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战后经济奇迹_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

    时间:2019-01-01 03:28: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战后日本经济崩溃,百业萧条。在美国的援助和扶持下,日本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积极学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5年恢复到二战前水平。至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二。这主要是归功于其优越的经济政策。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针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几点原因进行论证与研究。
      关键词: 日本经济财政发展政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行业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总之,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对西方世界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一直在思索日本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
      今天,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战后日本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诚然,日本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其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爆发也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二、冷战时期美国的扶持政策
      
      二战结束后,依照有关条约,美国军队进驻日本,在日本政府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经济民主化的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与此同时,为了尽快使日本自立,达到在经济上“利用日本”,在军事上“使日本在今后对付可能在远东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方面,充分起到强有力的、稳定的防波堤作用”(美国前陆军部长罗耶尔语)的目的,美国还对日本实行了扶持政策。主要表现是:
      
      (一)经济援助。
      1945年9月至1951年间,美国的援助总额共达21.28亿美元,占同一时期日本进口总额的38%。1952年6月,美国取消了对日援助,但这时影响已经不大,因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上了自主自立的道路。
      
      (二)经济贷款。
      据统计,至六十年代末,日本共借入外国贷款56.8亿美元,到七十年代末增加到212.9亿美元,其中美国的贷款最多,约占70%。这些贷款起初只用于电力、钢铁、运输、石油等部门,后来则扩大到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对日本经济的全面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三)直接投资。
      到1978年,美国累计向日本直接投资达49.6亿美元。
      
      (四)技术输入。
      在日本引进的外国技术当中,美国方面占了60%以上。美国资本和技术大量地进入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自身资金和技术相对不足的缺陷,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
      
      除了直接扶持以外,由美国先后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诸多产品和劳务的“特需”订货急剧增长。1950年,日本接受美国侵略战争的“特需”订货为1.49亿美元,1953年增加到8.09亿美元,4年内共达23.9亿美元。“特需”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50年的18.2%上升到1953的62.7%,4年内平均占50.7%,这对当时的日本对外贸易和外汇收入极富重要意义。在1951―1954年期间,日本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逆差,累计共达19.1亿美元,全靠同期的“特需”收入来加以弥补,两相抵消后,外汇收支表上甚至还出现了黑字。此外,“特需”的介入还极大地增加了就业,由此直接或间接雇用的工人人数共达数十万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为时三年的“战争景气”。
      在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期间,日本也从美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特需”订货,从1965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68年的5.86亿美元,4年内共达18.8亿美元。这种“特需”在日本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965年为3.8%,1968年增加到4.5%,4年内平均占4.5%,日本因此从1965年的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走上了战后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涨阶段。
      可见,二战之后两次战争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亟待扩大商品市场、增加生产能力、走上高速增长之路的日本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此,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不否认。日本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如果五十年代初不发生那场朝鲜战争,日本就绝不可能在六十年代末成为“经济大国”,战争至少使日本赢得了10年的时间。经济企划厅在总结这段历史时也中肯地指出:“由于朝鲜战争,日本才找到了活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战争是日本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而日本经营者联合会名誉会长樱田武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得更为坦率:“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成功,我看首先应归功于‘特需景气’的滋润……‘特需’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许多人也因此有了职业……我从事纺织业已有26年历史,但从来没有碰到过那么容易赚钱的机会,就连我自己也感到大吃一惊。总之,日本是靠别人打仗,自己从中渔利,才壮大起来的。”据此,这位享有盛名的财界巨头提出了自己关于日本高速发展的看法:日本的成功只能说是一种侥幸,不值得人们去津津乐道。
      
      四、日本政府的领导
      
      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领导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是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积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的政策,迅速扩大投资规模。
      1955―1960年,美国投资增长指数为100,日本则为360,投资规模的扩大主要来源于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资产增加了115倍以上。固定资本投资的重点是对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和电子、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以设备投资为主的投资结构,使日本不仅迅速建立起了以钢铁机械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门固定资本更新,提高了企业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水准。
      
      (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本政府加强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运用拨款、补贴、减免税收、政府订货等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扶持私人经济发展。1957―1970年,仅日本官方金融机构就为私营企业提供了69144亿日元的资金。同时日本政府还重视发展国有企业,到1965年,国营企业占全国固定资产总额的1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弥补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
      
      (三)实行贸易立国的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给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这些利润一部分被投资到生产领域,继续促进日本经济的增长,另一部分则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
      
      (四)自民党长期执政,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繁荣。
      1955年,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党正式合并,组成自民党,从此,日本进入自民党长期执政的时期。虽然自民党内部派别林立,但从五六十年代的执政实践看,历届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各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施政重心,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治、社会方面,政府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以实现社会稳定为目标的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方面,各届政府都竭力追随美国。
      
      (五)组建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体、金融为中介、产业为依托的跨国公司组织形式,是融国际化、多元化、实业化于一身的贸易产业集团,是集贸易、金融、实业、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综合商社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综合经济实体,其经济本质和市场定位是贸易中介服务。这种贸易中介服务在以“贸易立国”的日本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促进了日本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综合商社,就没有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
      
