他参加了高考,他想当然地在语文试卷上做作文题时写了一首长诗。他满以为可以获得高分,没想到这另类试卷让他与高校失之交臂。
      他并没有为此懊恼,当年他便投笔从戎,离开了生养他十七年的江汉平原,随着部队来到张家口以北的“坝上”。那是与家乡环境迥异的山区。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普遍低下,军旅生活的艰苦更是不言而喻的,何况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更是个干旱与风沙并重、被称为“拉屎不长蛆”的穷乡僻壤。好在这个新兵蛋子怀揣着“文学梦”,在他心目中,艰苦的环境也许正是文学的热土。入伍之初,他的表现不错。也许是上帝的特别眷顾,入伍当年团里选拔报道员,在一百三十多名应考者中,他写的一篇文章名列前茅。于是,顺理成章他成了团的报道员。
      报道员的任务不是写诗,而是写反映连队生活的新闻稿。他以为写新闻稿比写诗容易得多,不过是几十百把字的消息,哪用得着绞尽脑汁。他很快进入角色,开始在团以及连队寻找新闻素材,然后写成文章向报刊投稿。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投稿就像新兵打靶——不中的,经过一年的写稿投稿,竟无一篇变成铅字。面对他的尴尬,负责宣传的领导没少指点,他也虚心学习,结果,失败真成了成功之母。第二年,他的一篇反映连队打猪草的不足百字的小稿竟成了《解放军报》上的一个“豆腐块”。为此,他竟兴奋得好几天夜不能寐。
      有了这一次小小的突破,他的写作积极性倍增。他终于悟出了新闻写作的奥秘,那就是“真、短、快、活、强”。从此以后,他如鱼得水,见报率蹭蹭蹭往上飙升,不仅有小稿见报,还有大稿见报,甚至重头稿还上了中央媒体的头版头条。为此,他不仅多次立功受奖,还被上级领导看好,几年功夫,他一步一个台阶,从团到师,从师到军。在整个军旅生涯中,他发表的新闻作品数以千计,其中有三十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他还结集出版了他的新闻作品集《寻觅昨日的故事》。面对他的成绩,部队领导很高兴,并着意培养。他不仅入了党,还由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提拔,直至上校。
      他在新闻上的素养也受到媒体的青睐,他曾被借调到中国青年报一年,任务是主持一个专栏。他也曾被借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充当“人民子弟兵”节目的编辑记者,时间也是一年。两个媒体都想把他留下来,要不是部队首长太惜才,他的人生很可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在其位,谋其政。在部队从事多年新闻写作的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是当好一名部队建设的宣传员。他虽然爱诗,却把诗的种子潜藏在内心深处,没有让其开花结果。实在有按捺不住的诗情撞击胸怀,他也吟哦一番,当然只是偶尔为之。
      有种子就要发芽,只待春风。没想到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以后,萌发何祥华诗歌种子的春风便吹来了。诗歌春风的机遇来自于他从武装部政委的岗位上转业到一个区的纪委担任领导工作。角色的转变导致责任的转变与思维的转变,为了用文学的形式反腐倡廉,他策划并组织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廉政诗赛。为了身体力行做个表率,他开始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于是积蓄已久的诗泉从胸中奔涌而出。他组织的诗歌赛大获成功,他的诗歌作品也一首一首、一组一组在这里那里的报刊上亮相,许许多多诗歌爱好者记住了一个不断熟悉的诗人的名字——何祥华。
      2010年,何祥华的第一本诗集《心中的缪斯》出版,同样是诗人的武汉作协副主席、《武汉作家》总编辑王新民曾经这样概括何祥华其人其诗:“柔情似水、坚定如山、激情掀荡、多愁善感,这就是何祥华;阳与阴、虚与实、冷与热、凝重与活泼、扩张与内敛、激烈与飘逸、深沉文静与热情豪放,这就是何祥华的诗。”
