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解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喜爱作文_心理障碍怎么解除

    时间:2019-01-05 03:2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之重要。然而,结合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害怕作文,认为是一种“苦差事”,产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谈“文”色变的心理障碍。
      一、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目标要求过高,使学生失去信心。
      作文的成败受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诸因素制约。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靠几堂作文指导课和几篇习作就立竿见影。一些学生对这个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数回无效,兴趣便逐渐消减。一些教师急功近利,作文指导偏高偏难,要求学生立意要高,结构要巧要美,结果破坏了写作教学的和谐气氛。那些过高过严过细的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冥思苦想,搜索枯肠,无从下笔,倍觉作文“高不可攀”,致使情绪受挫,最终丧失信心。这样,学生岂会不产生心理障碍?
      2.封闭式教学,令作文成为无源之水。
      上面谈到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这三方面,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获得的,它外延至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功课紧、作业多,对社会生活少观察、少实践。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所迫,不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积累,使学生作文成为无源之水。学生头脑空空,言之无物,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岂不产生心理障碍?
      3.命题脱离实际,让学生推动兴趣。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指的是即时、现时、现实生活。很明显,老祖宗都主张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而部分老师却常干这样的蠢事:指导命题出得高、偏、怪,像《可怜天下父母心》等让学生去作文,无疑是拉牛上树。因为题目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超出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使东拼西凑,勉强成篇,也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对作文感到困难,以致完全失去兴趣。“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失去兴趣,自然不乐作文,视如畏途。这样,学生岂会不产生心理障碍?
      4.批改求全责备,叫学生产生自卑。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大小,质量高低,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心理角度来看他们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而教师因为自己的特殊地位:学识水平、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远高于学生,所以总是高高在上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往往片面地认为学生水平差,对学生的作文“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少表扬。老师觉得学生“笨”,学生觉得老师“刁”,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这样,学生岂会不产生心理障碍?
      二、消除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策略
      1.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视作文为苦事,无非是因为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丰富写作素材,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是克服学生作文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
      (1)学会观察,注重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于是,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要求学生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观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找出重点;看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的细节,抓住特点。如我带领学生游�湖,在指导他们观察时,既让他们观察湖的全貌,又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天上的云、湖水动静、湖面上的渔船,水面上飞过的水鸟等。写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学生亲自在校园内,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去细细体会,就会发现校园可写的东西也很多:那窗明几净、温馨现代的教室;那形状各异、独具一格的石雕;那红花绿叶、充满诗情画意的植物园;那绿茵场上追逐撒欢、活泼可爱的同学……处处皆是景,物物可入文。这样,学生积累了观察素材后,写起作文就会言之有物,而且笔下的人、事、物、景才能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根据所要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条理地观察,学生才能看得有序,写得有序。观察时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如观察花木公司,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花木公司的壮美与雄奇,然后按大门→喷水池→假山→人工湖→长廊的顺序逐一观察,再有顺序地写下来,作文效果会更好。
      最后,观察时要多角度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似乎司空见惯,但是转个角度,换个时间去观察,就会发现另一番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例如学生在观察菊花时,有人看到的是它的孤傲,有人驻足的是它叶子的茂密,有人却联系到了栽培它的不易。这样的话,学生就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勇于观他人之未观,善见他人之未见。
      (2)多读精背,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知识单薄,仅靠生活的积累是不行的,还必须广泛地进行阅读。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为此,我为学生精心地挑选了一些适合他们的书,如童话故事、伟人故事、唐诗宋词,有时还根据时令季节进行推荐:冬天,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雪的文章;春天到来时,让他们在阅读的书里找到一些关于春天的内容,希望他们能真正体会和感悟到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有生命的文字,与文字产生亲近感。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位学生配备写作素材本,把好词好句分门别类记下来或剪贴下来,形成知识的贮藏库,并记忆在脑中,到作文的时候,这些好词好句就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令文章更生动、具体。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厌倦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教学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他还引用了许多的至理箴言进一步说明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当人乐意学习时,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对于学习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拥有了它,就能专心致志,乐而忘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习作的厌倦心理。
