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论儿童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时间:2021-06-16 00:02: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儿童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形式,符合幼儿好模仿、爱游戏、喜欢假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戏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广泛的覆盖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本文立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分析儿童剧剧本、组织表演、观赏等环节,论述其有利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为幼儿良好个性养成及全面发展探索一种轻松愉悦、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儿童剧;幼儿;社会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04-02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曝露出种种问题,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养成的传统应试教育造成80后一代“三十不立”、“啃老”等不良现象。2015年10月,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我国采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经历过独生子女时代的70后、80后们出现了新的烦恼——要想生二孩,先要问老大。2015年11月武汉晚报徐州新村肖女士女儿以死逼家长放弃二胎;2015年12月澎湃新闻江西省男孩因父母生完二胎疏远他,偶尔的一次批评导致他自杀身亡;2016年8月,扬子晚报宿迁男孩因母亲怀二胎三次离家出走……
      事实表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出现了危机,迫切的需要相应教育。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与幼儿期没有进行相应引导有重要关联,研究表明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培养,对后期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应对二孩,同伴交往更应为家庭和学校关注。生儿一时育儿一世,养育一个孩子决不仅是享受迎接新生命的快乐,更是教育之路上的艰辛陪伴。
      一、儿童剧适合幼儿心理需求与接受能力
      《辞海》定义儿童剧为“主要供少年儿童观看的戏剧。它具有形式活泼,故事有趣,情节富于变化,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水平的特点。”[1]我们一般把20世纪初期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剧、舞剧,如《葡萄仙子》、《神仙妹妹》、《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认为是我国儿童剧的开端,其形式主要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从题材上看儿童剧通常选择神话、童话为主题,符合幼儿期喜欢幻想的天性,结合歌唱、舞蹈与幼儿期成长中活泼好动契合。此外儿童剧还有一个关键的特点就是其游戏性,“游戏即是儿童剧的内容,又是儿童剧的形式。任何儿童剧都充溢着浓重的游戏因素。”[2]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儿童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与幼儿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切合。儿童剧的情境把幼儿带入一种类生活状态,幼儿喜欢假装,而这种情境给他们一种假装的生活,《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3]因此童话剧是符合幼儿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的。
      二、儿童剧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儿童剧与唱歌、跳舞、主持等活动不同,它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社会性价值。幼儿从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开始过集体生活,也是人生真正社会化的开端,没有涉足社会的孩子经常因为不懂“人情世故”无法融入游戏,得不到朋友,并为此苦恼。儿童剧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充满童趣又有效的方式。
      (一)给幼儿解读剧本能丰富幼儿社会性认知
      剧本故事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其主题思想又名“主脑”,李渔道“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4]一个小故事蕴含大社会,在解读剧本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分析理解故事,获得对人及人际关系的认知,实现社会认知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生来不是“白板”,其朴素知识以及主动认知特点决定教师与幼儿解读剧本时应尊重支持幼儿表达自己对主题思想的认识,一方面有利幼儿自尊、自信建立。另一方面透过其对主题思想的认识判断其社会知发展水平,有利教师因材施教。如解读《三只蝴蝶》剧本,有的小朋友对三只蝴蝶宁愿被雨淋也不分开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先去避雨,天晴了再一起玩一样还是好朋友,分开躲雨跟深厚友谊不冲突。幼儿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正是在理解作者本意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反应其个性特点,而敢于表达是其自尊、自信基础。
      (二)组织儿童剧促幼儿社会规范认同及同伴合作交往
      儿童剧是由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实现同一目标的一种集体活动。幼儿处于自制力差,自我中心心理阶段,要为集体利益完成共同目标有些困难,然而儿童剧的童真、童趣,符合幼儿喜欢模仿、假装的游戏性特点,能调动幼儿的无意注意、记忆、想象等。皮亚杰把2-8岁幼儿划分为他律道德阶段,对权威绝对服,以成人的判断标准为标准。生活中常出现分配角色时有的小朋友兴高采烈,有的则满脸不悦,因为谁都想演公认的主角。可是戏剧只有主角完不成,戏剧的核心是演员模仿故事情节中相应角色的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在幼儿园教育中,表演儿童剧不像成人,把演出作为谋生的手段,幼儿表演儿童剧是为了戏剧本身,可是道德发展的阶段又成为角色分配中导致幼儿倾向某些角色的因素。究其原因是成人把评价角色表演和评价故事人物混淆,成年人简单粗暴的只评价故事中人物的好坏,而没有给予演员表演做出评价,因此成人应传递给幼儿两种意识,演员角色表演的好坏和故事人物好坏不同。另外角色选择是随机渗透道德教育的有效时机,如在组织《爱丽丝梦游奇幻境》时多个幼儿觉得自己像爱丽丝,天真烂漫,满脑子奇思幻想,面对这种问题,大班的孩子会想到用一些规则解决矛盾,比如剪子、包袱、锤及抓阄,再或谦让、轮流等,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技能,鼓励其自行解决,童话剧组织中的小矛盾有利于锻炼幼儿交往技能的实践。在中班,幼儿交往技能不足,儿童剧小剧组往往是混龄儿相处,可以多利用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参与儿童剧扮演很多切合自己年龄身份的角色进行隐性指导。组织戏剧活动对幼儿从自我中心向观点采择转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有利于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推荐访问:儿童剧 社会性 幼儿 价值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