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课堂合作化情境与策略化教学 化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时间:2019-01-12 03:3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魏春燕朱德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策略化教学是指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它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会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条件与路径,让学生“乐学”、“会学”,进而“学会”。
       “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又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成绩斐然。如果在策略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二、合作化情境的教学效用
      
      1.强调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交往是教与学统一的实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情境下,每个学生被安排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体现在学生身上,更多的是由教师来完成。在合作化情境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具体情境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它存在教师的讲授,更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借助对话,通过信息交流达成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师生的互动、互惠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合作情境中的策略化教学顺应现代教学的新理念,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掌握学习策略。
      2.体现了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的转化
      学习策略的掌握需要学生长久的反思,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策略知识的理解,难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反观策略化教学在合作化情境中则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利用合作来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1]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3.展现了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有效整合
      有效的教学策略对达成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策略化教学在我国教学中一直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科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和抽象的学习策略的掌握难以匹配。而课堂合作化情境的创设,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整合:学生之间相互示范、模仿学习策略的运用,比较各自选择的策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策略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讨论、练习策略的使用价值和方法。
      
      三、合作化情境的教学条件
      
      1.科学的组织结构是实施的前提
      首先,要有科学的组织结构,指合作中的人员分组、角色分配和技能训练。其中,分组又是良好组织结构的基础。在分组上,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需坚持。但就分组而言,更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教师对分组要起到主导作用,做出恰当的判断。面对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此时可把分组的权利留给学生。学生之间的了解有时利于分组后教学的展开。同时,在创设合作化情境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的讲授。合作化情境下教学的展开建立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必要了解基础之上。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对要讨论的知识缺乏足够的感知,则很难在合作中谈出自己的见解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和辩论。可见,教师进行系统地教授必不可少。
      2.教师的积极调控是实施的保障
      有关实施的具体程序,可根据所教内容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顺序。我们强调的是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更好的、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化情境中的教学并非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相反,教师的任务更为繁重――发挥以往少有体现的调控作用。在合作中,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中探索适合策略化教学的模式。就学生方面而言,最容易出现个别学生的权威现象。究其原因,源于组内成员责任不明确。小组的成功依靠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会减少个人的学习机会。为了使每一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化的学习中,通常要在分组时就责任到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责任分工有清楚的认识。
      3.全班交流是验收的主要途径
      验收一般采取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形式,通过交流,扩大课堂上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思维,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那些发散性思维较强的、比较有思维价值的知识,更需要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还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确定小组发言人,为了发扬民主,最好由小组成员自己确定,教师不要指定班干部或学习好的同学回答;二是小组发言人的发言最好能概括本组所有成员的意见;三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四要给验收阶段足够的时间保障,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形式来对待。
      
      四、课堂合作化情境与策略化教学
      
      1.在策略化教学过程中创设合作化情境
      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阶段有八阶段、五阶段和四阶段等不同划分。但就其共性必须包括学习策略的讲授和训练。合作并非贯穿于策略教学始终,在讲授阶段,应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集中向学生解释、说明所教策略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使学生对这些学习策略有系统的认识,之后才是学生对策略的针对性练习。练习阶段成为创设合作化情境的最佳时机。
      (1)学生对策略的适用条件产生疑问
      学生对策略适用条件的认识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学生要知道策略适用的范围。每一种策略都有它适用的前提,学生在初次接触策略的运用时,总会对策略的适用条件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策略的适用条件,提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策略知识并真正理解。
      (2)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对不同策略的选择产生疑问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策略知识逐渐增多,且逐步深化。当解决新的问题时,学生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如在语文阅读中找主题句策略,同一篇文章,学生根据所学的几种策略,分别注意开始、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这样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选择直接公布正确答案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选择就会对学习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这样既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策略的深层掌握。
      (3)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反思体验
      对学习策略的反思是为了使学生生成新的策略。经过一定时间的策略训练后,需要总结所学策略,从中体会到灵活使用策略的方法。策略知识较为抽象和深刻,学生个人认识又有局限性,单靠学生个体往往总结得不够全面,这也应该采取合作化的教学形式,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让小组内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策略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策略的选择并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的角度不同,安排合作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表征和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扩展解题思路。
      2.对策略化教学在合作化情境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1)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不在于做出价值判断,而在于改进策略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中掌握策略知识,并具有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相应道德品质的养成。
      (2)评价的主体及内容
      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自己和小组同伴,即师评、自评和组评。合作化情境下,策略化教学的评价集中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和提问是师评的主要评价手段。教师通过观察来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度;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自评主要是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描述和反思来找寻适合于自己掌握学习策略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组评是策略化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很难对所有的学生完成有效评价,而学生自评有时又不全面,鉴于此,小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组评要以该小组集体表现为基础,并结合组员个人的表现。评价的内容包括成员在交流策略使用时的表现与合作技巧的发挥。

    推荐访问:合作化 情境 课堂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