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构建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思考

    时间:2021-07-01 20:03: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武术翻译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还是一门学问。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建构的武术翻译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对象作为建构的武术翻译学独立的知识体系。武术翻译是在武术学与翻译学之间独辟蹊径、自成体系,有自己独特的对象、范畴、理论和方法论系统的新专业领域。
      关键词:武术英语 翻译学 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16-04
      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有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背景,其中倾注了中国人浑厚深远的才智与传统哲学理念。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中国古典哲学的博大精深与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涉及先秦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宗教、医家等流派的哲学思想,并各家之所长,汇多彩之风格的同时,武术文化涌现出大量的哲学用语和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信念和行为。武术所具有的特征和优势,如何在继承、挖掘的同时更优化、更准确地与外文化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发扬,为武术实现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结合提供有效的语言途径和经验,就需要提出构建传统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优化思考。武术英语翻译是新兴的研究领域,涉及面甚广,如果对其相关学科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那么武术英语翻译则难有所作为,武术亦难以持续发展。
      1 传统武术英语翻译基础研究的背景
      1.1 历史传播背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中华文化对外交融之时,代表文化尊严的武术便参与其中。武术国际传播具有历史性,在公元前3世纪的周、秦时代与古代武术技术直接相关的青铜器就已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可推测,中国古代武术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向日本传播,从魏晋以来,航海事业日趋发展,自唐末至明朝达到高峰,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扩大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使中国东南沿海华人向海外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武术国际传播贡献最大的是1910年创建的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特别注重海外的技术传播,注意培训各分会教员,加强了各国各分会的交流,并将秘密公开传授,将武术包含的主要内容展现在海外,据文献记载,其技击术就有黄河流域拳术66套,兵械89套,空手入白刃6套,传播的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传播对象,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也开创了武术国际传播的新纪元。
      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又以官方组织在国际武术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德国柏林第1l届奥运会出神人化的武术表演,《德意志报》《汉堡报》都发表了评论,盛赞中国武术功夫精湛卓绝,富有艺术性、高超精妙。武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军事性、自卫性、体育性、攻防格斗、健身强体、演练观赏的功能或是说某种艺术功能、修身养性等功能不同于西方的运动技术。
      1.2 现代武术传播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传播武术的有效手段有出国表演、推广竞技武术、举办国际培训班、派出教练员、成立国际和洲际武术组织、举办武术国际比赛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武术更进一步推向了世界各地。1952年,国家体委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依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进行武术整理、继承和推广。1982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自1982年起,中国武术协会先后派出一批优秀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赴国外多个国家援外教学,在国外培养了一大批武术骨干力量。同时,中国武术协会和武术研究院先后在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北京等以及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训练班,在武术向世界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年欧洲武术联合会在意大利波伦亚市成立,次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成立,1989年扎伊尔牵头成立非洲功夫联合会,1998年大洋洲武术联合会在新西兰成立。至此,国际武联拥有5个洲际委员,这些国际洲际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开始走向联合统一的道路,国际武术事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武术的国际传播出现了新局面。但是,中华武术国际交流最大的障碍依然是语言问题。中华武术处处显示人生哲理,具有高雅深刻的内涵,准确地将武术理论、技击、养生与科研成果介绍到国外使国外学者正确理解掌握,促进武术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武术翻译很自然地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课题。
      2 武术翻译的现状
      2.1 译文混乱
      在现行的武术翻译活动中,许多译者往往借助汉英武术词汇、词典等工具,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释疑和翻译,而不是按照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要求来再现原文信息。大部分译者要么是不懂专业的翻译者要么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武术工作者。这样的翻译往往忽视译文是否符合武术文化、哲学思想的实际,是否符合翻译理论。结果造成武术翻译存在的种种混乱现象。例如:功法修炼关于“气”的专业词语有真气、元气、卫气、采气等。现行的词典有译成energy有译成Vitalenergy有译成qi或chi等。又如“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又如形意拳中基本拳路“行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用五行生克的哲理解释:劈拳似斧属金,崩拳似箭属木,钻拳似闪属水,炮拳似炮属火,横拳似弹属土,以示相生相克等这些对原语读者看似简单、一目了然的表达翻译起来却不简单,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息息相关,没有深入的了解是很难对这些武术哲学词汇进行语言转换的。
      2.2 译文单一
      武术之所以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是源于它的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因素。不同的文体文本,因其语言形式、语言风格、交际功能以及目的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应采取相应不同的翻译策略。就武术翻译而言,它既属于以介绍原语文化为目的的表达型文本,又属于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文本。目前,武术翻译主要趋向于竞技武术部分及简单术语名词的翻译,对传统武术内容,尤其传统教法、练法、功法、拳谱诀、谚的翻译涉猎较少,即使翻译出译文也不能让国外读者完全理解其深层原意。这部分的翻译建设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先进译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译出问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翻译基础理论和体系,构建属于武术翻译的标准与规范。

    推荐访问:武术 英语翻译 构建 思考 基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