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四川双语教学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1-06-10 12:0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四川省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的恢复发展是民族教育史上的又一次变革,总结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索进一步搞好双语教学工作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一、实行双语教学是四川彝、藏族聚居地区教育工作的需要
      四川彝、藏族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彝、藏族人口达180万和110万,连片聚居在川西南大小凉山和川西北高原,居住面积近6万和20余万平方公里,彝、藏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历史悠久的文字。建国以来,我省彝、藏族地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一段时间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办学指导思想上不顾民族特点,完全照搬内地经验,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不顾民族学生实际、不顾民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内地一样实行"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种语言",导致民族学生实际掌握语言与教学用语不统一,产生教学语言障碍,使得彝、藏族聚居地区大面积教育质量低下,一度给民族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困难。针对该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工作上拨乱反正,民族教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恢复、稳步发展双语教学工作便成为必然。通过二十年的实践,在双语教学的开展中,先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急需又合格的中高级人才,受到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热烈拥护。四十余年来,我省彝、藏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经历了初步试行、长期停顿、逐步恢复、形成思路并稳步发展的曲折过程。
      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初步试行阶段(建国初期至1957年)。各级党政和教育部门比较重视开展民族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开设了民族语文课,并编译、出版了部分藏、彝文小学教材。
      2停顿阶段(1958年后的近二十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彝文教学被取消,藏语文课在多数地区停开,中断了近二十年。
      3逐步恢复、形成思路并稳步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地相继恢复了中小学双语教学,三州教材编译部门分别编写了部分民族文字教材,民族师范开设了民族语文课。省上从1983年至1987年连续召开了五次双语教学工作会,探讨我省双语教学工作的正确路子,并逐步形成了"两种模式、两次分流、分级规划、二十年三步走"的双语教学体制建设框架, 1988年省教委、省民委下发了《关于彝、藏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迈出了新时期双语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到1996年,我省双语教学工作初步实现两个语种由小学至大学的通车, 1997年提出"完善体制,提高质量,适度发展"的下世纪发展思路。
      二、四川双语教学工作的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成效
      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我省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探索并形成了切合我省实际的两种模式并行的双语教学体制。
      在借鉴兄弟省区经验,总结自身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全国大汉语环境和民族地区民族语言环境存在差别的实际,民族学生多层次升学、就业对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程度的不同需要,在只有本民族语言环境地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主要依靠本民族语言、培养中高级人才更多地借助汉语文教学的实际,双语师资、教材建设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实际,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基于上述诸因素而产生的不同意愿等因素,进而提出了以民族语文为主要教学语文同时开设汉语文课(简称一类模式),和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语文同时开设民族语文课(简称二类模式),两种模式并行的双语教学体制。基本框架概括为"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两次分流"三个要点。其"双语教学指彝、藏族中小学原则上都应实行彝汉、藏汉双语教学(中学加外语后为"三语"教学)。"两类模式"指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搞一种模式,而是根据语言环境和群众意愿,分别实行一类、二类两种模式。"两次分流"指两种模式的分流与转化。小学以乡为单位分别实行两类模式,这是第一次分流。第二次分流指一类模式初中毕业生数量较大时,部分升入一类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另一部分升入二类模式高中阶段学校。两次分流是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如果拉通到大学,就是三次分流。第三次分流是指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升学时,部分升入大学民语授课专业,另一部分升入大学汉语授课专业。为适应分流,省招委、省教委于1997年下发了《关于从一九九九年起实施藏、彝文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通知》(川招委(1997年)82号文),决定从1999年起对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分两次接轨。
      2两种模式中小学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初步实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通车。到1998年底,彝区双语教学中小学达950所,在校生79227人,占彝族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349%。其中一类模式小学134所,中学10所,在校生分别为7335人和1193人,占相应阶段彝族在校生总数的328%和054%。在藏区,双语教学中小学达1343所,在校生93625人,占藏族在校生总数的5529%。其中一类模式小学275所,中学8所,在校生分别为16947人和1568人。占相应阶段藏族在校生總数的1002%和092%。藏区一类模式高中1988年毕业首届学生,到1998年共毕业近800人,通过省命藏文题参加高考, 70%以上升入了高一级学校。彝区一类模式高中1996年毕业首届学生,三年共毕业300余人,通过省命彝文题参加高考, 60%以上升入大中专学校。目前,西南民院,西北民院,三州师专和部分中师,省彝、藏文学校都办有招收我省双语学生的相应专业和班级。1993年,凉山州还安排州属非师范的各中专学校招收了17名一类模式的初中生。
      3双语师资队伍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近二十年来,通过多渠道培训、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双语师资。到1998年,双语教学在岗教师,小学达3260人,中学达1078人。其中彝区小学1124人,中学503人,藏区小学2136人,中学5775人,分级培训、委托省外培训在职教师基本形成制度,三州中师、师专、省彝、藏文学校、西南民院分别形成了培养小学、中学双语新师资的稳定基地。民族文字教材中的彝文教材由四川省凉山彝文教材编译室负责编译,四川省中小学彝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到1997年底,已编译出版了中小学除音、体、美外的各科教材、部分教参和中师教材,目前正加紧"九义"版教材教参、高中教参及课外读物的编译出版审定工作。藏文教材1981年以来由藏青川甘滇五省协作编译,全国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各有关出版社出版,已编译出版中小学全部课本和部分参考书,其中大部分已在我省出版发行。

    推荐访问:教学工作 双语 展望 回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