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娇花的自我修养书包网 [从人性修养的角度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8-12-27 03:22: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如何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从人性修养的角度探讨竞争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论问题,即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大学生必须遵循良性竞争原则,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 良性竞争原则 心理倾向 人格魅力 人际交往
      
      竞争,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从远古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今日的“优胜劣汰”,竞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为了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竞争规律的要求,因此,市场经济又被称为“竞争经济”。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显现,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竞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非常必要。培养竞争意识,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最根本的是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出发,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人力资源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小,而人们之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所以在竞争中,人格魅力占有极大的比重。一个拥有竞争优势的人,必然具备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那么,竞争意识的培养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如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呢?
      
      一、良性竞争遵循原则
      
      经调查,当代大学生容易陷入竞争意识的误区。一部分人有愤世嫉俗的心理,他们拒绝接触大学校园内任何有关竞争的话题,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稍微遭到一点挫折便萎靡不振,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一部分人扭曲了竞争的实质,形成一种恶性竞争,他们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无视大学生诚信问题,忽视个人素质的提高,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功利性色彩的氛围中,不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这种恶性竞争主要反应在人际问题上,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得遵循良性竞争的原则。
      (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
      《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提倡彼此平等、友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人与人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竞争的氛围中,应尊重对手、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靠的是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
      (二)真诚协助合作,友好竞争原则。
      与他人相处,我们要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人所能,勿轻訾”,“人有短,切莫揭”,不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即使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也应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己立立人,行为文明的原则。
      有的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中国古典哲学告诫我们,良好人际关系的维系要靠我们文明的行为和己立立人的处事精神。“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和他人相处不要贪图便宜,要见利思义,不该拿的则不要拿;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择友而交,增仁益智的原则。
      在竞争过程中将对手看成自己的战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它告诉我们应亲近仁者。仁者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格,还可以使我们的事业增进发展,而小人则可能带来很多坏处。与一个贤能的对手成为战友,在真挚的友谊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会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发展。
      (五)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原则。
      改革事业需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思想敏捷、视野开阔、勇于求新、敢于开拓,同时又科学冷静才是富有时代性的人格美。没有求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开拓就没有创造。一个人因循守旧,没有创造性思维,在与别人竞争中,必然遭到淘汰,而长于在互助中竞争,敢于在风险中创造,具有挑战头脑,勇于坚持,这种时代先驱者的人格美,才是最令人钦佩的。
      因此,倡导具备良性竞争意识,必须遵循以上的原则,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谨言诚信,改过迁善,从而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充满自信、适度克制,同时不断开拓思维、敢为人先、发展创新。
      
      二、如何培养竞争意识
      
      (一)心理倾向的养成。
      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一般来讲,具有外向的心理倾向的人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波动变化较大的问题。他们属于社会的活跃分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具有内向的心理倾向的人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首先,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气质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气质能力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其次,在现代社会生活普遍庸俗的情况下,要牢记“生于忧患”的教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最后,大学生要养成积极面对现实的心态。大学生要学会对必然事物坦然接受,正如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给的忠告:“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如此,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具备了这种阳光心态的人,才能绽放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人格魅力的培养。
      在社会竞争中,只有培养良好的人格形象,才会具备人格魅力。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学生会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正确看待自己的对手;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学生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往往是在群体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或可称为“人缘型”的人格美的人。而表现有时代特征、具有这些人格特点的人,往往都属于具备人格魅力和竞争优势的人才。
      只有最真实的人格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旁人时刻都在用心衡量着你,你心中有了阳光,别人自然会沐浴你的光芒。世间凡是智者贤人,常把人格的特征极力地表现出来。正如贺华勃说:“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他给予我们的,犹如芳香给予花儿一样。”这种人格,或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目光,或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微笑,或许是我们看见和听到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如果把这些“人格”凑合在一起,我们便得到一个结论:他们很讨别人的喜欢,使别人对他们产生兴趣。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和他们接近,成为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格也得到了发展。因此,这些令我们喜爱的他人身上的“人格”特征,是他人身上放射的一种魅力。我们应该向这些绽放人格魅力的人才看齐,诚如《论语》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际习惯的养成。
      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也就是不加人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种内在人际自然力。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却有着极强的个性,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80后”的独生子女更习惯了寂寞孤独的生活,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张扬个性,缺少容忍、谦让与合作的品质。他们心理冲动,自制力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发生争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谁也不愿意让步,层层升级,最后可能造成大的冲突和悲剧。而在人际交往上,他们或过度地心理提防而不愿与人交往,或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而不愿与人交往,或过于自负而不愿意与人合作,一意孤行,最终阻碍了思维的开拓,降低了办事的效率。应当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也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要养成良好的人际习惯,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具备竞争意识是当代教育所重视的问题。一个浓厚良性竞争的氛围,应该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一种中和平衡的状态。诚如孟母对一代亚圣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个贤能的人,必须以心治人。一个人格完美的人,更应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用心生活,正确对待竞争,迎接挑战,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清]李毓秀.弟子规.华艺出版社,2007.9.
      [2]徐之梦,秦逸,吴仁援著.美与审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3][美]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著.陈涓海编译.人性的优点.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修养 竞争意识 人性 角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