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刺激学生的“胃口”] 鹿胎膏刺激胃口吗

    时间:2019-01-03 03:38: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是一个艺术家,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刺激学生的“胃口”,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效果。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们往往只是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我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点教学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之前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相仿,教师可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究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海伦・凯勒》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1880年,在美国,小海伦出生了。然而,很不幸的是她在一岁左右,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了。可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一切,而是更加坚定地去生活。同学们想一想,她该怎样做呢?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啊!”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这篇课文,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二、在讲读课文中的方法
      1.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提问:如果他遇到了海盗,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2.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教师故设疑难,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与问题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我提问:“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又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我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设局。接着我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我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兴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方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我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提问:“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巴依不得不认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悬念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了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5.险象环生。可以试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的方法
      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我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发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我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答案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性格,以及希望的不同体现纯洁的童心的。这样既突出了善和恶的爱憎教育,又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教法时,一定要刺激学生的“胃口”,这样的教学方法要多使用,多多益善。

    推荐访问:胃口 语文 刺激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