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时间:2021-07-10 12:0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可以概括为三步:第一步,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乃是共产党赖以实现革命转变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第二步,制定并实践“一化三改”总路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新鲜经验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构想。
      关键词:毛泽东; 中国社会发展; 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 D61;K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1-0027-03
      
      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目标就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精心描画、构思和实践。
      
      一、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革命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他严谨的理论逻辑和精当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是使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根源。由此,得出明确的结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确定了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这一中国革命发展战略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1]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既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区别于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后者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走向社会主义为目的。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两者根本区别的决定性因素则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革命对象和任务不同,因而对待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也不同。共同点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实现的,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乃是共产党赖以实现革命转变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二、制定并实践“一化三改”总路线
      
      “一化三改”总路线的形成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构想的第二步。
      从1952年,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其间经过近一年的讨论酝酿,到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想。以后经过中央多次开会讨论,以及对有关文件进行修改并补充,到12月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述:“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规定,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改造非社会主义工业,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使我国的工业不但能够制造人民必需的工业品,而且能够制造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同时为农业的机械化创造条件。这样,就使社会主义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据绝对优势,从而使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逐步地改变生产关系,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以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根本目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表明毛泽东形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造可以同步进行的新思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社会构想,显然不同于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乃是一个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由将来生产力发展了以后的“突然转变论”变成了现今的“逐步过渡论”,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这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其显著的特点:第一,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是同时并举。第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其特点表现在:一是用赎买政策,通过和平改造的方法变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就提出但未能实现的设想;二是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过渡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三是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第三,在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使农业合作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相适应;二是创造了逐步过渡的形式;三是在合作化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依靠多数的问题。
      当然,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也有局限性,这不仅在于在改造的时间上由原来设想的15年缩短到了3年;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并没有像预先设想的那样同步进行。
      
      三、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
      新中国的建立,获得了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得以展开的必不可少的政治前提,开辟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从此,近代百余年来中国先进分子为之奋斗却一再碰壁的现代化主题,第一次作为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目标被提了出来,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实现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1954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时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

    推荐访问:构想 中国 社会发展 战略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