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当代社会的变迁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缘起和理论内涵

    时间:2021-07-05 12:04: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政治学的角度,考察了当代社会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的起源和理论的关系脉络,并从历史的维度和现代化的路径剖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当代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过程是造成中国政党由竞争性的体系转变为合作与协商的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的视角说明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理论渊源。
      [关键词]社会;变迁;政党;理论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5-0133-06
      曾庆军(1970—),男,江西九江人,复旦大学社科部03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冯霞(1972—),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46)
      
      中国的发展正在融入世界,中国的政治发展也以自身发展的逻辑迎接世界的潮流,吸收世界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共性,彰显自身特有政治形态的个性,实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互动,中国的政治制度,当然也包括中国的政党制度开辟了自身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身就是对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制度创新,它以合作和协商为基点而不是以竞争为基点的政党政治,它由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形态创造而不是由制度创造的。这一制度一产生,就出现了巨大的制度张力,把中国式的民主按自身逻辑运转起来。中国政党形态在当代形成的这种以共产党领导,同各民主党派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合作性关系的多党合作制度,一方面是共产党宗旨、性质和联合民主党派共同斗争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发展取向有直接关系的,并有其深厚的理论内涵。
      
      一、现代化发展与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
      
      中国政党制度的生成和发展脉络与趋势,是政党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演进和发展的,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就像西方学者预言的政党制度的必然归结为对抗型的政党竞争有一个在西方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前提,那就是民族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完整,但这个天经地义的条件在中国却是政党为之奋斗的目标。自1840年起,中国在外来危机压力下被迫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我们开始了面临主权、政权的危机和“历史的三峡”中的惊涛骇浪,为了中国现代化,为了冲过中国近代转型中的“历史的三峡”。中国的政党用合作和协商政治代替了对抗和竞争型的政党政治,实现了多党合作,完成了中国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随着这一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选择,合作和协商的民主政治贯穿中国当代政党政治的一条主线,造就了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缘起和理论的内涵。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主轴和主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就蕴藏着中国政党发展的底蕴。“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进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赶超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从1840年被迫启动现代化到1949年完成现代化主权独立的国家建立,现代化发展与挫折交替出现,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场景,从而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党交替变换场景的原始推动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西方不同,它面临着三大危机:一是主权危机;二是政权危机;三是由主权和政权危机造成的民族危机。主权危机因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严重侵犯而起,政权危机因封建政权腐败和外敌压力下分崩离析而起。传统的帝制已经无法应付危机和挑战,因为中国传统政治已走到穷途末路,只能向外寻求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寻求现代化新的推力,这就是政党的力量。中国的政党发展正是在这种先天不良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而中国的政党是一个次生型的政党,它不同于西欧北美那些原生型政党是在体制内生长出来的(原生型政党是本国内部条件造成的结果,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上的要求应时而生,是先有国家和议会后有政党;次生型政党在体制外产生的,它是一种引进的,受外来政治因素和外来列强的侵略下为了建立主权民族国家而产生的)作为一个从体制外引进的政党形态,它这个政党制度一同中国的国情相接,就存在后天不调的不适应症,而近代中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中国的政党一开始就承擔着两项任务:一是为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得主权而进行的民族革命;二是为推翻封建势力的压迫,争取政权而进行的民主革命。在这两个任务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尽管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可当时革命的第一要务还是先要建立革命的政权。只有先有政权,才能用政权争取主权。同西方社会先有资产阶级革命,再有议会,再在议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政党的逻辑不同。中国近现代化的革命逻辑却是先有政党,政党推动革命,革命又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将使社会发生急剧的变比和跨跃式发展,因为它宣告了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中的质变。或者说,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亨廷顿说:“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包括摧毁旧的政治制度和合法性模式,动员新社会集团参与政治,重新界定政治共同体,接近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与合法性的新概念,由新的、更有活力的政治精英掌握政权,以及建立新的、更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就政治参与的扩张而言,一切革命都包含着现代化;就新的政治秩序模式的建立而言,某些革命还包含着政治发展”。这不仅是对某些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总结,更是对社会主义革命作用的评价。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大多是在经济文化落后、政治制度相对滞后的国家里发生的。革命不仅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也建立起了更先进的政治制度。革命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用革命带动现代化的发展,再带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党领导革命,革命通过政党推动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的灵魂。这也正如托克维尔所说:“革命的目的不仅是要变革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社会结构,因此,它必须同时攻击一切现存权力,摧毁一切公认的势力,除去各种传统,更新风俗习惯”。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政党推动革命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主导了中国政党形态的缘起,中国现代化的特殊要求和道路决定了近代中国政党的发端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和取向,社会主义的政治结构要求和中国大历史的政治文化因素及国际环境的大背景共同决定和左右了当代中国政党的走向,很多专家学者说今天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这个说法没错,但从学术的角度和细化来说,更准确的应该说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合力”的结果,这个合力总的说来其主要因素如同上面所说,即中国现代化特殊要求、社会主义政治结构的要求、中国大历史的文化政治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大背景共同撮合而成,如果简单地说那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的大背景要求中国政党为了争取中国的主权和政权,必须选择合作和协商而不是竞争和对抗;其次是中国大历史中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因素影响,这种影响到了政党层面就是让中国政党制度要有一个核心,在合作和协商中实行集中的有效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结构决定了中国政党制度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由共产党来领导的政党形态。从多党制的试验到一党独裁下的多党抗争再到今天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个历史路径也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国政党结构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即中国现代化要求中国政党制度既有结构的多元性和又有核心的一元性,具有一党制与多党制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完全摆脱了传统政治文明对政党的桎梏,同时体现了中国的大一统的色彩,满足超大社会对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的需求,又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扩大参政议政的范围,促进政治民主化,是一个创造性的突破”。从而在合作与协商的政党民主政治中进一步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

    推荐访问:多党合作 缘起 变迁 内涵 当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