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分层分组教学在钳工技能训练中的具体实施]

    时间:2019-01-01 03:32: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作者围绕高职学生生源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实训课教学的特点,对实训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阐述了在课堂上如何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分层分组教学钳工技能训练实施
      
      一、实训教学遇到的问题
      
      随着普高、大学的扩招,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大,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问题学生”比例大幅上升,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接受能力的差异明显增大。长期以来,实训课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过程很少顾及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实习时教师基本上是采用同一张图纸、同一个考核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得接受快的学生“吃不饱”,技能难以发展提高;接受慢的学生“受不了”,失去对技能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固定式教学管理为动态式管理,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组教学”,即层次化教学。
      
      二、“分层分组教学”的设想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材施教是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材施教首先要“量材”,量好材,分好类,才可“施教”。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变化,加大改革步伐,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操作技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培养层次和目标,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人人学有兴趣,个个学有提高,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技能,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的“齐步走”平均发展的状况,促进对人才的培养,从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分层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鉴于以上的设想,我们在钳工实习时结合课题,对模具班的学生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抓起,以大面积培养“专长加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让他们个个成才,在技能教学中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经过一轮的实施情况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兴趣爱好、文化成绩等),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制订合理的分层训练目标。
      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很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必须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先对模具班学生的入学情况作了了解,发现他们进校时成绩并不是十分理想。当然仅从进校成绩好与差的角度看,是看不出谁在今后技能接受能力方面的好与坏。通过第一轮两周时间的钳工实习,我们结合在平时的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比较吃力。
      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论证,依据同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制订了合理的训练目标。我们根据每个人技能掌握情况及其它各方面因素,把他们分为A、B、C三个小组,A组学生各方面与其它两组相比较是最好的一组,在每训练一个课题时对每组的学生制订的达成目标各不一样。如:B组学生不折不扣按图纸上的要求加工;C组学生比B组学生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上要求降一级,时间不作严格要求;A组学生比B组学生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上要求再高一级,要求他们在加工工艺的编制上要有所创新,使他们认识到这样的提高要考虑到对刀具的要求、测量过程中是否考虑如工件的热胀冷缩、刀具的磨损、热变形等其它因素。为了保证工件的精度,他们还必须自己设计相关的工装,这样就将课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期他们能活学活用。另外,我们还要求A组学生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加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得到了锻练,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今后接受新知识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次,我们与有关企业联系,进行了“产教结合”的训练模式(生产、教学相结合),把“分层分组教学”真正地落实到了每个学生身上,使他们共同进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奉送真理”,还要给学生一把钥匙,使其不断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模具班为例,在他们实习期间我们采用了生产型实习模式,与南通某厂进行了联系,结合他们厂的产品进行流水线生产实习,这与传统实训模式完全不同。在实际生产中,产品不可能在某一台机床上全部完成,而是分若干道工序进行,这样每一道加工工艺、精度要求就不一样,在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合理地安排他们完成相应的工序。如在加工该厂的一批镶块零件,B、C组层次的学生可以先做一些粗加工及尺寸精度要求低的工序(如放在第一道工序粗锉毛坯);操作技能相对较好的A组学生完成精加工及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序(如最后一道工序精加工)。为了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每道工序的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给低层次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无形中自我添加压力,通过实验发现这对他们技能提高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样便于调动每组学生的积极性,指导教师根据每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分组,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由于分组将随时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而改变,在生产过程中A组的学生不愿降到B、C组去,同时B、C组的学生又希望能升到A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训练之中,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从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得也较快,达到了预期的分层目标。通过多轮训练下来,C组有多名学生基本上接近了A组的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再通过考试提升到A组。我们通过在技能训练中采用了分组教学、分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学会,而好的学生要能逐步达到会学。
      最后,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时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下,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南宋陆象山曾说:“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这句话说明了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指导,注重学生的特长、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培养与调整,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模具班有这样两位学生:一位是陈小涛同学,他性格内向,做事谨慎,操作速度特慢,无论用时间限制,还是教师监督,其加工速度都快不起来。他是擅长于精加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生产型实习过程中,我们有意安排他粗加工,而粗加工的特点就是要速度快,通过两周实习下来,他的加工速度比原先有了较大的提高。另一位是尤将同学,其特点是操作技能一般,学习信心不高,但他动作迅速,精度十分低,在生产型实习过程中,我们安排他锉较厚的材料,通过一轮实习下来,他的锉削速度提高较快而且质量较高,并且开始有耐心修精度了。通过实习,他们的学习信心大增,钳工综合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在实习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尽量发展,不要埋没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语)。
      
      四、收获与体会
      
      在钳工实训课上,我们首次尝试用“分层分组”教学,效果的确较传统教学模式好。这样做“差生”没有自卑感,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确实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而教师的教学也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更可创造一种和谐、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
      当然,万物皆应一分为二,“分层分组教学”并非十全十美,并非教学上的“神”法。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我们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问题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得认真、学有所成,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要永远努力奋斗的目标。

    推荐访问:钳工 分层 分组 具体实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