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教学探讨_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时间:2019-02-08 03:17: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结合《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的性质,针对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面向对象设计与UML》 教学模式 学生能动性 教学效果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只有具备了更高、更鲜明的职业特色,才能打造顺应时代要求的专业计算机软件人才,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社会。[1]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生产率、缩短软件开发时间、提高软件质量,有效地控制软件的复杂性。
      为此本学期我们针对软件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这门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现在此做一些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关注,共同交流,进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程安排不合理,前后知识点脱节。
      由于该课程本身较抽象,理论性很强,需先学习诸如数据库、至少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及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软件开发的总体框架上进行把握。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与其先修课程同步开设,导致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非常吃力,很多学生因此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该课程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UML模型,大都应用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无法立即验证所设计的模型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很多同学为此不理解《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的作用,在学习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无法将本课程的知识点和其他课程的联系起来,认为各课程的知识点彼此孤立。这样既不利于该课程的学习,又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
      2.忽略学生主体,理论脱离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思考的重要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理论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讲授式教学方法,仅将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灌输给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忽略了学生主体。加上课时紧凑、课堂内容信息量大,教师缺乏知识的指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空间,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更无法将相关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导致教师理论教学效果差。
      学生只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脱离。在理论课堂上一些学生听不懂干脆放弃听课,寄希望于实践课程;还有些学生甚至主观认为不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上同样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UML建模。学生在实践课程上仅凭个人主观意愿设计和建模,严重缺乏理论基础支持。
      3.教学模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
      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是引入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和建模。由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灵活性,在具体案例的设计时没有统一标准,学生设计的模型无法及时得到验证,导致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是近60人的班级,教师精力有限,无法面面俱到,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同时实验软件为纯英文界面,学生尚未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很多术语都不熟,操作较吃力,影响了建模的效率。学生按照指定的案例进行建模时,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仅是将课本理论内容加以实现,而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
      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1.教学四位一体,夯实课堂演练。
      教师在课程上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多媒体、板书、讲授和讨论四位一体式教学模式[2]。应多引入情景式案例[3],进行重点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尽量选择优秀的项目和合适的案例,难度适中,贴近实际,使学生乐于接受并经过一定努力就能够完成。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既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举一反三、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
      2.开放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给学生指定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然后绘制相应的UML模型。这一教学方式无形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可以在相关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理论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联系实际,大胆创新[4],自己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设计。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用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课程的认同感。
      3.开展小组评比,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置一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或者教师提出要求,小组按要求自行设计任务,并能体现相应的理论知识点。组内各成员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相互间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打分,并做相应点评。课程结束前10分钟,小组间相互观摩,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总结不足。
      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上进心,实现学习和应用双赢。
      4.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相长。
      教材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使得教材或多或少会有些落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最近的成果和前沿性知识传播给学生,以便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及时更新。比如Rose在类图的双向工程这一功能上,不支持C#语言。C#作为使用率上升最快的语言,在当前市场上的使用率是40%,此时可以补充支持C#语言的UML建模工具(例如EnterPrise Architect)。
      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平台。例如各大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专业技术论坛和专业技术群等。众多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都集成了很多一体化的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成功案例,等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主浏览和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等多方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的技术及其应用方向,促进教学相长。
      5.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团队意识。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考虑到《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较强,可采用分组大作业和答辩的考核方式。教师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让学生自主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系统进行完整的设计和分析,形成相应的文档并答辩。这一方式充分贴近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实际系统开发的流程,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结语
      《面向对象设计与UML》课程较抽象,实战性也很强,教师个人只有通过项目实战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也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多参加一些项目实践,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练就与时俱进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摸索和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该课程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熟练掌握面向对象技术和UML建模方法,并将其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妍妍.大学艺术教育之我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03).
      [2]时炳艳.基于任务驱动的“网页设计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10,(S1):113-114.
      [3]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224-226.
      [4]康从英.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50):103.

    推荐访问:面向对象 课程教学 探讨 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