      (1)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触发文思兴奋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触发文思兴奋点的引子。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自述”时,给学生出的题目是《(嗬,哈,嘿,嗨)我这个人》,让学生从中选出不同的语气词与“我这个人”搭配成题目,写成文章。这种新颖、有趣的题目唤起了学生兴奋、激动、惊诧等情感,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产生了“我要写”的积极愿望,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路。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命题时可以用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命题,比如《我的双休日》、《家中的笑声》、《我的零用钱》、《校园一角》、《考卷发下来了》等,这些题目都是学生熟悉的人、事、景,或者是他们参加过的活动,或者是接触过的人和事,学生写起来也就顺手了;也可以用《夸夸家乡的?摇?摇?摇?摇》、《一堂?摇?摇?摇?摇的课》、《假如我是?摇?摇?摇?摇》半命题的作文题目,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感;更可以自由命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拓主题的能力,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能写好作文的信心。
      (2)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拨动学生的创作心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上音乐、体育、实验课或进行野游等集体活动时,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致,那是因为这些活动适合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学也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第六册中,写“春天的景色”,我先让学生观看录像,边看边想,这段录像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画面上有什么?画面上嫩绿的小草、潺潺的流水、枝头的嫩芽……学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就产生了要把美景描述下来的激情,我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并启发想象,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整个课堂情趣盎然,学生能把春天的美景描述下来,并抒发了热爱春天的感情,书面作文的时候也就得心应手了。又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动物音乐会”习作时,改变原来黑白、平面、静止的效果,设计了多媒体的课件,学生看着精彩的动画情节,听着欢快的音乐,一下子进入了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看,小燕子妹妹在电线上跳舞,远看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在动。”“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孩子,跳起现代‘迪斯科’。”“大象公公用他那长长的鼻子卷着根指挥棒,在指挥男低音‘歌唱家’老虎引吭高歌。”……可以想象,此时肯定有学生心里说:“老师,快给我纸,我觉得肚子里好多的话不写出来会难过的。”
      3.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克服失望心理。
      有失望心理的,主要是习作困难大的学生。这是由于他们对作文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要克服这些学生的失望心理,树立他们的习作信心,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他们,使其从心理上解除习作负担,看到希望的曙光。
      (1)结合实例具体指导。
      学生习作水平有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要有不同的层次,尤其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出点子为他们搭桥铺路,鼓起他们的写作信心。有一次我让学生写记事文章,一位同学写了捉蛐蛐,这件事很有童趣,写好了会很吸引人,但这个同学只写了70多个字,简单无内容:“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哥哥去我家附近的草地里捉蛐蛐,我第一次没捂着,第二次我猛的一捂,捂着了,我高兴极了,回家后,我把它装在瓶子里,我看它很可怜,我就把它放了。”为了指导这个学生,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亲切的交谈:
      师:我看了你写的《捉蛐蛐》,我想,捉蛐蛐一定很有意思,第一次你是怎样捉的?
      生:我看到了蛐蛐,就连忙跑过去用手抓,结果没抓着。
      师:这时你怎样想?
      生:我想,原来蛐蛐也挺机灵,我这次没抓住,可能是我的动作太大,被蛐蛐发现了,我一定要捉一只,观察一下。
      师:第二次你是怎么捉到的?
      生:我先瞅准蛐蛐的洞口,再轻轻走过去,快要走近时,猛地一捂,就捂住了。
      师:真好,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做法的?
      生:是我表哥告诉我的,我捉了一只,表哥一会儿捉了十几只,我表哥家经常捉蛐蛐,可老练了……
      最后我告诉他:“你讲得真生动,你让我懂得了怎样捉蛐蛐,如果你能把今天谈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肯定是一篇好文章。”这次作文,他写得比较成功,把捉蛐蛐这样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描写得绘声绘色。
      我曾用这种方法指导过许多后进生进行作文。每一次,我都像朋友似的和他们交谈,也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每一次,我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眼前的景和人,结果都比较成功。
      (2)品尝写作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我们要充分地发掘、捕捉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诱发心理的兴奋,激起喜悦之情。比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而且能激活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校广播站或一些期刊的小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总之,只要我们在写作实践活动中不断消除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心理障碍,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
      [2]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谈.

    推荐访问:作文 心理障碍 解除 喜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