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职数学教学应重视新知识的衔接与导入】职高数学教学视频全套

    时间:2019-01-08 03:26: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文化课基础薄弱,有着许多同龄高中生所不具有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本文作者发现中职学生对新知识不能接受,往往是因为出现了知识链“断链”的现象。只有搞好新旧知识衔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中职学生上数学课进入状态慢,注意力时间短。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狠抓导入,巧妙导入。搞好中职数学教学一定要在知识的衔接与导入这两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新旧知识衔接 新课导入
      
      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有着许多同龄高中生所不具有的特点。中职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不能集中精力,厌学心理比较严重,并且90后的中职生个性非常强,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授。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点,我觉得要搞好中职数学教学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新旧知识衔接
      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维果斯基也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基础上建构。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学生对新知识不能理解与接受,往往并不是因为新知识有多么困难,而是以为他们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知识链的“断链”现象。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我给学生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这样一道例题:解不等式2x-3x+1<0,由于2x-3x+1=(x-1)(2x-1),所以原不等式可变为(x-1)(2x-1)<0,由于两个因式乘积小于零,那么两个式子应该异号,所以原不等式同解于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x-1>02x-1<0或②x-1<02x-1>0,分别解出不等式组①、②再把它们的解集来个并集,即求出了原不等式的解集。结果有好几个同学觉得听不懂,问我2x-3x+1为什么可以这样分解。这时,我终于明白他们初中部分因式分解就没有学好,给新知识的学习造成了障碍。为解决此问题我带着学生复习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提公因式分解法、公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经过一番努力,同学们掌握了因式分解的方法,最终掌握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意识到了新旧知识衔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知识是与本课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哪些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的,把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充分准备,讲课时注意把这些知识点补充到课堂上,渐渐地学生不觉得数学多么困难了,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二、重视导入,巧妙导入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10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10分钟后的10-30分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能更清晰,完整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而中职生注意力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进入学习状态较慢,能够集中精力时间要比同龄高中生短。
      导入是教师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它包括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新课导入得好,才能在课堂中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一定要重视新课伊始的导入,巧妙导入是中职数学课吸引学生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探究出了多种导入方法,本文简要地介绍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1.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实例生动、具体。用生活实例导入,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看得见,摸得着”。我在2010级3班(2010级3班有45名学生,学校为每个学生生成了学籍号)教学引入“一一映射”时是这样做的:咱班学生与咱班的学籍号这样的关系:(1)45名学生,每名学生仅对应一个学籍号;(2)不同的学生对应不同的学籍号;(3)每个学籍号仅对应一名学生。咱班学生与学籍号这样的关系就是“一一映射”。这样同学们对抽象的概念有了个感性的认识,因此顺利地引入了“一一映射”的概念。
      又如在导入二面角的概念时,我这样导入:
      师: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两种,两个平行平面的相对位置是用“距离”来刻画。
      而两个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由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来确定。
      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呈一定角度的两个平面,如:修筑水坝,为了使水坝耐久,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投影片)。
      还有人造卫星的发射,需卫星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因而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进而顺利引入二面角的概念。这样通过生活实例水坝、卫星运行导入到二面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给学生提供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乐园。
      在引入“不等式的加法法则”时,我创设天平问题情境:已知a球的质量大于b球。那么把它们分别放到天平左右两端,天平该向哪边倾斜?学生:应该向左倾斜。我说:很好,应该向着放a小球的那一侧倾斜。然后展示图片1。
      我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天平两侧同时放上质量为c的球,天平该向哪边倾斜呢?并展示图片2。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应该向着左侧倾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应该向着放a球和c球的那个方向倾斜。接着展示图片3。
      师:我们把这个天平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就是不等式加法法则:如果a>b,那么a+c>b+c。这样就顺利地地导入了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3.演绎导入
      演绎导入是从旧知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引出新知识。这种导入常常用于数学公式的推导。
      演绎导入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上位形式的学习,即从特殊情形引出一般规律。
      例如在导入扇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前面学过圆的面积。大家回忆下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回答):S=πR。
      师:圆可以看作是圆心角为360°的扇形,那么圆心角为1°的扇形面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S=。
      师:圆心角为1°的扇形面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S=。
      师:上边的公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扇形面积公式。
      这样导入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特殊规律”发现“一般规律”的数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下位形式的学习,即从原有的知识引出特殊情形。
      如在引入倍角公式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倍角公式,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两角和的公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
      师:我们知道该组公式中的角α、β可以是任意的角,当公式中α、β具有特殊关系β=α时,公式变为什么形式?(学生回答,教师修正并板书)
      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圯sin2α=2sinαcosα
      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圯cos2α=cosα-sinα
      tan(α+α)=?圯tan2α=
      师:观察右边的一组公式,这组公式有一个特点:公式等号左边角为2α,公式右边角均为α,具有二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倍角公式。这样就由两角和的公式顺利导入了二倍角公式。这样导入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方法。
      4.歌曲导入法
      利用青少年学生大都喜欢唱歌的特点,用歌曲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例如,特级教师李迅在讲等差数列时,用电影《红高粱》的中歌词“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得出等差数列的规律,使学生感到数学之妙不可言。
      歌曲导入法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中职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导入方面狠下功夫,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以达到上课伊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抓知识衔接是为了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抓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统筹这两个方面就一定可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事业中有一定的作为,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远明.巧妙导入,事半功倍.科教文汇.
      [2]孙连众.导入技能的类型.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程.
      [3]孟祥礼.中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初探.中小学数学小百科.
      [4]谭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教学设计.
      [5]任志鸿.高中数学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二数学(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衔接 导入 数学教学 新知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