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礼仪教育

    时间:2021-07-13 16:14: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有其极端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面对思维活跃开放的年青一代学子,怎样将德育工作做出新意、收到成效,本文从礼仪教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礼仪;大学生;德育
      礼仪教育是美的教育,更是美德教育,既讲究对外在美的雕琢,更看重对内在美的锤炼。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品德养成、成人成才乃至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德育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礼仪教育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誉。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仪文化,孕育了许多美好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它的约定俗成性使其以某种精神的约规力量规范着每一个人:一个人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谦恭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来源于此;一个集体的公众形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于此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致构建和谐国家和谐社会,礼仪是必不或缺的重要途径。
      然而反观现实,我们却悲哀地看到国民礼仪素养乏善可陈,传统礼仪文明在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进程中似乎已被边缘化。即使是大学生、这一本应代表着高素质的群体,也普遍存在着文明礼仪意识淡薄的问题,普遍存在着基本礼仪素养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着言语行为与礼仪规范相悖的问题,甚至存在着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比如在校园中,常见衣着短露透,背心拖鞋进课堂;脏字骂言不避讳,谈吐交流失文明;男女同学过亲密,异性交往失检点;遇到老师不打招呼阔步而过,课堂发短信打手机心安理得,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浑然不觉,待人接物拘束失雅,礼宾次序不知先后,等等。不懂礼貌,不懂尊重,盲目时尚,夸张个性,种种与所受教育不符的粗俗与失养表现,不仅会对在校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更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将来难以顺利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使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我们在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方面,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礼仪教育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统一性
      从课程本身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如果说,其他的课程大多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德育点”进行教书育人,那么礼仪课程相当于是为了“育人”的直接目的而设立的课程。礼仪教育入门的第一课就是道德教育、心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牢牢记住,单单讲究外在形象的规范只是“仪”,而礼仪教育的生命在于“礼”的传承与教化,“德”是礼仪的灵魂、“敬”是礼仪的核心,“德辉动于内”而“礼发诸外”是礼仪的最高境界。在课程讲授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仪表体态的规范训练还是待人接物的情景操作等等内容,应始终贯穿这一点,强调我们的所有行为都离不开表达出对“秩序”、“规范”的尊重和对交往对象的敬意。比如“体态礼仪”,这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一个章节,但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教给学生们如何行走坐卧,也最容易流于肤浅。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除了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体态标准、满足学生的模仿需求之外,课程的重点应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在标准的体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礼记》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这段话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身体语言,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定下了谦谦君子应严守的行为标准。这种行为标准表面来看似乎操作性不强,例如它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不规定到底你迈多大的步子、落地脚位如何才叫“足容重”;但它告诉了我们在行进中的步伐应该是庄重斯文的。这就说明我们传统以来所讲究的礼仪的核心不在于外表的好看,而是为了突出“庄重、恭敬、德行”的内在世界,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便不会再把礼仪简单地理解为“表面现象”,而是逐步领悟到它的精神气质。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最终学生就会明白,只有灌注了“礼”的“仪”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是真正的风度翩翩文质彬彬,这实际上是一个提高认识、端正心态的过程,是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礼仪教育不是浮在表面的浅显的行为规范,“礼仪”的核心精神就在于“敬人和自重”的融合,这一点与德育的追求是统一的。可以说,礼仪是道德的外显形式,礼仪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人际关系、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于将来学生顺利融入社会也会起到巨大的影响。
      二、礼仪教育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生修养目标的指向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顾名思义,礼仪教育就是围绕礼仪文化知识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具有悠久的礼仪文化传统。然而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在充斥着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之下,礼仪文化的传承出现了触目惊心的“断层”,这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未免背道而驰。而借助礼仪教育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个阵地,向学生大量介绍我国历史上优秀的礼仪文化精粹《,三礼》的圭臬、诸子百家的经纶、学者闻人的高论等等尽可以信手拈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尽享漫步史林、巡礼典籍之乐,启发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薪火传承的使命感,这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国情感的激发,也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例如讲到服饰礼仪的时候,我们不但要讲明白现代社会通行的“TPO原则”、“三色原则”等实用性知识,还应展开来讲一讲我国灿烂悠久的服饰文化。如《左传》中就提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而朱熹的《童蒙须知》作为一部有关儿童行为规范的教材,把服饰放在第一章,在《衣服冠履第一》中写道“: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还说“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以避免给人造成“放肆不端严”的印象。我们看到,以朱熹这样的巨子鸿儒,对子弟的教导中把服饰整洁放在了“为人之先”的位置,念兹在兹,正符合《礼记》所说的“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之意。再联系一下历史上我国的服饰文化对大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如日本、韩国的传统服装直接保留了我国唐代服装的韵致),无疑会让我们的学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懂得了服饰作为思想内涵的象征,不会再盲目耍酷、盲目跟风而出现不雅的穿着。如此一来,我们的礼仪教育教学内容实际指向了更宏大的目标,,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人生修养的视野。

    推荐访问:德育工作 新途径 礼仪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