      (六)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调控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市场秩序。
      日本是一个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不少法律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统计,1979年日本全部法律共1500余项,其中179项法律是关于政府产业政策的。1975年政府直接通过法律所干预的企业,其产值占全部企业产值的20%左右。一系列具有防护或促进功能的经济法规,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法律保障。
      
      五、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岛国,属于单一的民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民族内部成员在各方面差异性较小的特点,从而使日本民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传统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并存性,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复和体。
      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文化,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几个宗教,由于这种信仰的自由,他们可以完全吸收各种宗教中有用的东西。有人曾打比方,日本人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就像我们买商品,觉得好就拿来用,感觉不好再换一种。因为日本的文化传统在于它基本没有传统,在这种模式下,日本人形成了特殊的世界观。日本人善于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然后将其融于一体,形成了既有原则又有信条的日本特有的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等的总和。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用心去体会。
      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民族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深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文化中。正是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即集团归属原则和重视群体内部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当今日本企业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从中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日本企业员工形成了效忠的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两种观念在日本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两种观念的存在,在日本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把自己首先看做集体一员而存在,同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集体观念也很强。集体观念和效忠观念有利于员工在企业中形成合作精神,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能使集体制度发挥有效作用,这对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
      
      六、日本的教育发展与经济腾飞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一次全面教育改革。由于教育的迅速普及与发展,日本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粒子,是经济活动最深层、最直接的动力源泉。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提高人的质量工程――教育的成功。
      二战后,日本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出巨款发展教育,通过立法等多种渠道参与教育、保持教育、激励教育的发展,体现了日本政府在投资上优先保证教育发展,在时间上先于经济的发展,以教育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先行政策”。日本在战后20多年里,不仅普及了义务教育,而且普及了高等教育。日本政府把对教育的投资放在首位,为战后提供了大批合格的、经济战线急需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
      
      (一)教育为日本提供了出色的管理人才。
      教育为日本提供了一批具有经营头脑和管理才能的企业家。战后,随着经济民主化改革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化,产生了一个同所有权无关、受聘于公司的庞大的新型经营管理集团。日本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在企业社会再教育中脱颖而出的掌握全面企业经营的有知识、有能力的专家,他们来自在职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学、研究生院所培养出来的经营人才,从政府官厅辞职后的高级经济管理行家,其中东京大学毕业生占48%,其他多为京都大学、一桥大学毕业生。
      
      (二)教育为日本提供了优秀的科技人才。
      1955年以后为了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日本对科技人才需要更加迫切,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短期大学和大学理工科学生人数,高等专科学校在六十年代问世,高专为日本培养了一大批中等技术人员,从学科来看,机械工学科、电器工学科、土木学科和工业化工科的学生居多,占总数近80%。进入六十年代,培养高级科技人员的任务摆在日本决策集团面前。1960年,日本经济审议会发表《日本经济的长期展望》,第一次以具体的形式提出“人才开发论”,政府开始在日本实行一系列措施:“开发英才与扩充育英制度”。目前日本的英才教育的重要措施就是大力扩充研究生院的招生人数。教育还为日本提供了高质量的劳动力,使他们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应付自如。
      
      七、日本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通过民主改革和一系列劳动立法的制定使日本企业组织机制进一步完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一)企业对职工实行终身雇佣制。
      日本企业在这种制度作用下可以使职工对企业抱有强烈的依附感,也就有利于日本企业缓慢提高员工工资,保证了廉价劳动力的供应;有利于留住人才,稳定雇佣关系,企业可以进行大量投资,引进新技术,培训各级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日本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注重企业内部的“平等化”。
      日本企业内部的“平等化”主要指缩小原来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不平等和等级差别。战后日本企业内部的“平等化”,首先表现为企业内部工资差别的缩小。
      
      (三)重视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心。
      在日本企业里,每个职工都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归属,牢记企业的“社训”成为忠于企业的表现之一。对于一个“修行到家”的“企业人”来说,企业成了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场所,为了企业他可以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让家庭为此作出牺牲。在企业中能够被提拔为经营者的职员,几乎必然是“修行”企业教义的佼佼者,在对企业忠诚这一点上经过长期的考验,因而能够将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企业对职工凝聚力的增强,成为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的精神动力,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提供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八、总结
      
      综上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迅速腾飞,并不只是靠美国的扶持等其他外界因素,而是日本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政府作出明智的选择,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企业的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对我国的发展是个很好的借鉴。本文勾勒出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线条与轮廓,使大家清晰、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和日本经济。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河音琢郎著.アメリカの�政再建と予算�程.日本����社,2006.
      [2]松木�一郎著.中小企�のための事�承�の�め方.日本��新�出版社,2007.
      [3]�原清�著.��学入�.日本��新�社,2002.
      [4]山根�、山田英夫著.日�で学ぶ���略の考え方.日本��新�社,2004.
      [5]金明善.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6]龟井正夫.日本经济腾飞之路.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3.
      [7]夏鹏翔.日本战后社会教育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桥本寿朗.现代日本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冯玮.日本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胡以南.日本经济.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11]张秀风.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战后 高速发展 日本经济 剖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