      脱掉军装的何祥华忘不掉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在《心中的缪斯》第一辑中,他用三十首军旅诗构成了“我的连队,我的兵”这个诗歌方阵。他忘不了入伍之初部队的生存环境:“我曾经的连队/在塞外坝上/东边是‘夹皮沟’/西边是‘黑风口’/一年一次风/从春刮到冬……”(《我的连队,我的兵》)忘不了艰苦岁月部队的生活条件:“金黄色的小米饭/铸成了我结实的躯体/终年不倦的白毛风/磨砺了我坚韧的意志/小溪旁,摄下我青春的倩影/沙河里,溶进我拼搏的汗滴/马路边,栽着我绿色的追求/山径上,刻着我夜巡的足迹……”(《坝上,我属于你》)他还记起了那个初来乍到的小战士:“月光充满了好奇/脸庞洋溢着稚气/母亲临别的嘱托/还没容得细细品及/军营生活的发令枪/就已高高举起”(《新兵》)。此诗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老兵对新兵的欢迎与期待。何祥华不仅书写了军营生活的艰苦,也展示了革命战士乐观向上的精神亮色,这些诗作体现在《旱冰场上》、《篮球赛》、《生日》、《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军营,诗的摇篮》等等篇什中。他还写了一些体现军民鱼水情的好诗,如“夜,悄悄地爬上了塞外山庄/驻训的战士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嬉闹一天的风,此刻随夜梦远去/只有东厢房的窗户上亮着灯光……//大娘悄声下了炕/把缝好的军衣盖在战士身上/笑纹里溢满了深沉的爱哟/温暖了多少儿子的心房”(《房东大娘》)。鱼水情深的画面一览无余。   前文所及,角色的转变让何祥华进入到了反腐的前沿,他不能不为清正廉洁激情呐喊:“来吧,朋友/何须再等待/挥起你如椽大笔/写它个淋漓畅快//除邪恶,惩腐败/有战歌,有鞭挞/字字如火,句句似剑/堂堂正气在身/一路清风作伴/我们有卫士的忠骨/我们有母亲的情怀”(《擎起净朗一片天》)。根据他的人生体验,一个人灵魂的净朗是至关重要的。他以《心灵的洗礼》表达了对灵魂的关注:“当贪念的堤坝将要溃口时/当奢望的列车将要脱轨时/快给心灵的门户上一把锁/莫让纵欲的恶魔把空钻//来吧,朋友/快把那受潮的心/放在阳光下暴晒/让思想的绿洲/不再遭受污染/让精神的家园/没有往日的负担/让心灵的天空/永远蔚蓝……”此类讴歌反腐倡廉、针砭时弊的诗还有:《卫士礼赞》、《你走了,悄悄地离去》、《城市的窗口》、《寻找》、《学会拒绝》等等。何祥华的诗拒绝晦涩,以平实、流畅、阳刚、柔美享誉诗坛,体现了诗歌作者贴近老百姓的艺术追求。
      何祥华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诗全部来源于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对丑恶现象的鞭挞构成了何祥华诗歌的精神特质。在他的诗中,有很多出自某一具象,通过具象巧妙地升华到精神层面,如他在《一缕炊烟》中写道:“或许是厌倦了单调乏味的山寨生活/才如此舍命地向往蓝天的开阔/一出山门就遇到浮云的劫持/像个找不着家的孩子四处漂泊//风,带走了你全部的追求/大千世界,哪里才找到自我/休怪命运多舛、上帝过于冷漠/好高骛远的人注定会有失落……”又如他对司空见惯的《废品回收箱》这样写道:“在某个小区/不太显眼的地方/一夜之间/布下了数个/固定岗/统一的大小/清一色的童装/连胸襟上印制的口号/也一模一样/给小区/增添了一道风景/为市民/找回了倾诉的对象……”
      何祥华家住武汉南湖边,对南湖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笔者最近在一本文学杂志上读到了他的六首关于南湖的诗。请看其中一首:“当风的小手/抚不平那怦然心动的/一湖秋水/反而把湖岸边的柳枝儿/撩拨得心花怒放/处处充满诗情画意/让一头的秀发/瀑布般飘洒/在不知不觉的渴盼里/她——倒在了他的怀中/他——留在了她的梦里……”(《南湖之约》)。此诗将美景与恋情融为一体,真个柔情如水。正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他每到一处便有诗歌问世,如《泰山雾松》、《趵突泉》、《塘边听蛙》、《走进红安》等等,每首诗无不是求索中灵感迸出的火花。
      把“缪斯”置于“心中”的何祥华已然成为了一名高产诗人,这对于一名身居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来说,是非常不易的。他之所以能做到夹缝耕耘,硕果累累,盖因他宽广的胸怀,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于是便有了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对“真”的关注,对“善”的挖掘,对“美”的追求。
      
      傅炯业,作家,现居湖北武汉。

    推荐访问:和他 的诗 何祥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